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大起底!

【本文说明】
本文涉及大量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0)》、《2019-2020年保险资管业综合调研数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官网等。
本 文 纲 要
一、资金端:保险资金和非保险资金
二、投资端:四种主流投资模式
三、资产端:底层资产配置情况
四、产品端:三类产品基本情况
五、机构端:机构组成和规模情况
一、资金端:保险资金和非保险资金
1. 一图看懂保险资金和保险资管的联系

上图及相关数据来源于《2019-2020年保险资管业综合调研数据》,数据显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资金总计超过18万亿,根据资金来源不同,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资金可分为保险资金非保险资金(即上图的“业外资金”),其中保险资金始终是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该类资金占比超过70%的保险资管机构占绝大多数。
此外,还要对保险资金和保险资产进行区分:
  • 保险资金,属监管概念。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以及其他资金;

  • 保险资产,属会计概念。主要来源为保险保费收入。

各项准备金是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准备金需从保险保费中提存。上图及相关概念作为理解下文内容和整个保险资管行业的重要前提。

2. 保险资产稳步增长,意味着有更多中长期保险资金待支配。
根据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保险资产总额22.92万亿,同比增长13.93%,为历年同比增长率最高值。主要是原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健康险收入增速加快,与疫情逐渐消退、企业复工复产得到支持等因素有关。

3.在政策红利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业外资金规模也必然上涨
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业外资金主要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银行资金、基本养老金为主(如下图)。2019年末,以上业外资金合计规模约占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金总规模的20%,可以认为业外资金的委托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对保险资管机构管理长期资金能力并能够进行稳健资产配置的认可。
近两年来,养老金政策不断利好,一方面体现在政策对养老金体系第二、第三支柱的支持,如2020年12月30日,人社部发〔2020〕95号拓宽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投资范围,再如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第三支柱加快建设,以上利好必定伴随着投资热度升高。另一方面,目前具备年金投管人资格的保险机构在行业内仅有10家,保险资管公司占比少数,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投管人范围,从而加深业外资金和保险资管机构的合作,促使保险资管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出适合养老金长期投资的产品,吸引更多资金。
二、投资端:四种主流投资模式
1. 保险资金主流的四种基本投管模式

(1)保险资金的4种基本投资模式包括:

  • 自主投资;

  • 委托关联方保险资管投资;

  • 委托非关联方保险资管投资;

  • 委托业外资管管理人投资(以下简称“委外”)。

(2)大部分保险(集团)公司、保险公司(以下统称“保险机构”)使用保险资金都采取上述模式的“组合形式”而不是单一模式进行投资。

(3)根据报告数据显示,从机构数量上看,有44%家保险机构选择“自主投资 委外”的模式;从资金规模占比上看,有68%的保险资金选择“自主投资 委托关联方保险资管 委外”的模式。“委外”中被委托主体以公募基金、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基金公司为主。

2. 股权“直接投资”范围限制今年放开,直接挂钩收益率

此前监管保监发〔2012〕59号文对保险资金直接投资存在行业限制,仅可投资“金融、养老、医疗、汽车服务、能源、资源、现代农业等8个行业”,后2020年11月银保监发〔2020〕54号文明确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可在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条件下,综合考虑偿付能力、风险偏好、投资预算、资产负债等因素,依法依规自主选择投资企业的行业范围
从保险公司的2019年报数据来看,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均在5%左右,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公司的投资多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另一方面也受直接投资范围限制,现投资范围放开,资金使用效率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收益率有望提升。

3.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要区分委托投资和受托管理

区分的依据为保监发〔2012〕90号文,该文件将保险资管公司的业务分为“专户业务”和“资管(产品)业务”,具体而言:

  •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托人,可以接受客户委托,以委托人名义,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 也可以设立资产管理产品,为受益人利益或者特定目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申请,依法开展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业务。

因此,现行的保险资管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业务模式构成如下图:

