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硬团
《河道硬团》
-记武功县第一支农民自卫武装
程党会
1、时代背景 1924春,国民军第二军第十二混成旅党海楼部进驻武功县城及大庄普集一带,该部成分复杂,大都是土匪出身,纪律极坏,一到武功就自行委任官吏,自定税捐,自征自用,实行军阀独裁统治,简直就成了一个土皇帝了,从而激起了全县民众的极大不满。
本年度党海楼又把兵力重新做了部署,属下的王宝发、张春堂部进驻大庄一带,陈生军部驻长宁一带,陈发荣部驻普集一带,所需粮饷均向驻地及周边村寨摊派勒供。
2、硬团成立
1925年春,为抵御党海楼驻军的横征暴敛和无端欺扰,本县第一支农民自卫武装--河道硬团,在河大村西头的有识之士左思明和左信的倡导下宣告成立。左思明出任河道硬团团长,左信出任副团长,因左信之前是钉眼镜的工匠,所以他还有个家喻户晓的外号叫眼镜客。
他俩号召河大村及其周边村庄的劳苦大众,组建了维护农民自身利益的农民自卫武装--河道硬团,河大及周边村庄的家家户户每户都出一个青壮年参加了硬团,河道窑李逢春的五爸李彦杰就是硬团的成员之一,李逢春的七爸李彦芳虽然不是硬团的成员,但他却经常为硬团出谋划策并踊跃地出钱出力,且多次为硬团成功协调了与官府及外界的一些矛盾。
至1925年下半年县东乡、县南乡、大庄乡凡是有完好城墙的村寨,都相继成立了本村的硬团组织来对抗驻军,保护自己的村民不受欺扰。除了河道硬团以外,当时还有一支比较有名的硬团,那就是大庄乡的黄彦文、黄彦武、黄彦英三兄弟组建的硬团,自称师长,独立为王,常与官府对抗。
3、抗捐除恶 河道硬团成立以后,大家自觉地筹集资金购置了一定数量的大刀、长矛和步枪,平日让硬团的成员苦练基本功,还花巨资请来了多个武林高手给硬团成员教练轻功、气功、硬功、枪法、刀法等,个个练得身强体壮,号称刀枪不入,后来自立为王,自立王法,不接受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的敲诈管制,他们除恶霸、拒粮税,甚至和官兵直接作战。
1926年4月左思明带领200多名硬团成员将一贯敲诈勒索老百姓的河道及附近十三村的总相约冯怀德斩首于河道村外的四郎庙前,后来又处死了恶贯满盈的长宁大绅士孟成尧,为久经欺压的老百姓们除了大害、出了恶气,从而赢得了周边十多个村村民们的热烈拥戴和大力称赞,河道硬团也从此威名远扬,河道人外出时都轻易没有人敢惹。
1926年秋天,党海楼部的一个排进驻未建硬团的鋪邑村,在当地为非作歹,激起民愤。鋪邑村的人就派代表来到了河道,请求河道硬团给他们出出气,一天晚上,一个士兵半夜出城,被提前埋伏于此的河道硬团成员当场砍死,之后党海楼部下陈生军就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围攻了河道硬团,尽管未能攻下河道,但却导致左信的父亲及弟弟左森林在战斗中阵亡。
4、其他硬团
1926年春,本县新建硬团的村寨急剧增加,与进村强索钱粮的劣绅、驻军、土匪等黑恶势力做坚决的斗争。 1926年3月5日,党海楼派兵去赵村黄家骚扰,被以黄清太为首的黄家村硬团拒于城门之外,党海楼闻讯后脑羞成怒,立即增兵围攻黄家村,黄家村硬团在全村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利用本村城坚壕深的地理优势殊死抵抗,党军连续三日攻而不下,加之其他村子的硬团陆续跑来支援,党军最终只能扫扫而归。
1926年3月21日,下寨村恰逢一年一度的石佛寺古庙会,经常摧残东南乡人民的大土匪康志德、夏发彦、张黑狗、傅旦娃来逛庙会,被此地的硬团发现报告给了硬团首领杨致和,杨随机召集周边村寨的其他硬团,将这四个恶徒全部擒获,并按照罪恶轻重,将康、张两人当场斩首,将夏发彦的双脚当场剁掉,因傅旦娃只是个随从而已,所以就把他当场释放了。
5、李家叔侄
李彦芳是一个八面玲珑的能行人,曾与河大的左大合伙在刘家堡做过杂货生意,后来又贩卖过大烟发现无利,就又回到自己家里开了染坊,1930年又和河大的左三在河大东头的刘家祠堂开办私学,1931年又协助民国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创办河道民生小学,抗战时又在长宁开过商店,办过粮店,担任过长宁商会会长十多年。他善于交际,结交了不少的酒肉朋友,这些朋友大都是党政军的重要官员,比如当时的县长胡望瑗以及保警大队的大队长张儆懿,他们都是他的结拜兄弟。
