大堡荐 | 狄更斯:对于美国,我从未心存偏见,非要说有,也只能叫做偏爱。

堡仔荐书

从大都市到小乡村,从总统到车夫,从驾辕马到流浪猪,美国的风土人情一一落入狄更斯眼中,染上了狄式幽默的色彩,在他笔下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书中,狄更斯详细描写了美国的监狱、工厂、盲人收容所等机构,并特辟章节尖锐抨击南方的奴隶制度。正是因为这些内容,这部作品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游记,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正如西敏寺他的墓碑铭文所言,“他同情所有贫穷、苦难、受压迫的人”。

【书名】游美手记

【作者】[英]查尔斯·狄更斯

01

作品简介

狄更斯于1842年1月首次赴美游历,在为期五个多月的旅程中,他从波士顿开始,足迹南至里士满,西至圣路易斯,向北直到加拿大的魁北克。

《游美手记》即是对这次旅行的记录,内容极其丰富。从西部的原始森林到尼亚加拉大瀑布,从印第安部落酋长到美国总统,从重商主义到奴隶制度,狄更斯用幽默生动、真挚感人、深刻犀利的文字记载下旅行中的见闻、感受和思考,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美国年轻时代的肖像图。

02

作者简介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巨匠,尤以长篇小说最为知名,代表作有《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其笔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擅以真挚动人的笔触描绘贫苦,用诙谐犀利的笔锋批判伪善;众多作品深得读者喜爱,经久不衰。狄更斯死后葬于西敏寺诗人角,被誉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03

精彩段落

我永远忘不了最初那一幕。那是1842年1月3日的早上,“布里塔尼亚”号蒸汽船[1],一艘注册吨位在一千两百吨的定期邮轮,即将载着女王陛下的信件开往哈利法克斯[2]和波士顿。我走到船上一间“特等客舱”前,打开门,探进头,立时惊呆了,这其中一分确实是惊讶,九分则是忍不住感到滑稽。

即便我大惊之下,头脑恍惚,也还是意识到这间特等客舱确实是“查尔斯·狄更斯先生及其夫人”特别预订的,因为床上有张纸条清楚地写着这行字。我看着这张所谓的床,搁板高得令人望而生畏,上边铺着极薄的床垫,就像打了一层石膏似的;垫子上边盖着一床极平板的被子,纸条就别在被子上。天哪!难道这就是在之前的四个多月里,查尔斯·狄更斯先生及其夫人日夜讨论的那间特等客舱吗?他们想象中那间小巧舒适的舱房在哪里呢?

想当初,查尔斯·狄更斯先生自觉如先知一样笃定,一再预言房间里至少会有个小沙发;而夫人充分考虑到客舱空间有限,从开始就谦逊地表示,最多只能带两个大行李箱,好能放在屋里不惹眼的角落,再多就要碍事了。而眼下,那两个行李箱怎么都弄不进门,更别说藏在角落了,它们就像两只长颈鹿,好说歹说都塞不进花盆里。

看着眼前的特等舱——这个毫无实用性、令人彻底绝望、简直荒谬可笑的大箱子,我回想起船票代理在伦敦城[3]的会计室里挂着的那幅平面图,图片是平版印刷的,表面涂了大量清漆,画面里的小房间端庄美丽、精致绝伦,显然是高手描绘,跟眼前所见哪有丝毫相似之处!两者根本谈不上半点关联!我多希望眼前的房间是个小玩笑,真的特等舱马上就要揭晓,而船长之所以导演这出戏,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品味和享受真正的特等舱。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我一时实在无力承受、甚至无法理解这巨大的落差,看到屋里有两个像是蒙着马鬃的平板,或者说栖木的东西,就在其中一个上边坐下来,面无表情地看着几个同行的朋友,他们正竭力从狭窄的门道往里挤,脸扭曲得千奇百怪。