(1)    总体上,保险资管机构业务开展模式以专户业务为主。如图中数据所示, 2019年保险资管机构的业务构成中,专户业务占比80.99%,产品业务占比15.08%。
(2)    专户业务和产品业务:作为保险资管机构的主要业务,两者在法律关系、运作模式、受托资金构成上都存在差别。“专户业务”为委托法律关系,产品业务为信托法法律关系,只有资管产品业务被纳入大资管框架中进行管理。
(3)    投顾、财顾业务: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末,保险资管机构投顾业务在业外资金中占比有:第三方保险资金(6.59%)、银行资金(2%左右)、基本养老金(3.82%)、年金(3%左右)、其他资金(30.26%)。
(4)    公募业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往往通过设立公募基金业务事业部设立并购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开展公募业务。截止至2019年末,有9家开展公募业务的保险资管公司,分别是泰康资产(公募基金业务事业部)、人保资产(公募基金业务事业部)、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    不同资金性质对业务模式需求不同:
  • 第三方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以产品业务和专户业务为主;
  • 基本养老金以专户业务、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为主;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保障产品以专户业务为主。
三、资产端:底层资产配置情况
1. 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情况
(如上图),内环/外环分别为2018/2019年170家保险公司(不含集团,目前全行业有250家保险公司)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情况,总体上看最大的变化在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债券和银行存款)配置稍微降低,权益类资产配置(如股权、股票、公募基金)升高,考虑到2020年以来,我国针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笔者认为2020年的相关数据会有更明显的变化。我们以2020年最新发布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参考,分析保险资金的运用情况:

(1)    总体而言,我国保险资金配置结构已经保持多年,尤其是以上排名前三的资产(债券、银行存款、金融产品)占总配置资产的七成以上。

(2)    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配置方向。以配置债券、银行存款为主,投资占比达46%;

(3)    金融产品投资位列第二,占比19.4%。金融产品的口径来源于保监办发〔2012〕91号文。包括:

  • 信托(1.52万亿规模/占比9.8%);

  • 基础设施债权计划(6320.2亿规模/占比4.1%);

  • 不动产债权计划(4362.8亿规模/占比2.8%);

  • 银行理财产品(2840.0亿规模/占比1.8%);

  • 证券化产品(1312.1亿规模/产比0.85%)。

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和信托计划往往作为保险资金进行非标资产配置的渠道,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现行的监管框架下,禁止信托作为保险资管的通道,要求信托公司进行主动管理。而目前监管对保险资管的非标投资整体上维持了较为宽松的条件。

2. 不同规模的保险资管机构资产配置情况

(1)    可以看到不同规模的保险资管机构的资产配置(包括保险资金和非保险资金)和保险资金配置情况大体一致,债券、银行存款、金融产品配置占前三。这也和上文提到的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金中保险资金的高占比有关。

(2)    长期“固定化”资产配置结构让大部分保险资管机构具备了几种主要投资能力。包括无担保债券投资能力股票投资能力股权投资能力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产品创新能力不动产投资计划产品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也成为了创设保险资管产品的必要条件。

四、产品端:三类产品基本情况

这里的产品仅指保险资管产品,即组合类产品、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三类,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对外披露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11月底,31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17家保险私募基金管理人共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1689只,登记(注册)规模39234.68亿元。

其中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注册)1583只,规模32798.95亿元;股权投资计划登记(注册)70只,规模3333.48亿。截止至2020年6月末,组合类产品规模约2万亿。

1. 保险资管“1 3”制度体系成功引导产品规模上升
资管新规首次把保险资管纳入资管框架下,2020年3月18日,《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作为保险资管的框架性规定正式颁布,2020年9月10日,保险资管配套三部细则发布,至此保险资管“1 3”的规则体系正式形成,组合类产品、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三类产品已与大资管中的其他相似的私募产品看齐。如图,可以看到2018年后保险资管产品增速变化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保险私募基金未在保险资管产品的框架下,但考虑到保险私募基金属于保险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其数据也可间接表明产品现状,所以下文将数据一起列明。
(1)组合类产品发行前登记工作开始组合类产品由此前的首单核准制改为登记制,2020年9月14日,中保登正式启动发行前登记工作,最新组合类产品登记数据显示,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理人登记了组合类产品——“盈泰品质资产管理产品”,截止至2021年1月8日,已有221个组合类产品完成发行前登记;

(2)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产品数量、规模增长速度超前。2020年1-11月,31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332只,规模5974.19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62.75%、59.08%;股权投资计划10只,规模220.20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150.00%、320.23%。

(3)保险私募基金。2020年1-11月,登记(注册)保险私募基金14只,规模1239.15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180.00%、18.01%,截止11月底,保险私募基金规模合计3102.25亿元。

2. 组合类产品情况

(1)需要注意的是:a. 保险资管和资管新规保持一致,将产品类别分为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四类,上图是为了便于比较而进行的分类;b. 因为组合类产品为私募产品,因此以上收集的数据不能代表市场上全部组合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该数据仅供参考;

