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罕见病例,癌症母亲顺产导致婴儿患癌症|顺产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近日,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发表的最新病例报告显示,患有宫颈癌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其体内的癌细胞通过婴儿初啼时吸入的羊水进入了婴儿体内,导致婴儿患上了肺癌。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此类癌症转移现象。
癌症母亲顺产导致婴儿患上癌症
婴儿患上肺癌的概率极低,只有不到百万分之一。最开始发现男性婴儿确诊为肺癌时,医生们甚至认为是病理检查时混入了来自他人的组织样本。考虑到他们的母亲患有宫颈癌,医生们开始注意到一个非常低的可能性——男婴患上肺癌与他们母亲的宫颈癌存在关联。
进一步的检查发现,男婴们体内的癌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也就是说这些癌细胞来自于女性。经过与母亲癌细胞的对比,医生们发现男婴体内癌细胞和母亲体内癌细胞存在共同的突变特征,且男婴癌细胞中存在来自母亲另外一条X染色体(与母亲传给自身X染色体不同的另一条)中的遗传序列。这些事实最终确切地证明了两名男婴体内的癌细胞分别来自各自的母亲。
母亲的癌细胞是如何转移到男婴们体内的?
根据医生们的推测,胎儿娩出产道进行第一次啼哭时,吸入了混有母亲癌细胞的羊水,这些癌细胞又进一步地感染了男婴肺部。
正常情况下,这类进入体内的异物应该会被免疫系统所清除,但婴儿的免疫系统机能不足,导致免疫反应水平不够,因此导致癌细胞没能被及时清除,最终让它们在体内“落地生根”。
幸运的是,经过医生们的救治,两位男婴的健康状况都有好转。一个男孩在接受免疫疗法后体内的肿瘤组织明显缩小,另一个男孩经过手术,肺部癌组织被切除,正在进行后续治疗。
癌症能“传染”吗?
看到这两个案例,很多人开始担心,癌细胞能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是不是意味着癌症能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
答案是,不必为此多虑。
科学家很早就发现,如果将患癌小鼠的癌细胞移植到正常小鼠的组织中,有可能诱发正常小鼠的癌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癌症确实可以“传染”。
但要注意这种传染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通过人与人直接的接触造成的传染,所以发生的可能性极低,低到可以忽略。在我们日常的知识范围内,说癌症不能传染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正常情况下谁也不会把癌细胞移植到健康人的身体里加以培养。
自然条件下通过癌细胞在异体间转移而造成的癌症极少发生,本次报道的母婴垂直传染算是一种可能性。
另外一种可能导致癌症异体转移的途径是器官移植,即供体器官本身存在癌细胞,一旦这些癌细胞随器官进入受体患者,就可能发展为癌症,但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同样极低。
上述两种途径存在一个共同点,即被动患癌的一方免疫系统机能较弱,例如胎儿、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排异药物)等。
还有一种可能导致癌症“传染”的途径,它的“元凶”是病毒。很多病毒都可能诱发癌变,例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等等。但这类癌症的传染并非直接由癌细胞诱发,而是由病毒的感染引发组织癌变,因此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癌症的传染,而应该说是病毒的感染。
这项研究不仅报道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医学现象,还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如果孕妇在孕期后段发现宫颈癌变的可能,此时应采取剖腹产而非顺产,以尽量减少胎儿吸入羊水的可能。
另外,对于这类通过母亲转移给婴儿的癌症,用免疫疗法激活胎儿免疫系统,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后,这项研究也唤起了我们对于宫颈癌的注意,毕竟如果存在危害胎儿健康的风险,那从源头斩断这种可能自然是最好的对策。
母婴传播的常见疾病
虽然癌症在母婴之间转移的情况非常罕见,但能在母子之间传染的疾病却有不少。
我们常说的“传染病”,一般是由细菌或者病毒一类病原微生物造成的疾病。如果病原微生物是从母亲直接传染给胎儿或者婴儿,这就是所谓的“母婴传播”。根据感染发生时机的不同,母婴传播又分为胎内感染、产道感染和母乳感染三种。
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染的疾病中,比较典型的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水痘、风疹等等。还有一些相对罕见的致病微生物也会通过母婴途径进行传播,例如寨卡病毒、I型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I)等等。
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可能造成胚胎阶段的畸形、流产、发育缺陷乃至成年后的疾病甚至残疾等。例如,母亲如果在孕4—20周左右感染风疹、出生的婴儿很有可能出现听觉异常、先天性白内障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问题。
所幸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方法来预防、阻断、控制这些疾病。
例如,对于风疹,我们可以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只要母亲注射过合格的风疹疫苗,发生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也能通过母婴传播,但乙肝和艾滋病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母婴传播阻断剂,患病母亲只要按照要求进行阻断疗法,就能成功生下健康的婴儿。
丙肝虽暂时没有很好的母婴传播阻断方式,但丙肝本身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全可以在母亲获得临床治愈后再考虑怀孕。
HTLV-I的情况比较特殊,这种病毒经由母婴传播后,并不会马上在婴幼儿体内产生异常,而是等到其成年后才会有一定几率(5%左右)发展为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AT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白血病,只会在HTLV-I的携带者身上发病,而这些携带者之所以会染上病毒,主要是由于婴儿时期接受了来自同样是携带者的母亲的乳汁。
HTLV-I是一种感染能力非常弱的病毒,人群中的携带者比例非常低。例如日本九州的长崎县有极高的HTLV-I携带者比例,大约为5%,而这些携带者中又仅有约5%-10%最终发病,综合发病率十万分之五。
ATL患者血样中特有的“花细胞”(左),和日本长崎县孕妇中的携带者比例(右)
虽然发病率和发病人数都非常低,但人类目前仍然没有治疗ATL的有效方式,大多数病人发病后2年内就会失去生命。因此,日本政府从数十年前就开始对孕妇进行HTLV-I的产前筛查,一旦发现携带者则会要求她们不要用自己的母乳喂养婴儿。这一举措成功地阻断了HTLV-I的传播,2010年后出生的女性成为孕妇时(推测值),携带者比例将下降到0.06%。作为对比,1950年代出生的女性怀孕时,携带者比例却高达6%。长崎县预计将在21世纪后半完全消除ATL的发病。
但依然有不少可能发生母婴传播的疾病让目前的人类捉襟见肘,比如流行于南美一些地区的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由蚊虫叮咬传播,虽然感染后的病情轻微,不会对母亲的身体健康形成实质上的伤害,但却可能造成胎儿的“小头症”畸形。目前人类尚无有效疫苗来应对寨卡病毒感染症。
寨卡病毒流行期间,无论孕妇有无明确的感染症状,感染孕妇都将有5~15%的几率诞下小头症后代。因此,疫情爆发的季节,首先应在疫区大力灭蚊以斩断传播链条,且育龄女性特别是孕妇应避免前往疫区,而疫区育龄女性则应推迟怀孕。
小头症示意图,来源:CDC
现代医学和生物学虽然尚不能帮助人类彻底阻断疾病的母婴传播,但至少可以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流行。
同时,随着药物、疫苗以及疗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终极被人类所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