下到特等舱之前,我们就已经吃了挺大一惊,那本来应该能够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的,只可惜我们有着世界上最乐观的性情,未能如常人一样作最坏的打算。我前边已经提到了那位天马行空的画家,在他那幅大作里,除了前边说的特等舱,还画了一间无比宽敞的大厅,里边的装潢,用罗宾森先生[4]的话来说,真是富丽堂皇,犹胜东方;厅里满是绅士淑女(不过人物安排错落有致,看着并不拥挤),都显得兴高采烈,正在尽情欢乐。

下到船舱里之前,我们走过甲板,进了一个狭长的房间,真有点像进了一口巨大的棺材,只不过边上装了几扇窗户;屋子最里边有个惨兮兮的火炉,三四个乘务员冻得瑟缩着,正在炉边烤火;屋子里很沉闷,两边各有一张长长的桌子,从一头儿直伸到另一头儿,桌子上方都有一排架子,钉在低矮的屋顶上,里面塞满了玻璃杯和调味瓶,看到这样的架子,不禁让人想到汹涌的大海和恶劣的天气,心情也跟着郁闷了。

后来,这间屋子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不过一开始,我还未得一睹其芳容时,只见一个帮我们安排旅行事宜的朋友刚一进门,脸色立时变得煞白,抬脚就往后退,撞在了后边朋友身上,还不由自主地拍了一下额头,喃喃地说着“不可能!”“怎么会!”这一类的话。不过,他勉力使自己镇静下来,先干咳了一两声,然后挤出一个惨白的微笑,看着屋子的几面墙,对乘务员喊道:“哈!早餐室,是吧,乘务员?”他的笑容,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当时,我们都猜到了乘务员肯定会说什么,也都清楚那位朋友内心经受着怎样的痛苦。之前他常常跟我们说起交谊厅,他自己领会了图画中的场景,日日想象,早已习以为常,还总是告诉我们,把平常的客厅在大小和装潢上都放大七倍,也比不上交谊厅的气派。而今,乘务员的回答证实了真相——残酷无情又赤裸裸的真相:“这是交谊厅,先生。”在这一重击之下,那位朋友真得站都站不稳了。

如果几位友人即将分离,平时每天见面,转眼却要远隔千里,而旅途中又有惊涛骇浪,前途难料,那么,他们绝对不会愿意再添愁绪,绝不肯让哪怕一丝失望和尴尬的阴影遮蔽所剩无几的相聚时光。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初的惊愕过后,很自然就要用一阵开怀大笑消解了。我可以跟大家说,我当时就是这样,还坐在前边提到的平板或者栖木上,当即哈哈大笑起来,直到笑得船上都回荡着我的笑声才停下来。

就这样,首次登船不到两分钟,我们就一致同意,这间特等舱真是世上最舒适最好玩的发明,绝对顶呱呱,再大上哪怕一寸都会让人觉得太扫兴太可惜了。这样说着,我们又展示了如何能把四个人巧妙地安排进舱里——把门关得只留一道缝儿,让人像蛇一样扭着身子挤进挤出,洗漱台那儿也站一个人。我们还互相聊着天儿:看,通风多好啊(在船坞里);看,还有个漂亮的舷窗,整天都能开着(天气好的话);看,镜子上边就有个挺大的舷窗,这样剃起须来多容易、多惬意啊(船摇晃得不太厉害的话)!

最终,我们得出了一致结论:这间特等舱还挺宽敞的,并不算小。其实,我当时想到了出租的双轮马车,那种车的门开在后边,经常把乘客像一袋袋的煤一样抛在人行道上。我深信,不算一上一下那两个卧铺,这间舱房不会比这种马车大出多少;至于那俩卧铺,要说比它们更小的睡觉的地方,也就只有棺材了。

得出了这个结论,相关不相关的各方都很满意了之后,我们就围着女士客舱的火炉坐了下来,先试试感觉怎么样。里边确实有点暗,这时,有人冒出一句,“到了海上当然就亮了”,大家都表示同意,随声附和着“当然了,当然了”。