(2)  上述收益率为产品的2020年度收益数据,如果将时间拉长到3年和5年来看组合类产品收益数据,可发现时间越长,保险资金的稳健增长特性愈加明显,根据Wind收录和经券商中国整理公布的数据显示:

  • 近3年,有近五成的【债券型产品】收益率位于20-39%之间,最高收率达到46%,中位数收益率为19%左右;同样也有接近五成的【股票型产品】收益率在50%-100%之间;有三分之一的【混合型产品】收益率超过50%。

  • 近5年,就所查到的数据显示,有近八成的【债券型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5%,其中泰康资产稳健3号产品,在2016-2020年过去5年收益率累计达到40.60%;有过半数【股票型产品】收益率超过50%,两成产品超100%;【混合型产品】收益率中位数为63%,有近一半产品收益率超过50%。

  • 以上需要说明的是,a. 因可查询到的混合型、债券型产品数量较少,上述结论仅表现查询到的数据特性;b. 时间跨度在5年的产品,产品分类和现行产品分类存在区别,此前组合类产品的权益类指的是6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产品,以上分析未将该变化考虑在内。

3. 面向自然人合格投资者的组合类产品面世
此前,保险资管产品仅面向机构投资者,直至保险资管“1 3”规则体系明确保险资管产品正式向个人合格投资者放开,2020年9月28日,为便利自然人合格投资者投资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依机构申请并经审核,中保登正式授予阳光资产、太平资产、泰康资产、华泰资产等五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首批自然人合格投资者账户代理开户资质。现自然人持有人账户的具体开立流程如下图:
自然人合格投资者完成开户后,便可以直接投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据几家头部保险资管业内人士披露,考虑到保险资管机构暂时缺乏向个人投资者提供产品的各种能力,因此该类产品目前的投资策略仍然以固收、股债混合为主,先以给投资者带来波动小、正收益的回报为目标,待后期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结合保险资管机构自身特点提供相关产品。
根据证券时报网披露,某股份制银行代销的面向个人合格投资者发行的组合类产品为“固收 ”产品,投资门槛为100万元,封闭期一年,现已募集完毕,募集规模超过5亿。
4. 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
(1)债权投资计划投向基本保持稳定,如图,除了商业不动产下降6个百分比,其他投向能源、交通等行业的基础设施项目占比保持稳定。其中①商业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2019年,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该类产品数量位居前列,交易对手涉及万科、保利等;②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2019年,平安资管、国寿资管注册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数量位居前列,各有10项,两者均参与铁路、轨道交通建设等。融资方的信用水平有所下降。根据报告内容显示,2019年,债权投资计划涉及AAA主体数量71只,数量占比28.3%,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AA 主体数量25只,数量占比10%,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AA及以下主体数量155只,数量占比61.8%,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2)    股权投资计划仅作为保险机构投资股权的渠道之一,截止2020年11月股权投资计划总规模为3333.48亿。此外,保险机构还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股权投资。股权投资计划的投资规模大小不等,但投资期限具有长期性,和股权投资性质匹配。

如下图,2020年股权投资计划的规模最高为50亿,最低为2.5亿,2019年建信保险资管发行的“建信云能项目股权投资计划”规模仅为0.4亿。从部分保险机构披露的股权类投资项目来看,股权投资普遍8年以上,其中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认购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人保资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项目股权投资计划”期限为“10 5”年。

五、机构端:机构组成和规模情况
1. 保险资管机构设立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如下图,截止至2021年1月8日,我国已有2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含一家处于批筹状态)。

  • 2003-2006年:成立了9家,后几年处于停滞状态;

  • 2011-2016年:成立了15家,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同时监管放开保险资管公司管理业外资金,保险资管机构纷纷设立;

  • 2019-至今:成立了5家(含一家获批筹),其中4家均有外资背景。

2. 保险资管机构规模情况
(1)    以上数据来源于35家资产管理机构(包括26家综合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9家其他专业型机构),根据报告显示,2019年,35家机构总资产管理规模为18.11万亿,和2018年相比,资产管理规模增加2.55万亿,增速为16.45%。
(2)    可以看出,不同规模的保险资管机构数量分布较为均匀。规模>5000亿的有12家,规模在1000亿-5000亿(含)之间的为13家,规模小于1000亿(含)的有10家。但行业头部效应十分明显,规模最大的前5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万亿元。
3.除了29家保险资管机构外,还有其他14家另类投资专业机构