村里村外,经常有人请他去说是了非、处理各种各样的难缠的民事纠纷,经常还有人托他办各种各样的难办之事,包括一些人命官司,只要他一出马立马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他还能帮助官府调解一些多年难以调和的官民纠纷,所以不论是官府还是乡亲,都夸他这人有本事,都记他的好。乡亲邻里不管贫富他都能热心帮忙,经常会给他们借钱借粮,弄得自家反倒经常食粮紧张,自家种着一百多亩地还经常出现饥荒。
二十来岁的时候,他就收养了失去父母的大侄子李逢春,并供他念书到高中肄业,且花钱为他先后娶了两次媳妇,李逢春后来当了八路军,还坐了两次监狱,都是他花钱找人保释出来的,他又利用自己良好的人脉关系,和侄子李逢春一道策反武功县保警大队的各级队长,最终促使武功县保警大队于1949年5月19日在贞元乡铺邑村成功起义,接受王震大军的整编,为武功县的和平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多次掩护和资助过武功地下党党员、武功县首任副县长马伯援,解放后马伯援担任过武功农业科研中心副主任、副书记以及陕西省农林学校党委书记等职。
6、模范营长
赵寿山担任国民革命军军长时,手下有一个号称很能打仗的模范营长叫史立信,又名史树勋,是李逢春他姨家表姐的丈夫,他带兵驻守长宁时多次想来河道消灭河道硬团,以显示他模范营官兵是多么的能打仗,李逢春及其七爸李彦芳曾多次劝他叫他不要贸然行事,并给他说河道硬团是一支训练有素、能打能拼的队伍,而且是一支为民除害、为民办事的深得民心的好队伍,很受河道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你打硬团肯定会不得民心的,而且肯定会吃亏的。
可他就是不听,后来有一天他就带着自己模范营的全体官兵,“兴兴而来”到了河道,结果就被防备森严、英勇无畏的河道硬团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不得不“扫扫而归”地败退回了长宁,死伤了不少的官兵,就连他自己的屁股上也被硬团打了一个血窟窿,住在李逢春的姨家即他自己的老丈人家养伤治疗,期间李逢春及其七爸李彦芳曾去看望过他一次,他对他们爷俩说,他很后悔没有听他爷俩的话,才导致了这次惨痛的失败,既损了兵,又折了将,既伤了自己的沟子,更伤了自己的面子,并深切地表达了他对河道硬团的浓厚敬意,他是本县薛固乡人,这次惨败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脸面继续呆在自己的家乡了,所以养好伤以后他就向上峰递交申请,经同意后就带着他的队伍开到别的地方去了。
后来他的部队跟随赵寿山一起投奔了共产党,解放后他却不知道什么原因而离开了部队回了老家,曾当过多届的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赵寿山在陕西省当省长的时候曾多次叫他去西安谋职,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他却没有去,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他连病带饿、非常凄凉地死在了自己的农村家中,留下唯一的一个儿子一直在家里种地。他这人也真是的,不为自己考虑不说,咋一点都不知道为自己唯一的儿子着想一下呢?如果他去了西安谋了职的话,那他的儿子肯定也会变成城里人的,也不至于在农村就这么凄楚地种一辈子的地了。
7、成立农会
