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连载】中医治疗肝癌晚期虚症详解
中医经典治疗肝癌晚期虚症的补肝三法,不外“补”、“助”、“益”。吴氏真医《金匮要略》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金匮要略》指出肝病虚证的三大治疗方法:正治法、旁治法、反治法:
1、肝虚用酸补之,此为正治法;2、助用焦苦,补心气,“子能令母实”,此为旁治法;3、甘药入脾,实脾治水,火盛而金平,而使肺金不伤肝木,此为反治法。
医圣先贤张仲景认为:凡临床治病,必须明确三治之法,才能提高疗效。上面阐述了肝病虚证治疗方法:补用酸,酸入肝,即:补之本味,助用焦苦(焦苦入心,子令母实)。益用甘味之药,甘入脾,脾为心之子,甘味之药能调和中气。甘入脾,五行生禁止化,《难经.十四难》谓“损其肝者缓个中”,所以益用甘味之药。桂林吴氏真医在肝癌晚期肝虚病症治疗中常用此法。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诠释肝虚之病而用酸、甘、焦苦的临床意义。
其理论依据源于《素问.五运行大论》所云:“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肝木既虚,肺金必然会侮其所胜的肝,这是五行生禁止化的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在肺金未侮肝木之前,就得用酸味药来补肝的本体。
用焦苦味药以助心之少火。助心之少火有两种作用:其一,心旺可以感气于肝;其二,心之少火旺可以制约肺金,肺金受制,则木不受克而肝病自愈。
至于用甘味药来调和脾土,目的在于补土制水,肾的阴寒水气不亢而为害,则水不凌心,心的少火之气旺盛,则能制约肺金,肺金受制,肺的邪气不致乘侮肝木,则肝之本气自盛;且土能荣木,脾气健旺,有助于改善肝虚的病变。
《金匮》肝虚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制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盛,心火盛则肺金受制,肝气乃舒,肝气舒则肝病自愈,此补子之意也,肝虚则用此,实则反之。桂林吴氏老中医强调:治疗肝癌晚期实症者切勿使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