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朝九晚五的人,被开除了
我最近解雇了我当初聘用的第一个直接下属。尽管他干劲不足,缺乏灵感,拼写也很糟糕,但最终导致他被解雇的,是他对工作和生活界限的坚持。
他每天早上9点到办公室,5点离开,此前和此后的任何时候根本就联系不上。无论截止日期多么紧迫,他对项目热爱与否,这位老兄的工作日都不是由他的工作任务,而是由他的上班时间表决定的。
如今,“工作/生活平衡”的概念无处不在,以至于许多企业专门成立文化委员会来确保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公司高层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启事的末尾加上这句话,以传达一种既看重努力工作,又鼓励员工追求美好生活的企业文化。这已经成为一种觉醒的工作环境的象征——它承认员工群体是由真实的人组成,他们通常有配偶、孩子和其他兴趣爱好。
在人类的理想中,平衡的概念向来都有一个牢固的立足点。我们的饮食、支票簿、人际关系都是我们努力寻求和谐的领域。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工作/生活平衡”一词,直到最近才成为它自己的哲学。
法律、医药和建筑等行业的职业生涯很早就以高强度和严谨著称。对工作时间的苛刻要求和风险极高的截止日期,也随之成为企业成功的缩影,并在工作时间长度和职业满意度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工作到很晚或通宵工作不仅表明员工的价值,也隐含着他们对个人事业的投入。
快进到2010年代,搏命文化(Hustle Culture)非正式到来的时候。经济衰退愈演愈烈,千禧一代正在进入职场,数字空间为埃隆·马斯克和亚当·诺伊曼等科技巨头提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公共论坛,让他们得以宣扬其力求多产的工作态度和由此带来的财富。
一种为工作而工作的饥饿感缓慢扩散看来。随着千禧一代相继毕业,并开始其职业生涯,引导他们的是两种价值观:他们不仅极度渴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误以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意味着一刻不停地工作。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努力工作,而不是薪水。他们对自己投入的时间感到自豪,因为它被认为是构筑梦想的必要步骤。此外,随着自由职业者、合同工和新生企业家数量的增加,时间开始与金钱直接对应——如果不搏命,你就赚不到钱。
过度看重工作效率,或者秉持“工作再多也不算多”的有毒理念,导致许多人放弃社交生活,沉迷于工作而不能自拔。给自己安排过多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流行,从而让这种忙碌不再是雄心壮志使然,而是为了创造某种视觉效果。
谷歌(Google)和亚马逊(Amazon)等企业充分利用了这种狂热的干劲,并围绕它建立了整个企业模式。这些大厂花费数十亿美元翻修办公室,打造了一种宾至如归的环境,进一步模糊了家庭和工作的界限。
它们不仅提供琳琅满目的食物,还为员工准备了健身房和各种娱乐机会。有些办公室甚至配有卧室。工作太晚,不能回家?就在办公室睡吧。没有时间去买菜?在办公室吃个早饭吧。边吃边工作。
可以预见的是,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做法。
不过,一些备受关注的首席执行官和企业家开始消除职业倦怠的污名。2012年前后,作为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HGTV和Food Network等热门频道背后的商业大脑,苏珊·帕卡德拒绝了出任首席执行官的机会,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儿子。
她说:“要想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就需要止步于公司二把手的位置。”金融科技平台EarnUp的首席执行官马修·库珀于2020年辞职,并且在离职声明中透露称,他一直在应对因为其苛刻的职位要求而加剧的心理健康问题。
2019年,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的离职率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令人震惊的1332人,比前一年高出13%。这也是自猎头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于2002年开始追踪首席执行官离职情况以来的最高数字。
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让人们领略到了无需出差和坐班的乐趣,并催生了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慢节奏生活,更多的企业领袖挂印而去,其中包括时尚企业家肯德拉·斯科特、杰夫·贝佐斯和Girls Who Code的首席执行官雷什玛·邵佳妮。
钟摆向相反的方向摆动
随着高管离职变得越来越普遍,钟摆开始向相反的方向摆动。没过多久,让如此多人精疲力竭的工作狂现象就被彻底摒弃了。当人们被允许感到不堪重负时,他们就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对许多人来说,这仅仅意味着不在晚上或周末工作。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成了一个借口,让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在任务尚未完成时就结束一天的工作,把同事晾在一边,无所事事地坐等5点钟声的敲响。从本质上说,它助长了一种丑陋的平庸。
就像“搏命文化”一样,寻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最初是一种合理的努力,但它后来被扭曲了,并逐渐演化为一种误入歧途的权利——许多人认为,工作日就应该按部就班地结束。
就一份工作而言,那种真正将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部分彻底分割的工作/生活平衡,或许是能够达成的。但对于个人事业呢?它根本就无法起飞。毫无疑问,有时候电子邮件需要在晚上发送。有时候需要在一大早接听电话。有时候,截止日期在周一意味着你需要在周六埋头工作几个小时。
更重要的是,这种“平衡”意味着你需要在人生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严格取舍,意味着一种泾渭分明的开/关时间表。
上班时,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下班后,你彻底停止工作。但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过多的压力,迫使我们全力以赴,而实际上,有时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此外,它还将我们的一天建立在一个武断的时间框架上,用我们在办公桌后花费的时间,而不是实际的工作成果来衡量生产率。
随着Z世代现在毕业并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就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正在对当前的企业环境做出反应。千禧一代接受了他们需要拼命工作的暗示(很可能受到“大衰退”的影响)。
而以创纪录的高就业率毕业的Z世代,正在接受泾渭分明的工作/生活界限,然后,就像我的那位直接下属一样,其中许多人因为过于刻板地坚持这种界限而惨遭解雇。
事业是人生的一部分。尽管我们试图把工作留在办公室,但这种期望就跟把家事留在家里一样不切实际。不可避免的是,两者有时候会相互渗入。如果上班时,哭泣的孩子打来电话,难道我们不接吗?如果开会时发现我们的房子在漏水,我们难道不会冲出去?
向雇主要求工作/生活平衡,当然合情合理。但我们必须明白,平衡不等于彻底分割。不愿意偶尔在周六工作或在晚上7点接听电话?那就祝你事业有成吧。(财富中文网)
本文作者加布里埃尔·彼得森居住在芝加哥,是一位深耕城市设计行业的作家兼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