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声送别的歌曲,敬一杯离去的芳华

小时候春游,学校包了一辆公交车,在我们那个走路上下学的年代,能坐30分钟车程的地方都算作远方

同学们很兴奋

春游嘛,是一次集体逃课的狂欢

我从包里摸出了口琴,吹了一首《送别》,那是我唯一一首至今还倒背如流的口琴简谱

车上有欢笑声,也有回头来听旋律的脑袋

没有低头玩儿手机的条件,我们的眼睛在外面,耳朵在八方

看完《芳华》,这一幕就被我记起了

小时候我妈老爱向我唠叨吃一碗水粉2分钱

我嫌她烦

现在我也老爱回想上学路上一碗2元钱的牛肉面,我能想起那个香气萦绕的味道,对面还有我从小上学就一路走的老高

终于我不嫌烦了

豆瓣上很多喷冯小刚只剩消费青春的执念

可是现实中的每个人,谁又不是拥有着如此的执念而走向衰老呢

大家都有自己保留记忆和解读过往的方式

严歌苓喜欢用足够细腻的细节文字去碎片每一个经历过的场景

张艺谋喜欢用美学的极致化去揉碎大众眼里的平常

冯小刚喜欢用情感式的日常语言去描写大家都听过的故事

在不同的方式里

我们都能寻求到共鸣

无论哪一个年代生人

大抵都有相同的经历和青春

电影散场的时候,我终于看清了坐在旁边的人

一个中年大叔,全程没有一句话

最后离场的时候,他转头对我说:

看完了还是有点激动

激动的含义,应该就是有触及心灵的时刻

所有的艺术表达,无非都是那些由共鸣而引发的拥抱

自然流露的扎心,没有其他物件能比拟

电影里流淌的,都是我们观影人的血液

于是很多人说集体主义的善恶观

前段时间闺蜜还给我说小时候被男同学点燃过头发

集体主义里,总有那种令人讨论的男同学,和令人不待见的女同学

而大家长大了之后,就区分了性格造就的躯壳,不过都是经历中的成长

爱情或其他,滋长在集体主义里才有的情分

其实我们都懂

善恶都是自己得到或未得到的怨念

当自己能因为某个场景而忆起某些事情的时候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一直在制造场景的造梦人

电影、音乐、文字、图片……

所有的可视化表达,都致敬着表达者背后的某一刻真实

只有经历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认知

需要感恩的

还有叩击灵魂的每一个鞭打之人

如果你能感受到《芳华》中那一段《送别》的旋律

你一定能感受到冯小刚的青春和自己青春的交融

那一刻,冯小刚在监视器里流下了泪水

而我,也不知为什么哽咽

我想,这就是每个人的 芳华

摄影:孙大庆

撰文和设计:633

模特:江江

<江江是一个温婉如芳华的瑜伽女孩>

希望有一天

大野美学也能滚动到电影后期的字幕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