其他另类投资专业机构是指主要从事股权、债权、不动产等方面的专业化投资机构,截止至2019年,我国有14家(如下图):
(本文完)

课程大纲
01

第一讲:资管格局及ABS、公募REITs

第一部分:“后资管时代”的私募资管格局

一、资管新规能否实现对资管产品及资管机构的真正统一监管

1、资管行业的上位法分析

2、资管行业机构分业监管与功能统一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

3、资管产品对资管新规的例外适用情形

二、资管新规对资管行业的重要影响

1、直接催生了两大新的资管主体

2、禁止刚性兑付

3、禁止资金池

4、确定了相对统一的产品标准

5、限制非标债权投资

6、限制多层嵌套

三、资管新规对资管机构和资管产品的“不均衡”影响

1、非标债权&权益类投资

2、产品端&投资端

3、结构化&平层

4、嵌套式产品&单一产品

5、通道业务&主动管理业务

6、银行、信托、券商、基子及基金管理人&保险机构

7、向市场募资的机构&主要管理关联方资金的机构

8、保险资管&保险资金

四、资管新规下的行业新格局

1、银行理财子公司

2、公募基金

3、信托

4、券商及基子资管

5、私募基金

6、保险资管

第二部分:ABS的创新发展及经典案例解析

一、“非标转标”与ABS

1.“非标转标”的动因

2.“非标转标”的途径

3.“非标转标”典型交易结构

4.“非标转标”的监管态度及对ABS的影响

二、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

1. 企业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

3. 资产支持票据监管体系

4. 保险项目支持计划监管体系

三、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流程及一般法律问题

1.交易结构

2.交易主体

3.交易流程

1)基础资产遴选

2)特殊目的载体设立

3)资产转让及交割

4)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与交易

4.信用增进方式

四、资管新规等新监管政策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影响

1、资管新规限制非标债权融资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影响

2、资管新规对资产证券化业务中SPV适用性的精细区分

3、资管新规公募与私募区分标准对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的影响

4、资管新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定义对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的影响

5、QFII新政对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的影响

五、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要点、难点暨国内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解析

1. 知识产权证券化概述

2.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域外实践

3.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要点及难点

1) 影视/音频版权资产证券化

2) 体育版权资产证券化

3) 专利资产证券化

4) 商标权资产证券化

5) 特许经营权资产证券化

4. 国内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解析

六、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在企业融资中的新运用暨新经济最大规模ABS发行案例解析

1、贸易项下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常见交易结构及一般法律问题

2、贸易项下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特殊交易机制设计

1)  内部归集机制

2)  循环购买机制

3)  回收款的识别

4)  权利完善措施

3、 企业在贸易项下应收端及应付端均有稳定现金流的证券化选择

4、 不同类型交易类型及交易标下基础资产的确权与调查要点

5、 新经济最大规模ABS发行案例解析

七、反向保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应用场景暨国内首单央企代理人模式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案例解析

1.   供应商与核心企业间嵌套保理通道的动因分析

2.   反向保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一般交易结构

3.   保理公司在反向保理模式下的角色和功能定位

4.   反向保理模式下避免过桥资金的三种方式探讨

1)   募集资金支付

2)   商票支付

3)   代理人模式

5.    国内首单央企代理人模式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案例解析

八、 类REITS创新交易结构暨国内首单长租公寓权益型类REITs产品案例解析

1.   专项计划 私募基金(股权受让 委托贷款) 项目公司模式

2.   专项计划 私募基金(股权受让) 项目公司模式

3.   专项计划 私募基金(股权受让 委托贷款) SPV 项目公司模式

4.   专项计划 单一资金信托(股权受让 信托贷款) 项目公司模式

5.   专项计划 单一资金信托(股权受让 信托贷款) SPV 项目公司模式

6.   专项计划 财产权信托 项目公司(股权转让 股东借款)

7.   专项计划(股权受让) 项目公司

8.   国内首单长租公寓权益型类REITs产品案例解析

第三部分:中国版基础设施公募REITs法律解析

一、公募REITs概述

1、 国内类REITs发展情况概述

2、 REITs的域外发展概况

3、 我国公募REITs的推出历程

4、 在基础设施领域率先推出公募REITs试点的原因

5、 公募REITs 的重要意义

二、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版基础设施公募REITs解读

1、 权益性永续运作产品:与美国、新加坡等国公募REITs的比较分析

2、 公募基金 单一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结构:与类REITs的

比较分析

3、 突破“双十原则”:与传统公募基金的比较分析

4、 基础设施范围及基础设施项目要求:与基础设施类ABS及PPP-ABS项目的比较分析

5、 主要参与机构:与传统公募基金业务及IPO业务的比较分析

6、 未来可期:商业地产公募REITs展望

三、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申报流程及要点

1、 哪些地域和行业属于试点项目范围?