1927年初,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各地的农民朋友尽快地组织起来,建立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农民协会,简称农会,河道硬团就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也建立起来了自己的农会组织,经国民党陕西党部农民部部长张含辉(中共地下党员)的批准,河大村农民协会正式成立,硬团团长左思明兼任河大村农会的会长,副团长左信兼任农会的副会长,直属省农民协会领导。4月初,南可村也成立了农民协会,王烈担任会长,王四海担任副会长。
皇甫村的吴德印也带领皇甫村的村民建立了自己的农会,引导农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还先后筹资兴办了长宁的镇西小学和镇东小学以及自己家乡的河道乡皇甫小学,1927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武功县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在教书育人的掩护下积极地为党开展地下工作,而且还建立了武功县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带领皇甫的农会也加入到了抗官府、除恶霸的斗争中去。
8、左信被杀 不久冯玉祥叛变革命,省农民协会被迫解散,各地的农民协会也自行停止了活动。1927年5月5日武功县知事王价向冯玉祥秘密告状,说武功各地硬团林立,屡屡违抗县府的命令,导致政府的政策和法令无法下达和执行,接到密报后冯玉祥指示王价回去后,立即与国民党县党部及党海楼驻军进行协商,尽快地制定出好策略,设计出好办法,尽快地将武功县各地的硬团逐个剿灭,以维护国民政府的执政权威。经过一番协商之后,他们最终达成了“擒贼先擒王”的共识,决定先集中精力剿灭实力最强、影响最广的河道硬团,以起到杀一儆百的威慑作用,从而使其他硬团尽快得以瓦解。 1927年5月19日,党海楼就从他的部队驻地之一薛固乡水渠村向河道硬团发出了邀请函,说他想邀请河道硬团的首领前来商议和谈事宜,当时就有硬团成员担心这可能就是党海楼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建议不要去赴约为好,但硬团的领导人之一左信却坚信凭着河道硬团这几年打下的威名,量党海楼也不敢对硬团派去的代表下黑手的。
何况自古以来就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相信党海楼也不至于卑鄙到了连来使都要杀的程度,另外他还觉得如果我们硬团不去赴约的话,还怕会在社会上落下个胆小怕事的坏名声,于是左信就带领一名部下冯圈羊一起大胆地去赴约,结果刚一到达驻地,立足未稳的他们两就被提前埋伏好的党海楼的人马当场杀害了,之后又给他们的脖子上绑了石头,将他们的尸体扔到了渭河之中,河道硬团的这两位勇士就这么猝不及防地被这帮不知廉耻、不懂规矩的刽子手们极其卑鄙地给杀害了。
9、公祭英灵
惨剧发生后,河道硬团的成员们纷纷要求去找党海楼报仇雪恨,后经左思明团长和其他几位年纪较大的成员的劝阻,才暂时停止了行动,劝阻的理由是河道硬团的武器和战斗力毕竟还是没法和党海楼的正规军相比的,而且硬团也只适合在自己的地盘上打防御战,而不适合于去外地打进攻战,上一次之所以能打败模范营就是因为打的是防御战,而不是去长宁找他们打进攻战,否则硬团很可能就不是模范营的对手了。后经大家一起商议,普遍觉得报仇的事应该还是先放一放为宜,等有合适的机会了再动手也不为迟,目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找到两位壮士的遗体,于是就派出了很多人马沿渭河流域由西向东开始了步步为营式的寻找。
经过多日的寻找和打捞,两位勇士的遗体终于在上百里以外的渭河下游找到了,1927年9月10日,武功县全县的硬团在河大村集会,准备为河道人民心目中的两位大英雄左信和冯圈羊举行浓重的公祭大会,从四面八方的十里八乡赶来参加公祭的农民群众达到了万人以上,他们都想来见两位英雄最后一面,并送两位英雄最后一程,因为明天两位英雄就要入土为安了。
10、半夜枪声
