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一大胆设想遭众人反对,他力排众议,立下名垂军史的奇功
聂凤智将军一直都是军中的传奇人物。
由于他的体型在部队中较为矮小,还比较精瘦,左眼处的眉心还有一颗痣,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黑虎藏珠”。
虽然身为将军,他并不严肃,走到哪里总是能透露出一丝笑意,看上去十分亲切。
那段时期的将军很多,可聂将军能够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还是因为他比较有才华,当年他就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很多人都提出反对意见,不过将军有着自己的思考,这一战,他立下了名垂青史的奇功。
聂凤智
真实版《渡江侦察记》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电影,名为《渡江侦察机》,讲的是渡江战役前夕的故事,电影中的李连长带领侦察班的一些战士,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成功深入虎穴,协助大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这在当时算是一部非常振奋人心的电影,而它的脚本之所以能诞生,跟二十七军首任军长聂凤智还有一段深厚的渊源。
这位将军已经南征北战多年了,由于他机智勇敢、思维敏捷,得到了党中央的重用,在多年的战斗生涯中,他也多次负伤,为新中国建立创造了不朽的功勋。
真实的事件,发生在1949年3月。
当时聂凤智已经是军长了,他接到了命令: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希望就在眼前,广大将士们听到消息后都十分振奋,部队也十分迅速地开到了无为县的长江边上。
聂凤智深知军情紧急,便多次带着手下的干部来到江边看看情况,可这一项工作,已经显现出了超高的难度。
对岸的敌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知道长江将会是一道天然防线,放在沿线的岗哨也从来没有少过,聂凤智等人只好穿着便衣、背着粪筐、甚至是扛着锄头在岸边观察。
除了他本人的亲自到场监督,还有侦察兵。
在战场上,侦察兵才是真正的“先头部队”,他们始终都在充当着部队的眼睛,为大家铺路,很多时候,侦察兵带回来的情报是否准确,成为了部队能否继续行动的重要依据。
可大家多次观察后,却发现宽阔的江面直接堵住了去路,如果假扮百姓贸然前往江中,也会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这下该如何是好,大家一下犯了难。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一次,聂凤智在江边检查工作,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就到了饭点,结果他看到一名管理员和作战科的参谋在聊着些什么,十分神秘。
马上就要打仗了,聊几句也没什么,聂凤智没有多问,便走到了餐桌旁。
奇怪的一幕来了,附近的人竟然都没有动桌子上的饭菜,只是静静地看着聂军长吃。
聂凤智就有点疑惑不解了,发问道:“你们都赶紧吃啊,怎么还要把我当外人不成?”
不过,他不经意间瞥见桌上的饭菜,每份小炒都是小小的一碟,根本不够几个人吃的,这群手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他满脸问号,可依旧是不露声色,看这群小子到底还要干啥。
不一会,两盆菜上来了,跟聂凤智盘子里的一模一样,聂凤智拿起筷子就夹了一口,味道好像有点点不同。
作战参谋这才说道:“军长,这是江南的菜,才摘过来不久。”
一盘江南的菜有啥稀奇的,这几个人还在这里故弄玄虚,聂凤智也没有多想,这一阵实在是太累了,也没什么力气跟他们开这种玩笑。
又吃了两口,聂凤智的筷子突然在空中停住了。
“什么?刚刚从江南摘得?”
作战参谋这才解释了原委:“军长,之前的几个夜晚,侦察战士们都在想办法过江,到了昨天才有第一批战士成功到达对岸,可没有抓住活人,就顺手拔了他们的菜。”
聂凤智大受启发,当即表示:就应该这样,想办法过江去侦察,在这边对岸再怎么看,都没有过去一趟来的好。
从那以后,聂凤智组织起侦察兵多次过江侦察,在十次的渡江过程中,成功率直接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想当初第一次渡江仅仅只带回来了几把蔬菜,可后来这几次渡江,抓回来了三十多名活口。
得到了充足的情报以后,聂凤智开始了自己的算盘。
经过研究发现,国民党军队在长江南岸上部署的师部力量高达115个,这些部队还配备有一百多艘军舰和三百多架飞机,兵力高达七十万人。
这种配备,放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典型的“大阵仗”,而且人家的武器先进,还形成了海陆空立体防御,再加上长江本来就是“天堑”,就算偷偷摸摸过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解放军若大举进攻,必将全部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对于登陆具体地点的研究,就是一件大难事。
对于此前抓回来的俘虏,他们也和盘托出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可聂凤智等人还是远远不满足,这些虾兵蟹将,能提供的信息并不多。
又经过几次侦察以后,他们已经彻底掌握了长江的水情和涨潮规律,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天时地利,只差人和。
为此,名将聂凤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却遭到了众人的反对,最终他力排众议,立下了名垂军史的奇功。
大胆的提议,最终铸就神话
战争本就是冒险的行为,按照现在所掌握的情况,再不冒险,敌情又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为此,聂凤智在会议上对政委刘浩天说:
“我建议现在将侦察范围继续扩大,可以大胆地派出一支侦察队先过江,然后钻到敌占区去,详细掌握敌情。”
刘浩天思索了一会,也同意了聂凤智的想法。
不过,这个想法太过冒险,当战争爆发的时候,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这支侦察队能够成功完成渡江任务本就不简单,后续配合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中央是否会同意呢?