2、 试点项目需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3、 申报试点项目需要哪些材料?

4、 申报试点项目需要履行什么程序?

5、 试点项目有哪些合规性审查要求

6、 还有哪些其他要求?

01

第二讲:银行理财净值转型

一、 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业务产品端新规

(一) 打破刚兑

(二) 全面净值化

(三) 募集方式改变

二、 净值型产品设计思路(案例精讲)

(一) 尽量使用摊余成本法

(二) 市值法产品形态创新

(三) 开发定开产品

(四) ”固收+”策略的谨慎使用

(五) 重视与渠道的沟通

三、 各类型产品特点和设计关注点

(一) 现金管理类产品

(二) 债券投资类产品

(三) 项目类产品

(四) 混合类产品

02
第三讲:信托转型思考
一、“信托”有哪几个意思?
(一)信托法律制度
(二)信义关系
(三)金融信托产品/服务
(四)信托公司
(五)信托业
二、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是金融四大支柱,怎么理解?
(一)金融信托的认知逻辑
(二)资管机构的独立性
(三)广义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链条
  三、中国信托公司做直接融资,该支持还是反对?
(一)投资银行业务:直接金融的特殊形态
(二)如何认识中国信托公司做直接融资业务?
(三)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预期
(四)判例
四、市场已有许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还需要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吗?
(一)资产管理业务
(二)差异化竞争
(三)中信信托-睿信TOF
五、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都在干托管,信托公司在服务信托领域还有机会吗?
(一)服务信托的业务形态
(二)海外同类业务
(三)服务信托业务的竞争格局
(四)中信信托信薪宝系列产品
(五)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都在干托管,信托公司在服务信托领域还有机会吗?
六、财富管理方兴未艾,信托公司的展业方位在哪里?
(一)财富管理业务
(二)风险视角下的财富管理
(三)对财富的认知
(四)市场现状
(五)信托制度的财产隔离效果
(六)展业方位1:财富管理业务的要点
(七)展业方位2:从财富管理到综合金融服务
(八)颜怀江:家族财富大厦
(九)综合金融服务
(十)瑞士信贷案例: 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
(十一)中信信托案例: 以产融结合为龙头的综合金融服务
(十二)综合金融服务案例
(十三)“信托文化”
(十四)总结
03
第四讲:券商资管
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资管行业快速增长原因和模式
(二)银行、券商、基金等各子行业发展特征
(三)资管行业资金空转、监管套利及其风险
二、 央行资管新规与银保监会、证监会细则政策解读:
(一)资管新规及其补充通知
(二)理财新规
(三)证券期货私募资管业务细则
(四)后续政策展望
三、海外资管行业的发展经验:
(一)海外资管行业的基本情况
(二)海外资管行业发展的核心动能
(三)海外资管机构的核心商业模式和管理经验
(四)海外资管行业发展的近期趋势
四、资管行业净值化转型的模式与路径:
(一)预期型管理与净值型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二)净值化资管面临的主要障碍和解决路径
(三)几类热点问题的探讨:
  • 货币类产品定开型产品
  • 指数化产品
  • 量化对冲产品
  • FOF类产品
五、 证券基金资管行业与银行资管机构的合作思考:
讲师介绍
法询金融金牌讲师
报名信息
课程时间:2021年02月27-28日(周六、周日)
课程地点:上海(具体地点上课前一周通知)
课程价格:4000元/人
(三人团体报名优惠300元,提前十天缴费优惠300元,优惠可叠加)
学员权益:1、课后赠送线上会员月卡或购买年卡会员8折;
2、参会学员名录及同业交流机会。
课程报名:
(1)会务负责人:18221077978(同微信),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索要课程报名表;
(2)填写课程报名表;
(3)报名成功后发送参会信息
报名请备注:上海资管全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