因为丧事浩大动用的人力较多,所以当晚硬团就没有安排太多的人去搞警戒和防备,加之周围村庄来吊唁的人非常多,觉得他们都是来和英雄告别的,所以也就不便对来人作仔细的盘查了,党海奴这只老狐狸就是钻了这个空子,带领他的大队官兵着上便装,假装是送猪送羊来悼念两位英雄的附近乡亲,于是就一一地地混了进来。
当他们全部到达现场以后,他们就逐渐地包围了公祭现场,当戏台上的大戏唱到正欢的时候党海楼的枪响了,他的部下们就纷纷拿出了武器,使硬团一下子猝不及防,看戏的人们开始四处逃散,寺院内料理事务的人员都被他们打死了五六个,李逢春的七爸李彦芳也是理事人之一,他是翻墙才逃出了寺院的,整个硬团来不及还手,导致硬团伤亡惨重,李逢春的五爸李彦杰也在当晚受了伤。
11、烧杀抢掠
之后这帮丧尽天良的官兵们还对附近的村民进行了洗劫,抢走他们的财物不说,还强令村民们给他们出今晚所用掉的子弹费,每亩地还要上交一个银元的赋税,拿不出银元了就把村民家的粮食拿出来现场拍卖,三斗小麦只折合一个银元,临走时他们还放火烧毁了数十栋的民房。
折腾到天亮的时候,他们才拿上抢来的银元满载而归地离开了河道,并把天亮前刚刚抓到的硬团首领左思明也一起带到了县城,九月十三日左思明被这帮刽子手们杀害于武功县老县城武功镇的西门外。随后轰动一时的河道硬团也就自动解散了,河道人民遭此一劫后也就一下子走向贫困了。
12、令人遗憾
后来中共陕西省委派陈云桥来河道,准备接见左思明和左信,打算动员他们领导的河道硬团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想到的是陈云桥来晚了,等他来到河道的时候左思明和左信已经都离开人世了,曾经威震一方的河道硬团也已经解散了,陈云桥对此深表遗憾,觉得河道硬团这支队伍没有收编成为共产党的革命队伍实在是太可惜了。 河道硬团从1925年春成立,到1927年9月解散,前后经历了将近三年的历程,不但壮了河道人民的威,而且为河道人民办了不少的实事和好事,河道人民永远怀念他们!愿河道硬团的勇士们永远安息!也祝愿他们的子孙兴旺发达!
后记
1928年2月,占住武功县四年之久的党海楼部开始东撤了,武功境内一下子陷入了大乱,各地土匪横行,抢占底盘,党拐子(党玉琨)占据普集、长宁、薛固一带,陈发荣占据杨陵、永安一带,常有义占据游风、魏公一带,冯逸安占据贞元、大庄一带,赤亚武(又名赤炳文)独霸三厂(渭河南岸武功县的一个乡,后来划归给了周至),张万胜占据武功县城。
这几支队伍虽然都称为民军,但却无恶不作,全县十个乡镇六百余村,无一处不遭洗劫。后来甄寿珊部协助宋哲元军经过五十多天的追剿,才将这几股名为农军、实为土匪的队伍全部歼灭了。 1930年5月,冯玉祥战败,杨虎城主政陕西,陕西的大局才算基本稳定了下来,但却遭到了1929-1931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先是旱灾,后来又是蝗灾,接着又是伤寒、霍乱等瘟疫灾害,使武功县的人数由18万锐减到了九万左右,各个村子都出现了绝门绝户的现象。
回忆过去使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辈们,他们当年活得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再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美好呀!我们及我们的后代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先辈们当年所遭受的苦难。
作者简介
程党会,武功县河道乡上河道村人,1963年出生,1984毕业于陕西师大化学系并获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陕西汉中中学、武功薛固中学、武功长宁高中、河南新欣学校、北京华诚中学、北京京华学校、西安航天中学、杨凌高新中学任教,现任教于西农附中。 电话: 13060394871 微信: cdh13060394871 QQ: 361033464
更新于 2020-01-04
来自作品集河道贤达录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