不过,要说我们为什么都这么觉得,那可着实不易。我还记得,我们又找到一个聊以慰藉的话题,那就是女士客舱跟我们的特等舱离得这么近,随时都可以过去坐坐,就这一点聊了很多。最后,实在找不到可说的了,屋子里陷入了沉寂,我们都托着下巴看炉火。

这时候,突然有人像宣布一项重大发现一样郑重地说:“在这儿喝杯香甜热乎的葡萄酒得多有滋味啊!”这一下子引起了在座各位的强烈共鸣,仿佛船舱里有什么辛香厚味的东西,能把葡萄酒变得无比香醇,让其它地方喝到的全都相形见绌。

当时屋里还有一位女乘务员,正忙乎着往外拿干净的床单和桌布,这些东西都收在沙发肚里和隐蔽的柜子里,机关设计得巧妙绝伦,看着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打开,直叫人头晕眼花。我们正自无聊,看着女乘务员这样忙活也很有意思,看到后来就明白了,原来舱里每个角落、每件家具都另有一重身份——都是隐秘的储藏所,表面的作用不过是个幌子,跟实际作用比起来微不足道。

女乘务员跟我们讲了些一月里航海的故事,全是杜撰的,不过倒是好心,愿上帝保佑她!她还说,去年有一次航行,没一个人生病,大家都从早到晚地跳舞,一连十二天,真是纵情尽兴,酣畅淋漓!这种莫须有的事情她能记得这样清楚,愿上帝保佑她!

这个姑娘容光焕发,一口讨人喜欢的苏格兰口音,让我的旅伴想起自己的家乡来;她还预测会有顺风和好天气(都没说准,不然我哪儿会这么喜欢她);她那女性特有的机智圆滑,仿佛是千万块碎片,她并没有把它们拼接起来,补凑成非常具体的各种形象,但还是清楚地表明,大西洋彼岸的年轻母亲跟她们留在这边的孩子都近若咫尺;而且,对第一次上船的人来说,这趟航行是件严肃的事情,但是对那些知晓内情的人来说,却不过是场欢宴,要唱起歌、吹起口哨来庆祝!为所有这些,我愿她永远快乐!愿她在多年之后,依然轻松自在,神采飞扬!

在我们看来,特等舱很快就显得大了,变得开阔起来,几乎都有了个看海的凸窗,所以我们又神采奕奕地来到了甲板上。那是个清冷的早晨,甲板上很多人跑来跑去,都在忙着为航行做准备,让人不由得心中畅快,仿佛浑身的血液都欢腾起来。

一艘艘雄伟的大船随着波浪缓缓上下起伏,小船则都在哗哗地拍打着水花,码头上站着一簇簇的人,都在盯着这艘盛名远扬的赴美蒸汽快船看,眼神中既有担忧又有欣喜。一批人正在“装牛奶”,或者说,是把奶牛赶上船;另一批在往冷藏室里运货,新鲜的肉和蔬菜水果,白白嫩嫩的乳猪,不计其数的牛犊头,牛肉、小牛肉、猪肉、禽肉,全都多得离谱,直把冷藏室塞得满满当当。

有些人在卷绳子、弄塞船缝用的填絮,还有些人在往船舱里卸沉重的包裹。乘客的行李堆成了一座小山,事务长满脸困惑,脑袋在行李之间时隐时现。似乎所有人手边忙的、心头想的头等大事,都是为这次远航做准备。

注释

[1]“布里塔尼亚”号是丘纳德公司大西洋航线的第一艘蒸汽船,于1840年7月4日开始处女航,定期往返于利物浦、哈利法克斯和波士顿,按公司与英国政府签订的合同运送邮件和旅客。(译注)

[2] 哈利法克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省会,天然深水港,不冻港,最初为1749年英国建立的军事要塞。(译注)

[3] 伦敦城,位于现在的伦敦市中心东北部,面积仅约2.6平方千米,是英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译注)

[4] 乔治·亨利·罗宾森(1778-1847),伦敦拍卖商,才思敏捷,妙语如珠,事业非常成功。他为拍卖品所撰写的广告大都充满溢美之辞,奇趣横生。(译注)

(0)

相关推荐

  • 乘务员应用知识①

    乘务员应用知识 (客舱服务.设备使用.特情处置.机型737.机型757) 1.进行客舱设备介绍与航线介绍应在起飞后5分钟 2.紧急撤离时援助者的任务是: A:帮助乘务员打开舱门,打开应急出口,搬运救生 ...

