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因他唱出了“我愿意”,他却把艺术当做恋人

小鹿独家专访姚谦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 如影随形 / 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

——王菲《我愿意》/姚谦作词

王菲的《我愿意》、辛晓琪的《味道》,

这些家喻户晓的经典情歌背后,

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姚谦。

姚谦

著名音乐制作人,作词人,作家,艺术收藏家。代表作:《我愿意》、《味道》、《鲁冰花》、《最熟悉的陌生人》等;文学作品《相遇而已》、《一个人的收藏》、《品味》、《我们都是有歌的人》;《一个人的收藏》《Ah-Art》纪录片监制;《细看常玉》策展人。

作为华语乐坛的金牌作词人,

姚谦被誉为“最懂女人心的人”。

他的文字总是如流水般细腻自然,

而这种独特的“姚式风格”,

无不得益于艺术与文学的常年浸润。

姚谦的词总是在最不经意的瞬间,

以最自然的方式打动听者的心。

而小鹿有幸和姚谦老师见面,

借由新书《我们都是有歌的人》,

一起谈谈在他的生活里,

又有哪些事物“触动”了他的心。

姚谦在台北家中

 细看姚谦 

初次见面,姚谦老师便告诉小鹿:

他特别为这次专访换上一件

此前从未“出镜”的衬衫。

衬衫上是常玉的画作。

这位旅法艺术家被誉为“东方马蒂斯”,

也是姚谦非常喜爱的艺术家。

去年姚谦便首次以策展人的身份,

在台北诚品画廊举办了艺术展览《细看常玉》。

《细看常玉》展览

展览的名字是姚谦取的。

“常玉的细节、情感、空间,

你要静静去阅读。”

这个“细”字传递着

“仔细品味、细细观赏”的艺术鉴赏之道,

从而在观者与艺术之间营造出亲密之感。

 艺术是他的恋人 

这种与艺术的亲密情绪,

或许来自姚谦自幼便受到的美术熏陶。

对艺术源源不绝的热情,

自然也渗入了姚谦的创作之中。

正如姚谦创作的《我爱夏卡尔》中那样唱道:

我一个人看着Chagall画册 / 虚构着可能属于我的美丽爱情

——《我爱夏卡尔》/姚谦作词

姚谦不仅是爱着艺术家所爱,

同时也把自己对艺术的热忱融入文字之中,

穿越流动的音符抵达听者的心底。

除了那让人漂浮半空的甜蜜爱情,

大概还会听到自己的感叹——

我的爱情又在哪里呢?

艺术家夏卡尔对于爱情的描绘,总是让人期待恋爱。

姚谦把别人的爱情写进歌里,

而对于他自己来说,

他的爱则藏匿于艺术之中。

姚谦台北家中

姚谦的第一件收藏是刘奇伟的《斑马》。

初初接触收藏的他,

难以抑制自己的喜爱和兴奋感,

“我要一睁眼便能看到它!”

于是他将最爱的画作挂在卧室墙上。

直到现在床对面挂着的那些画作,

依然是姚谦的最爱。

“其实这也是生活情感上的一个对照。”

姚谦补充道。

姚谦台北家中

“很多人会(把画)挂家里客厅,家人可以共享,朋友来也可以看到。但是我就很小气,我只想自己看呀! ”

——姚谦习惯将最爱的画作挂进卧室里

对于姚谦来说,

收藏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藏家与其收藏品之间的联系,

往往与恋人之间的感情一样,

是亲密而私人的。

或许这能解释得通为什么

姚谦只把最爱的作品挂在卧室里——

不愿意将私密的爱分享给所有人,

这不正是恋爱时才会拥有的心情吗?

姚谦台北家中

姚谦对待他的收藏就像对待恋人一般,

看不见时会忐忑不安,

相见过后又止不住思念。

然而姚谦显然是个理性十足的“恋人”——

他心里很是清楚,

自己对这些艺术品并没有绝对的拥有权,

他只是暂时保管着、呵护着它们,

祝愿它们遇到下一个主人时,

依然风华不减当年。

“我把对艺术的爱比作恋人一般。 ”

——姚谦

 好的作品要让大家看到 

艺术收藏不仅激发着姚谦的创作,

也是他阅读的动力源泉之一。

“我收藏了常玉的画,

我当然要去了解常玉为什么要创作这个作品。”

姚谦打趣道,

“因为你要对自己花的钱负责!”

除了大量的阅读、查阅艺术资料,

姚谦也非常关心艺术市场动态。

谈及此前引起热议的莫奈高价作品《干草堆》,

姚谦则表示,

虽然《干草堆》不是莫奈最出名的系列,

但其瞬息万变的光影引起了美术界中颇多讨论。

莫奈《干草堆》以1.1亿美金的高价于纽约苏富比拍卖/图源苏富比

那么姚谦又是怎么看待艺术品的价值的呢?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的作品被忽略,”

他说,“这两年的艺术价格和流量对等。”

在姚谦看来,

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可能基于其精神厚度,

也可能基于其认知度,

而大众的认同往往建立在作品的推广度之上。

因此一件好的作品更需要好的推广,

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价值。

奈良美智早期作品《OBJECT ( Unitled )》/姚谦收藏

 沿途的风景 

除了创作和收藏,

姚谦还是个十足的旅行爱好者。

刚从北极回来不久的他马上又列出长长名单:

“蒙古、新疆、葡萄牙、苏格兰…

再去一趟南极!”

因为对于姚谦来说,

旅行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也是阅读这个世界的最佳方式。

而新书中姚谦谈及近两年总爱跑巴黎看展,

想要重游卢浮宫、奥赛等地,

却在旅途之中产生了彷徨的心情。

其实阅读和鉴赏艺术的过程也是如此。

在面对未知的风景时,

我们心中难免有所畏惧,

却最终被热情击败,

并感悟它、爱上它。

巴黎画派艺术家柴姆·苏丁作品《风景》/姚谦收藏

 不被标签定义 

作词人、收藏家、作家、旅行家…

关于姚谦的身份可以有很多种定义方式,

但他表示不希望被标签化:

“有点想回避‘标签’这件事情,

不想被标签左右我思考。”

他又想起常玉:

“不要只把常玉当作是‘高价的华人艺术家’,

他的创意与诗意也是很多年轻人会喜欢的。”

常玉早期作品《瓶菊》/姚谦收藏

姚谦把标签看作是生活片段的感想,

而艺术又是他生活中的重要构成,

能够遇见自己喜欢的便是缘分使然,

一定要好好珍惜。

姚谦认为阅读和艺术收藏一样,

都是延伸自己生命的最佳方式。

正如他曾说过的那样,

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感

能让人短暂挣脱现实的限制。

当我们无处安放的情绪触碰到艺术,

那些被激发出的无限灵感,

替我们延伸着生活的厚度、长度和宽度。

姚谦肖像画/刘小东

6月15日,姚谦将在北京活动现身,欢迎北京的朋友们报名参加,扫码上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采访、编辑 | 小鹿

本文采访视频由独角鹿团队拍摄

图片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姚谦提供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