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北沙参
药材名称:北沙参
别名:珊瑚菜;海沙参;根条参;菜阳参;辽沙参
采收加工:春参(二年生参)在第3年7月收,秋参(1年生参)在第2年9月收,以秋参为好,刨出根,去须根,洗净,用开水烫后,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药用部位:根
产地: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
科:伞形科
原植物:珊瑚菜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高5-20cm。全株被白色柔毛。主根细长,圆柱菜,长达30cm,粗0.5-1.5cm,很少分枝。茎露于地上部分较短,地下部分伸长。
基生叶质厚,有长柄;叶柄长5-15cm,基部宽鞘状,边缘膜质;叶片轮廓呈圆卵形至三角状卵形,三出式分裂或三出式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圆形,长1-6cm,贡1-4cm,顶端圆至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缘白以软骨质;叶柄和叶脉有细微硬毛;茎生叶形状与基生叶相似,叶柄基部渐膨大成鞘状。
复伞形花序顶生,密被灰褐色长柔毛,径3-6cm,花序梗长2-6cm;伞辐8-16,不等长,长1-3cm;无总苞片;小总苞片数片,线状披针形,边缘及背部必被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萼齿5,窄三角状披针形,疏生粗毛;花瓣白色;花柱基短圆锥状。
果圆球形椭圆形,长6-13mm,宽6-10mm,被棕色长柔毛及绒毛,果棱有木栓质翅,分生果横剖面扁椭圆形,有5个棱角,合生面平坦,油管较多,连成一圈,胚乳腹面略凹陷。花期5-7月,果期6-8月。
北沙参药材性状:干燥根呈细圆柱形或直条状,两头较细,很少有分歧,长15~30厘米,直径3~8毫米。外表淡黄色,粗糙,具纵纹及未除尽的棕黄色栓皮,并有棕色点状的支报痕迹,顶端往往残留圆柱状的根茎。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色,中央有黄色放射状的木质部,形成层呈圆环状,深褐色。气微,味甘。
北沙参鲜品
以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去净栓皮、色黄白者为佳。
北沙参药性:
【本经上品 沙参 味苦微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
味甘、微苦,微凉,入手太阴肺经。清金除烦,润燥生津。
沙参凉肃冲淡,补肺中清气,退头上郁火,而无寒中败土之弊。但情性轻缓,宜多用乃效。
山东、辽东者佳,坚脆洁白,迥胜他产,一切疮疡疥癣、肿痛瘙痒并效。
【产地】产北方沙地,故又号北沙参,叶椭圆有锯齿,根粗大,似参而质松,产南方者为南沙参,体虚力逊。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沙参为清补肺气要药,功能清肺中之热,祛肺中之痰。补肺中之气,治久咳,退邪热,安神,南沙参力减。
【别录】疗胸痹,心腹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又云主头肿痛,益气长肌肉。
【甄权】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大明】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灵胎】补中益气。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四钱。
【禁忌】脏腑无实热,肺虚客寒作嗽者均忌,反藜芦,恶防己。
【元素】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故举凡属肺家有虚热。嗽痰咳血,潮热似痨症,用之甚佳,如属风寒初客肺,浊痰未成,此时宜解表为先。
【炮制】 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放开水中烫后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或拣去杂质,除去茎基,用水略洗,捞出,稍润,切段,晒干。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主肺燥干咳;虚劳嗽血;胃级不足;津伤口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 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
【附方】 一贯煎《柳州医话》
【各家论述】 1.《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2.《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
3.《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
4.《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5.《野生药植图说》:捣敷肿痛,可消肿、拔毒、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