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天下无可责之民”(外二题)

《云中锦书:历代尺牍小品》,崇文书局。

“天下无可责之民”

稷观天下无可责之民,或恶或善,或邪或正,或厚或薄,其风俗使然。治得其情,虽至恶可使迁善,虽至薄可使归厚;治失其道,则反。是乃以民辞,吁,何辜邪!(丰稷《上张虞部书 》)

丰稷字相之,宋徽宗时官至御史中丞,以为官廉明、敢于直言著称,因得罪权臣蔡京而受到排挤,本传见《宋史》卷321。丰稷认为,国家治理得好不好,责任在统治者。统治者治国有方,措施得当,社会风气良好,即使是罪大恶极的人,也会转变成为好人。如果一个社会政治腐败,歪风邪气盛行,什么事情都搞得一团糟,那么,首先应该反省的就是统治者,而不能借口百姓刁钻,难于治理,把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百姓是无辜的,国家管理得不好,完全是统治者无能的表现。丰稷的观点,大概是受了韩非的影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同篇又说:“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王应麟《困学纪闻》认为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斯言不可以韩非废”。中国传统社会强调以道德伦理来调节人际关系,重德治而轻法治,官吏的言行举止往往起到“榜样”“模范”的作用,韩非主张“治吏不治民”,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辽宁教育出版社。

“个人崇拜”起源于原始巫术

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朱右曾辑录、王国维校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原始部落联盟的首领。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为上限,因此,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而受到后人膜拜。从《竹书纪年》的记载来看,对黄帝的个人崇拜在黄帝“登仙”之后就开始了。张华《博物志·史补》也有类似的记述:“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像黄帝,帅诸侯以朝之。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可见,那时候的人们是相信“灵魂不灭”的。左彻用木头做了一个黄帝的人像,等待黄帝“还魂”,但是整整等了七年,还不见有什么动静,于是左彻就立颛顼为黄帝的接班人。接班人问题是压倒一切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左彻也就放心地“仙去”了。J.G.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指出,原始社会的巫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拟巫术”,其原则是“相似律”,就是试图通过模仿达到某种目的;另一种是“接触巫术”,其原则是“接触律”,人们相信,只要某个人接触过某样物体,就能通过这一物体对他本人施加影响。对黄帝木像的膜拜,无疑属于典型的“模拟巫术”。孔夫子说“祭神如神在”,那么,祭木像则如黄帝在了,拜黄帝的木像,就等于拜黄帝本人,黄帝一定会神佑他的子民的。巫术是蒙昧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荒唐谬误的行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似乎也还有人相信这一套法术,如果他不是在走形式,那就未免有居心叵测的嫌疑了。

《庄子注疏》,中华书局。

窃国者为诸侯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庄周《庄子·胠篋》)

庄子主张绝圣弃智,以求天下大治,这是消极的思想,但他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实在是言人之所未言,鞭辟入里。这个论断由小偷的比喻引申而来。人们为了防备盗贼,给箱子捆上绳子,给柜子锁上锁头,不料小偷把整个箱子、柜子都搬走了,绳子和锁头反倒帮了小偷的忙,他还怕你捆得不够结实、锁得不够牢固呢。圣人为了治理国家,发明了礼法制度、仁义道德,诸侯不但垄断了国家权力,还利用礼法制度、仁义道德来粉饰暴政,国家是箱子、柜子,礼法制度、仁义道德就是绳子、锁头。窃钩者是小偷,诸侯则是大盗,只不过披了一层“仁义”的外衣,使其掠夺行径显得格外堂皇而已。曼瑟·奥尔森(Mancur Olson)在《权力与繁荣》书中,也以小偷为例,说明专制者“仁政”的本质:一个小偷认为他对整个社会的损害是微小的,所以会接二连三地流窜作案;但如果一大群小偷聚集在一起,结成匪帮,并垄断了某一区域的掠夺权,他们就不会竭泽焚薮,而是有所控制,给人们以喘息的机会,以便攫取更大的利益。小偷是到处搜寻猎物的狼,作为匪帮头目的专制者则是牧场主,他保护奶牛无非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奶水。

(0)

相关推荐

  • 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 出处:庄子的<庄子·胠箧> 原文节选: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 ...

  •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盗取腰带环钩的人受到诛杀,盗取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 赏析 这是庄子揭露窃国者极其虚伪的一句话. 统治者总是标榜自己以"仁义&quo ...

  •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注释] 选自<庄子·胠箧>. 窃:盗窃,偷盗,窃取. 钩:衣带钩.指不值钱的小物件. 仁义存焉:仁义存在于此. [赏析] 战国中期,在各诸侯国纷争的局面中,封建阶级关系已大致形成,其意 ...

  • 徐强:欲望之鞭(外二题)

    欲望之鞭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有一次他看见有人画<牵车图>,"将妻子.奴婢.器具.食物,尽放车中,一枯瘦男子,牵长绳背负而走.空中一鬼,持鞭驱之."袁枚 ...

  • 徐强:慈禧太后养狗(外二题)

    张海沤<曼陀罗轩闲话>,见<民权素笔记荟萃>,山西古籍出版社. 慈禧太后养狗 教狗之法,最要使之善解人意,欲左左,欲右右,丝毫无违忤.然后喜怒非常,苟狗稍违旨,虽平日所最爱者, ...

  • 徐强:人到无求品自高(外二题)

    游戏主人<笑林广记>,云南人民出版社. 人到无求品自高 千金子骄语人曰:"我富甚,汝何得不奉承?"贫者曰:"汝自多金,干我何与?而奉汝耶?"富者曰: ...

  • 徐强:“清官尤可恨”(外二题)

    <老残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官尤可恨" 然创此议之人却也不是坏心,并无一毫为己私见在内,只因但会读书,不谙世故,举手动足便错.--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 ...

  • 徐强:观念决定成败(外二题)

    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 观念决定成败 同治四年七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于京师永宁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 ...

  • 徐强:当司法成为“艺术”(外二题)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湖南文艺出版社. 当司法成为"艺术" 一个中国法官必不能把法律看作一个抽象体,而一定要把它看作一个可变通的量,应该具体地运用到某一个人身上,如黄上 ...

  • 徐强:人吃人的理由(外二题)

    <意林校释>,中华书局. 人吃人的理由 汉末有管秋阳者,与弟及伴一人,避乱俱行.天雨雪,粮绝.谓其弟曰:"今不食伴,则三人俱死."乃与弟共杀之,得粮达舍.(马总< ...

  • 徐强:爱国秀(外二题)

    周密<癸辛杂识>,中华书局. 爱国秀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qu ...

  • 徐强:官帽大赠送(外二题)

    张鷟<朝野佥载>,中华书局. 官帽大赠送 张昌仪为洛阳令,借易之权势,属官无不允者.风声鼓动,有一人姓薛,赉金五十两遮而奉之.仪领金,受其状,至朝堂,付天官侍郎张锡.数日失状,以问仪,仪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