因此,二十七军委经过推敲后,将聂凤智的想法上报给中央军委和总前委。
没想到,批示很快就下来了:同意。
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为此,聂凤智当即就抽调出三个班的优秀战士,让他们组成一个“渡江大队”,由二四二团参谋长章尘担任大队长,执行这一项任务。
章队长拍着自己的胸口向聂军长保证:“保证完成任务。”
到了4月6日,夜幕降临。
聂凤智亲自来到江边,慰问了广大战士,他说:“英雄们,我们等待你们渡江成功的好消息。”
渡江大队迅速开始任务,他们分成了两个船队。
江面上,黑沙洲上的敌人碉堡和铁丝网若隐若现,可危险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战士们已经看到了对岸时,对岸的哨兵同样也发现了他们,一阵猛烈的机枪声过后,章尘立即下达命令:保持全速前进,迅速登陆。
别忘了,对岸的党组织也在此前的行动中知道了消息,此时正准备全面打好配合。
在他们的帮助下,渡江大队顺利上岸,并且迅速散开,在敌后展开情报工作,此前隐藏的党组织早就准备好了电台,他们把收集到的所有有用情报全部源源不断地发往江北地区。
除了这些以外,他们还干了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情:切断电话线。
他们在敌占区一直行动着,可对方却很难搜寻到他们的踪迹,现在电话线又被切断了,整个国民党部队的通讯系统几乎完全失灵。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军想到了一个原始的“好办法”:烽火狼烟。
可火把一点着,不仅他们自己人能看到,对面的解放军也能看到,这些浓烟滚滚的地区瞬间变成了炮火最青睐的地方。
仅仅只有三百人的部队,却在渡江战役中立下了不朽功勋,而提出这一观点的聂凤智军长,还有更绝的活在后面。
1949年4月下旬,南京国民政府还是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毛主席签发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当时,三野集团二十七军负责正面进攻,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先头部队已经遭遇过的黑沙洲。
当初国民党的沿线哨兵能够快速发现渡江大队,跟这个洲的布防有着很直接的关系,这上面不仅碉堡丛生,还有地下暗壕,火力还能串通起来,说打哪里就打哪里。
面对这样的布防,指挥部又炸了锅,到底该怎么拿下他呢?
聂凤智给出的答案又是出奇的简单:绕过它。
当时“渡江大队”提出的时候,还只是一部分人反对,到了现在,几乎是所有人都提出了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非常简单:人家为啥要在这个地方设这么多障碍,不就是你绕不过去吗?
再加上,当初有不少人认为:黑沙洲是一定能打下来的,只不过付出的伤亡可能会有些惨重,与其冒险绕过去,不如直接打下来。
大家几经讨论,还是没有办法说服聂军长。
面对这样的情况,聂凤智也知道时间紧急,不想再和她们争辩,直接说:“军事主官有权决定,如果我是错的,那么就由我来负全责。”
大家看到军长的态度如此坚决,已经不给这个问题再留下讨论的机会了,于是便照做。
聂凤智也开始了排兵列阵:八十一师只需要“看”死黑沙洲,不给敌人出来找事的机会,一个团的兵力去佯攻,吸引对方主火力,剩下的七十九、八十两个师就绕过黑沙洲,直接去打南岸,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4月20日天色刚刚暗下来,行动便开始了。
趁着夜色,事先准备好的几百艘船一拥而上,两个小时后,聂凤智下达了最终的渡江命令。
这件事,到底能不能成,不在于我们,而在于敌人是否上当。
不料,这次敌人还真的上当了。
估计国民党那边守军的想法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方想要打到南岸,就必须先打下黑沙洲,黑沙洲枪声一响,南岸大部队就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因此,当八十一师一个团的兵力在吸引黑沙洲守军火力的时候,竟惊奇地发现敌人似乎在拼尽全力,打算打一场大硬仗。
此时,我军的其他两个师正迅速向南岸移动,两侧飞驰而过的船,敌人们连一点反应都没给,此时,黑沙洲上的国军看到解放军的火力好像并不怎么充足,各个还都放松了警惕。
与此同时,南岸的国军却已经瞪大了眼睛,几百艘船就这么浩浩荡荡驶过来了。
几乎在顷刻之间,成千上万枚炮弹在南岸的土地上炸开了花,双方的损失都非常惨烈,有的船工在靠岸前已经中弹,可他们毅然坚持划桨,第一梯队到登陆,仅仅才用了二十多分钟时间。
聂凤智本人是乘坐第二梯队的船过江的,前线的部队已经打出了优势,敌人不得已只能放弃阵地,疯狂向后逃窜。
此时的黑沙洲,宛如一座孤岛。
身后的大本营都被占领了,它不是孤岛,又是什么呢?
岛上的守军也都想明白了,按照这样的情况,就算解放军不来攻下这座岛,自己在上面都能活活饿死。
所以,八十一师在没有牺牲一个人的情况下,拿下了黑沙洲,顺便缴获了一艘铁甲炮舰。
这下,聂凤智的部队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立即电报毛主席:我们已经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仅仅十三个字,成为了他的人生中最喜悦的文章。
随后,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大部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快速穿过长江,过了这道“天堑”,南京国民政府垮台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果然,在南京城内早已习惯于养尊处优的高官接到了消息,争先恐后“地”弃都而逃。
此时的聂凤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追击。
在新中国成立后,聂凤智凭借自己战争时期优异的表现当上了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后来,军区文化创作部员沈默君根据渡江时候的一些历史,创作出了《渡江侦察记》,在聂凤智得知这一件事后,给予了高度肯定。
为了这部电影能够最终拍好,他还专门找来了两位战士加入剧组,让他们向大家讲述那段艰苦奋战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