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网上问诊倒赔2万块!请转发提醒所有医生!

儿科医生赔了两万块钱
我有一朋友,儿科医生,不久前刚赔了两万块钱,感觉很冤,于是打电话跟我抱怨。之所以感觉很冤是因为对方是他的好朋友,由于小孩眼睛发红在微信里咨询他是不是因为发烧引起的,他说可能是吧于是让对方先用些眼药水观察看看。
结果后来小孩眼睛肿得厉害都睁不开了才去眼科看病,眼眶蜂窝组织炎,住院一段时间花了不少钱,这就找他赔钱来了,因为微信有截屏啊,还有通话记录啊,所以商量完价码以后也就只能认栽,这时候没有什么朋友交情可以讲。
廉价咨询风险高
这种事情只要懂事理的人稍微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对方之所以微信他咨询不过就是因为关系好的朋友里面就他这么个医生而已,假如另外还有个眼科医生朋友就肯定不想咨询他了。
所以说这种咨询很廉价,只是顺便问问的事情,可是你如果把这个当作是家长里短的聊聊天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是个炸药包,你得扛到那小孩完全没事了才算完。
这个很廉价的咨询所带来的风险比你在诊室里看病要大上不知多少倍。
要说是因为对方家长心大吧,其实也不尽然,这心得多大呀,能一天天地看着小孩眼睛肿得睁不开了才去医院。
说白了还是想省些事省些钱而已,心存侥幸才把事情闹大了,说什么听了朋友的建议滴眼药水所以延误了治疗之类的话无非就是个借口,想减轻自己的愧疚感找个替罪羊罢了,特别是看病又花了不老少钱,还是找个冤大头来买单比较实惠,至于错嘛总是别人的,免得给自己留下心理阴影。
如果微信或者电话咨询是要收费的,那么就没这事儿了。这么说是真的很涉及人性的底线,但却是实情,现实就是这样冷冰冰的很残酷。
那句话说得真是很好啊:“我又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病会这么重?”对啊,人家又不是医生,怎么知道病会这么重,所以后来医院有了知情同意书这种东西,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说白了吧,命是谁的那么谁的责任就最大,小孩是谁的那么谁的责任也最大,这个责任不是想躲就能躲得了的,哪怕主观意愿上想逃避责任,客观上也逃避不了,毕竟冤大头也没那么好找不是?
网上答疑莫逞能
人情和法理很须要区分开来对待,就以这例医疗纠纷来说,对于微信或是电话咨询病情不予回应也不作出诊疗建议当然是合乎法理的,但不近人情。特别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去回答眼科的问题更是应该慎重,一般来说还是推荐到眼科去就诊比较妥当。
这么做确实让人感觉很没有人情味,但却合乎法理也合乎诊疗规范,起码将来朋友还是朋友,亲戚也还是亲戚。
试想想当初他若是推荐对方去眼科就诊,那么初诊也就是开个眼药水滴滴而已,后面病情加重了该怎么治疗还是怎么治疗,结果大致相当,但合乎诊疗规范,所以纠纷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找不到人来充那冤大头,那两万块钱的赔款更是无从说起。
吃一堑长一智
我在电话里与他聊了好一会儿,他的心情是好了不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说就当花两万块钱买了个教训认识了一个朋友好了。
这话当然也就只能事后说说而已,安慰一下自己受伤的心灵。如今的舆论常常说中国的刁民特别多,也常常说中国的医生都是黑心的,我倒没有这样的感觉。
我所认识的病人家长里面要算得上刁民的二十几年来也就二人而已,我所认识的医生虽然医术有高低之分但敬业心却是普遍存在的。
我常常说,中国人是最讲道理的,二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熏陶,让中国人特别地言而有信,就是说讲诚信。
会找你麻烦总是你说了什么话留下了把柄,红口白牙地凭空构陷他人的事情世间少有,毕竟也没有什么证据不是?
但反过来说,因为一两句话扯上关系就赖上你的事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只是如此一来,两万块钱的良心买卖之后所谓的好朋友一拍两散,世上从此又少了一个愿意在微信电话里免费回答问题的医生。
很多时候我们琢磨人心并不都是歹意,也须要寻找一件坏事后面的好心。有些人天生注定有渡劫的机缘,咱们没那身子板,得躲他们远一点。
他们需要的是不要钱的,却能够包治百病,嘘寒问暖的医生
最最关键的一点,网络问诊还会为现实医疗埋下隐患。简单说,某个人网上问完一堆问题以后又去医院看了。结果发现医生说的和网上的根本不一样,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行内人可能会觉得很正常,毕竟疾病判断是主观的,网上的医生可能没注意到一些问题,做出了甲诊断,给出了甲方案。而医院的医生发现了一些别的问题,给出了乙诊断和乙方案。但病人不懂,他懂什么?他只会想你这个医生是不是在坑我?我明明是甲毛病。
然后一言不合,一拍桌子。“我网上问过了,他们明明说是甲毛病!”
然后你让医生咋办呢?最终的结果,反而可能进一步加深矛盾。
总结下,一切医疗行为最后都要回到医院里去,在网络上问诊的内容最多只能作为参考。对于明理之人,不管他去不去网上问诊,他们基本都不会去和医生起什么冲突。
而对于不明理之人,这种行为只会进一步加重其对医生的不信任,加重医患矛盾。
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医管界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