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塞:石空寺石窟之一
位置: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
年代:北宋、明、清
级别:延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窟内开窟题记记载原名解家河石空寺,始凿于北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绍圣四年(1097年)因战事西夏犯边而被迫停工,直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才竣工。明嘉靖四十二年、崇祯年间重修、续凿石窟。清代是否进行过重修不得而知,石窟内外未见清代题记,从残存的壁画分析有清代重修痕迹。石窟坐北面南,临长尾河开凿,由西向东依次开凿有四窟,四号窟东侧拐角处有淤塞的石块垒砌窑洞一孔。四窟上部崖壁面均凿有人字形和一字形散水槽,散水槽下凿有圆形和方形榫眼,其中一号窟为到“凸”榫眼,说明原倚崖修建有木构建筑。崖壁面残存有白草泥,三号窟左侧凿有明崇祯重修碑记一方,字迹大都风化,不能连续识读。二号窟左侧下部凿有一圆拱形浅龛,龛内浮雕三身造像,已风化严重。
一号窟,近方形,平窟顶,方形窟口。窟内四壁面平直,四壁凿有凹形高坛基,正壁面有三孔圆形榫眼,从位置来看,其用途为固定造像的椽眼,说明原窟内有木骨泥塑造像。正壁左侧及左壁面残留有白草泥,从剥落断茬处看,相互叠压有两层壁画,底层壁画有菩萨和佛,表层残留一墨书福字。从窟的形制和残存壁画分析,一号窟开凿于明代,底层壁画和窟属于同一时期,表层推测为清代。
三号窟,平面呈长方形,方形窟口,窟内四壁平直,设有凹形通体坛基,平窟顶,窟顶正中凿有八面攒顶藻井,四角浮雕如意纹饰。藻井由内向外分三层,正中浮雕圆形宝相花,第一层阴刻八卦,第二层浮雕缠枝花卉图案,第三层浮雕龙、凤、鹿、蛇、麒麟、鸿雁等瑞兽图案,其中麒麟身后浮雕祥云,上承托圆月。三号窟藻井非常精美,代表了明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准。
正壁存长方形叠涩束腰承托仰覆莲座,须弥座中部束腰处高浮雕一卧狮,造像无存。左右两壁长方形坛基上设有通体台座,台座上圆雕造像八身,头部均损毁。造像均坐姿,身着宽袖右衽长袍,腰束宽带,带头下垂于两腿间。双手袖手持笏板举于胸前,笏板已全部损毁,双足着云头履。左侧第四身和右侧第三身造像雕有胡须,其造像十分不详。
四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平窟顶,窟口方形。窟内设有凹形坛基,正壁坛基宽大,坛基上凿有烟道,两侧坛基上残存安装造像的圆形榫眼。窟内有烟渍痕迹,窟顶、正壁及右壁残存壁画痕迹。正壁彩绘佛道儒三教人物壁画,右壁残存花瓶、人物壁画。从窟内形制来看应开凿于明代,后改造为生活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