  • 东航培训中心,拆了

    迎宾三路旁,那几栋贴着淡粉色砖瓦的东航培训中心,拆了.我在朋友圈看到的. 这里有紧凑而密集的楼房,狭小而闭塞的车道,穿着制服拖着行李箱匆匆赶路的姑娘,路边的行人总是驻足投以各式各样的目光.这里人潮汹涌 ...

  • 韩国大韩航空一乘务员确诊,缅甸飞往高危机场航班仍未取消

    #韩国疫情急剧恶化#[缅甸中文网讯]2月25日,韩国多家媒体报道称,韩国大韩航空(Korean Air )的一名客舱乘务员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大韩航空从25日下午5时起,暂时关闭仁川机场乘务员办公室以 ...

  • 关于MEL 25-12 应急手电筒保留的说明

    事件背景 某737NG飞机,航前检查发现客舱一个应急手电筒不闪(正常闪亮间隔小于10秒,大于10秒按AMM TASK 25-64-00-200-802在10天内更换电池): 维修人员想按MEL 25- ...

  • 大堡荐 | 童话版俄狄浦斯,一个被神诅咒的命运

    <紫色童话>系列是安德鲁·朗格的色彩童话系列之一.朗格先生自工作起便致力于收集翻译各国童话,一方面出于兴趣,一方面用于其人类学研究.色彩童话系列是这位院士作者一生的心血,总共有12集,在这 ...

  • 名家美文24:尼加拉瓜大瀑布(查尔斯·狄更斯)

    [英]查尔斯·狄更斯 那一天的天气寒冷潮湿,着实苦人:凄雾浓重,几欲成滴,树木在这个北国里还都枝柯赤裸,完全冬意.不论多会儿,只要车一停下来,我就侧耳静听,看是否能听到瀑布的吼声,同时还不断地往我认为 ...

  • 大堡荐 | 有时候,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今天讲讲鬼故事! 大家或多或少地都听过鬼怪的故事吧,也许是来自奶奶的睡前故事,也许是来自影视剧或者图书.小时候,深夜走在路上,偶尔也会被各种无端的声响吓得拔腿就跑.提起鬼故事,你会想起恐怖.血腥.阴暗 ...

  • 大堡荐 | 这是一本霍桑献给美国总统的书

    堡仔荐书 <红字>作者霍桑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出版的第一本中文版散文集. 霍桑曾任美国驻英国利物浦总领事,并将此书献给美国总统. 十九世纪的原味英国,你想不到的名人逸事和风土人情. ...

  • 沙发,巧克力,狄更斯

    克勒门 一个在上海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文化沙龙. 正文共: 2503字 7图 预计阅读时间: 5分钟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 ...

  • 【小杜丽】狄更斯同名小说改编——这个世界很现实,可我的灵魂很温暖

    新 剧 简 介 导演:Adam Smith/Dearbhla Walsh 编剧:  安德鲁·戴维斯 / 查尔斯·狄更斯 主演: 马修·麦克费登 / 克莱尔·芙伊 / 汤姆·康特奈 / 朱迪·帕瑞福特  ...

  • 24h| Netflix拿下《白夜追凶》海外发行权;BBC 将改编狄更斯《圣诞颂歌》;《伯德小姐》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

    影事 24h Netflix拿得<白夜追凶>海外发行权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轮值总裁兼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在昨日开幕的第五届网络视听大会公布:Netflix拿下潘粤明.王泷正.梁缘主演& ...

  • 柳比歇夫的时间守则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

    柳比歇夫的时间守则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 ...

  • 人人都爱的查尔斯·狄更斯

    来源:The School of Life 译者:Anna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作家,也一直是作品极为畅销的作家. 光从外表上看,他似乎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