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这都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说到前门楼子,它在北京人的心目中,地位是很高的。它自打一建好,就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老北京话中,有很多俗语都和前门楼子有关,那比如说:“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我说前门楼子,你说热炕头子,我说前门楼子,你说糟老头子”。这种在“我说前门楼子”,在其后面加后缀的这种表达方式,还有很多,而且说法多样,北京人,都能说上这么两句。那还有爱吹牛、能吹牛的,那也必然得捎带上前门楼子,那是因为,在老北京眼里,如果连前门楼子都敢拿来扇呼,那吹得就可以算是天底下最大的牛了。还有就是在,形容老北京城某处建筑特征时,也爱用前门楼子打比喻。那比如说,“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前门楼子九丈九,九个胡同九棵柳”; “前门楼子九丈九,大栅栏对着鲜鱼口”;“前门楼子九丈九,王口花炮响上头”等等。 在这些俏皮话中,您能够听得出这前门楼子的高大威武,以及它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些流传在京城的民谣、俗语中,饱含着老北京人对前门楼子的浓厚情感。那今儿呢,就来和大家聊聊这里面儿,流传最广的那句“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
首先说下这前门,它是老北京内城南边正中间的大门,古人以南为正,故此这门也被叫作正阳门。北京人喜欢把正阳门的箭楼,称为“前门楼子”,前门楼子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距今有近700年历史。它曾两度遭遇火灾,一次是乾隆四十五年,一次是道光二十九年。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这正阳门城楼、箭楼的门楼均被焚毁。到了1903年的时候,才得以重建。在正阳门的历史上,曾经过多次的修缮和是改建,其中尤以1915年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钱)主持的(那个)正阳门改建工程,最令世人关注。当时的朱启钤大胆采用德国工程师的设计方案:在前门的东、西新墙上,增设了欧式的浮雕各一尊,箭楼东西两面还增筑了悬空月台二座,从而把这前门楼子改造成了一个土洋结合的“混血”产物。原来北京城内有个香烟牌子就叫做“大前门”。这大前门香烟的烟标,就是当年改建正阳门箭楼的外观图。大家可以通过这个香烟包装盒,初步的见识一下下它当时的样子。
说到前门楼子有多高呢?马上就有人会想起“前门楼子九丈九”。这 “九”在中国古代,代表着极阳之数。代表无穷,象征着至尊,至大。当年修建前门楼子时,曾经流传下来了很多有关它的故事。这其中就以“买酒翁”和“箭楼加盐”的传说最为广为人知。这“买酒翁”的故事讲的是:在明朝最初建正阳门的箭楼时候,当时的皇帝下旨,正阳门是京都的正门,故此要求楼高十丈,下有墩(吨)台,上有城楼共三层,这三层高度还要一致。样式房的师傅一听,立马儿就犯了难了,十丈分三层,还要高度一致,这怎么分,也分不出来啊。这时,一个卖酒的老汉,边走边吆喝:“酒!酒!上等的好酒!”设计师傅听见后,突然灵机一动,想到酒与“九”谐音,九丈九正好被三除尽,每层三丈三,顶部再加个琉璃兽头,高度也够十丈。如此一来,这个难题就给解决了。
那现在在来说说这“箭楼加盐”的传说,它讲的是,当年建前门楼子建成后,皇上前来视察,那个时候的前门楼子上面并没有探出飞起的檐子。皇帝发现正阳门箭楼并没有他期望的那样高大壮观,于是龙颜大怒,限期一个月,要把正阳门箭楼改建得高大气派,否则就要治建造成楼官员的罪。
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把造好的城门楼子改造的又高又大,这比登天还难啊。工匠们凑在一块,怎么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突然有一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老人来讨饭吃。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工匠们给他的饭里多加点盐。正当工匠们纳闷时,老人突然消失不见了。有人猛然间醒过味来,说:对啊,这加“盐”不就是加“檐”吗?于是工匠们就马上 加班加点,赶在皇上规定的日子到来之前,给正阳门箭楼的顶子添加了一圈飞檐,一下子使得箭楼变得高大起来了。皇上见后,是极其的满意,这些工匠们呢,也因此躲过了一劫。这个故事呢,也因此流传了下来。
好了,那下面在来说“四门三桥五牌楼”指的是什么这?四门:指的是正阳门所具有的四个门洞,即城楼门洞、箭楼门洞、瓮城东、西两侧,各开的一个闸门门洞。在北京城的其它的八座城门,均只有两个门洞,也就是城楼门洞和瓮城单侧闸门的门洞,箭楼是没有门洞的。而这正阳门箭楼是内城九门中唯一设门洞的。它是专供皇家车辆出入用的,平时是不开的。箭楼门洞和瓮城的两闸楼门洞都装有“千斤闸”,现如今,在正阳门箭楼门洞里边,仍悬吊着一扇涂有红漆的“千斤闸”。
这所谓的三桥,就是在箭楼南边儿的护城河上,原来有三座石拱桥, (这里插一句啊,其他城门则仅有一座吊桥),这三座石桥,名为“正阳桥”。居中的通道正对着箭楼门洞,称为御道,在过去,只有皇帝才能通行,左右的两条才是百姓可以走的。
五牌楼:是指树立在正阳门桥南的那座“六柱,五间”的跨街,出头式木牌楼。在明代京城九门中,都建有牌楼,唯独这正阳门牌楼的规格是最高的,它有五个开间。
在1915年被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前)虽然下令修建了正阳门,但同时也下令拆除了瓮城城墙和东西两侧的两座闸楼。到了上个世纪5,60年代,由于人们建设理念的陈旧和改善交通的愿望,北京掀起了一阵拆城风。当时周总理曾两次指示,才使正阳门这对城楼和箭楼得以保存。但是那五牌楼却于1955年,还是被拆除了。如今正阳门的牌楼,是到了2007年左右,才得以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