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 | 处暑:凉秋初离三伏热,养脾祛湿宜少食嫩姜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依据自然生物周期性变化和中国传统物候现象记载,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 | 鹰乃祭鸟
处暑秋日,农作物成熟,肃杀阴气渐盛。此时,鸟类多外出觅食,老鹰也进入捕猎阶段。
鹰在捕捉猎物后,会将鸟类整齐排开,祭天后再食用,这表示万物皆有灵性。
二候 | 天地始肃
孟秋之月,阴之始也。万物凋零,寒意侵袭,天地间弥漫着肃杀之气,为“始肃”。
三候 | 禾乃登
《说文解字》曰:“秋,禾谷孰也。”秋之原意,即为谷物成熟,农民开始收割、晒谷,热闹丰登的场面与肃杀凋零的自然物呈现鲜明的对比。
处暑前后,适逢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有庆赞中元的盛大活动。
中元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最早称作“七月半”,是因农作物丰收时,秋收尝新祭祖,以求祖先神灵庇佑来年的好收成。
发展至东汉后期,道教兴盛,并将“中元”设在七月十五作为名称沿袭至今,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节”。
处暑逢中元,迎秋、祭祖、秋尝等民俗活动盛行,以庆祝丰收。另有传统习俗——“放河灯”,将荷花灯置于河流中飘荡,以普渡施布、追念先人、敬祖尽孝。
路过船只遇到远处飘来的河灯,都会主动避让,求得吉祥平安。
而对于沿海地区的百姓来说,渔业的丰收更令人喜悦。经过漫长的休渔期后,每年处暑时节鱼虾贝等海鲜成熟,种类繁多。渔民会在这日举行盛大的“开渔节”仪式,感谢大海丰厚的赠予,欢送渔民出海,祈求平安归来、满载丰收。
肝心少气,肺脏独旺,宜安静性情,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
——孙思邈
处暑肺气当旺,因此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少食辛味食物,如辣椒、花椒、葱、酒等。
秋气收敛,气血内收,人体内外环境会感觉干燥。此时的养生重点为预防秋燥,要注意饮食清淡,可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芹菜、菠菜、豆类、蜂蜜等食物,不宜多食油腻。
俗话常说:“秋不食姜,夜不食姜”,秋日较燥,姜辛性热,多食容易伤阴。
但此时正值嫩姜上市,所以秋季并非一点姜都不能吃,关键是不能多食,以及晚上尽量不能使用。
“秋不食姜”不可以偏概全。生姜有温阳健脾之功,对于阳虚、风寒感冒、怕冷、手脚冰凉等人群有温阳的好处。
所谓“夜不食姜”。中医认为,人体白天阳气生发,夜间阳气潜藏。所以,夜间尽量避免吃些热性发散之物;而晨起可吃些姜,以助温阳、健脾、祛湿。
下面介绍一种开胃轻食——紫苏桃子姜。这道小食是长沙宵夜名地冬瓜山流行的招牌小吃,混合水果与香料的酸甜滋味,备受食客和养生人士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