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的根本——敛气入骨秘要详解(下篇)
三、敛气入骨的途径
郝为真先生认为:“气不外浮,血往内运,久习之,收敛入骨。骨髓充实,自得真正内劲。”练尾闾固然重要,但脊骨的其它部位也不可以忽视。昆仑宗将骶骨到腰椎这一段称之为“仙骨,”是成仙得道必须修炼的部位。台湾刘培中先生说:“尾骶骨就是仙骨,左右各有四个洞,吸收丹田真炁。”我感觉尾闾至命门这一段是敛气入骨的关键。醴泉之水化气后浸入尾闾骨和尾骶骨的细孔,进入骨脉循环。骨脉之修炼亦需开关展窍,最难通之处就是“夹车”。夹车即“耳门下之钩骨也,此处一通,内外上下皆无滞塞矣。”此时需要加炼“肘后飞金晶”方可以通关。
我的切身体悟是:李亦畲先师的理论属于收敛卫气凝聚丹田而修炼混元气的功夫,再配合太极真意可适用于太极拳的技击,而对于改形换质的作用不大。太极拳的技击功夫以凌空劲为最,凌空劲以太极真意凝聚卫气击人,但对于太极养生无补,甚至有害。而太极门的敛气入骨则是将醴泉之水化气后,收敛入脊骨,沿骨脉贯通周身骨骼,修炼出金丹后,则可以金丹换骨。
说点题外话,我感觉王安平的意拳气功就是受了李家太极拳论的启发,身体的末端有了麻热涨的气感就往里收,收到丹田凝炼,以量变求质变。这种方便法门对于养生和技击都有效验,但却并非先天丹道。
太极拳的敛气入骨对于丹道的修炼也至关重要,《内指通玄诀》中有云:“含光便是长生药,变骨成金上品仙。”除打拳站桩修炼敛气入骨外,日常的内修法门,黄元吉先师早有明示:“人身还有要紧之处,如山根玄膺二窍,皆是通精气往来要道,人能存想山根,则真气自然上下,复归皇庭旧处。人能观照玄膺,则真津自然摄提而上。”待醴泉之水采炼有成,大药自然能够贯透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化为琼浆。只有在修炼至金液还丹之后,我之神炁方可深入玄关之中,修炼太极元神,役使太极真意。此后则完全进入到太极功夫的先天修炼,独步虚灵。
结语 金丹换骨
李家《廉让堂太极拳谱》确立了太极拳理论体系后,最大的贡献就是区分了太极拳与其他武学在技击理念和内炼心法的不同,在中国武术史上可以说是一次“金丹换骨”的蜕变。苌乃周先生在《武备炼气与修真不同》一文中曰:“武备以勇利为事,故木火为主,以金水为宾,以木性猛而火性烈也。修真以沉静为业,”而太极拳的精妙之处恰恰是以武备而修真,虚灵其中是修炼太极拳的根本心法。
敛气入骨后,加大太极桩的修炼力度,则金丹换骨有望成就。能练成金丹换骨,才能进一步体悟“虚灵其中”这一太极武学的根本心法,逐渐可以修炼出太极元神。金丹换骨是实实在在的后天成就,太极元神则是一觉独灵的先天丹道。但先天和后天却是“如环之无端”不可分割。《理虚元鉴》中说:“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太极拳和丹道修炼一样,关键是要能恍兮惚兮后而独步虚灵,李简易在《玉溪子丹房语录》中有云:“心凝曰神,凝神归气以炼丹。”
敛气入骨功夫首先的效验是开关展窍过程中,尾闾、夹脊、玉枕和夹车会相继有刺痛感。金丹换骨有成后不怕冷,冬天可以不穿棉衣皮衣,不是说在南方或是北京、北戴河那里的冬天,在雪地里穿了一件单衣就感觉挺牛的,那都是小儿科!而是在东北的三九天可以穿毛衣毛裤外面套上秋衣秋裤就可以过冬。再有就是,很多常年练太极拳的人仰卧床上时,经常会感觉自己身体好像从腰部被分成了上下两截。如果修炼敛气入骨功夫有成,那么这种身体被切割的感觉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