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向猝死的医学同行学习,是价值观错位
本文是孔较瘦发布的第120篇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孔较瘦,非常有搞头
01
今天值班期间,我看到一则消息“年仅31岁的医生猝死在值班室,卫计委号召全体医务人员向他学习”。
消息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丁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临床骨干医师方大夫,于2017年12月15日值主班。下午5点左右,在医院待产的一孕妇,由于胎位不正、脐带绕颈,需要立即剖宫产,方培虎和同事为该孕妇做了剖宫产手术,下手术台已经到了7点多。他在医院食堂急匆匆吃了工作餐后,应长青村一村医要求,他又骑上摩托车赶到丁集镇街道一癌症术后患者家中,为患者拔除手术导管。基层卫生院临床工作繁忙,方培虎同志处理好当班事务回外科值班室休息时已到16日零点42分,方培虎倒在值班床上就再也没有醒来。
方医生猝死年仅31岁。当地卫计委发文,要求全体医务工作者向他学习。
作为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员工的我,看到这则消息时,汗水涔涔而下:我四天值一个夜班,加上急诊手术,每周在医院奉献>80小时,每个夜班都能平安下班回家。此等爱岗敬业的精神,竟然距离卫计委的要求还差了一大截。
02
这种把“去世”装点成偶像加以宣传甚至学习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这表示我们的价值观出了极大的扭曲。
小时候,我从课本上看到的第一个“偶像”叫赖宁。他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人,生前是石棉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14岁时他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中国少年先锋队缔造者”、“中国少年先锋队小主席”。1988年3月13日,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15岁的他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
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从此这位小英雄就被写进了语文课本,全国各族少年都被发动起来,向赖宁学习——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小主席做好,保卫财产;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我们家位于鲁西南一个山沟内,村庄东面是一个巨大的林场,一年四季都覆盖被松树和柏树。有一年,确实出了一场山火,在护林员的带领下,三个村庄的父老相亲都被发动起来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扑火抢救。
那年的救火运动让我瞬间想到了偶像赖宁,竟然也争先恐后地想去帮忙。
这个时候,我的母亲制止了我:救火有国家消防队,有护林员组织的民间队伍,哪里轮到你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参合?
说句实在话,当时我的内心是不理解自己母亲的,我甚至有点反感和讨厌她这种全然没有大公无私的念头。后来,我慢慢长大了,现在武装自己的脑子的竟然是母亲的思想。
我们都会活成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不是我们活错了,而是当年我们讨厌错了。
03
把悲惨和凄凉作为偶像宣传和学习,本身就暴露了制度的缺陷,最后会成为明眼人眼中对制度的嘲讽。因为,世界上最值得学习的应该是那些优秀的品质,最不该学习的就是制度缺陷中的以身殉职。
当年的赖宁,而今方医生,他们不该在死后被打扮成这样子的。
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预防火灾、如何在火宅中成功逃生。即便灭火人人有责,也不应该让还未成年的孩子去参合;我们的宣传应该是强调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强调医生工作劳累,并且呼吁社会多给医生一些关爱,呼吁政府增加医护人员的数量,大力培养优秀医护人员,分担工作压力,既有利于患者及时就诊,又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健康。
我们的宣传应该是为医生争取更多的休假,让每一个治病救人的大夫活的体面,应该是呼吁政府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即便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起码应该体现劳动的价值。
医生的加班加点不值得学习,更不值得开展座谈会、集中撰写学习心得。与其向去世的方医生学习,不如加强对家属的慰问和补助;与其在全区范围进行专题座谈讨论,不如走出门去开展一次全体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健康状况调查;与其收集英雄事迹撰写学习心得,不如给基层医生一个宣泄自己工作和生活困难的机会。
04
如果要宣传,我会去宣传医疗卫生系统中的优秀制度和优秀人物。
比如,有的医院通过建立和健全双向转诊制度,顺利打通了各级医院之间转诊障碍,让所有危重患者能顺利转诊至上级医院,而一些慢性疾病能顺利下沉至基层和社区。
比如,有的医院切实开展和执行了远程教育模式,每周为基层医院选派骨干医生进行知识再教育、再更新。
比如,有的医院拆除了医生个人专利转化中的屏障,帮助有创意的医生进行发明专利的转化、上市,并且将产品所得尽可能的回馈给发明创造者本人。
比如,有的医院开设了院内家属幼儿园,聘请了优秀的幼师给医院职工解决孩子没人带的困境。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当然,优秀的医生就更多了,起码到现在,我心目中的偶像,多数都还活着,而且继续优秀着。
虽然没有座谈会,没有任何学习心得和笔记,但我会意志坚定地向他们学习。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相逢在文字里,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我是非著名心内科医生孔较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