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年前,兰州黄河大水车坏了咋办?乾隆皇帝批准方案是这样说的

  1761年,乾隆皇帝亲自批准的甘肃黄河沿岸的水车管理维护方略 

前几天,网友传来一篇关于兰州水车的文章让我过目。细读了一遍后,也没有看出什么问题来,调查了解的很细致,整理的内容也很详细,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兰州水车发展中的诸多细节。

但看完之后,总是觉得差了啥,是什么呢?缺乏一个大视野,过于纠缠于细节了,没有把兰州水车放到整个历史的大视野中来看。这也不奇怪,这些年关于兰州水车的文字,多是如此。

兰州黄河大水车是兰州的名片。兰州以水车而扬名,被人们称之为水车之都。兰州的黄河大水车自明代中叶开始,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明代兰州人段续带人改进制造出黄河大水车。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段续考中进士,任都察院云南道御史,次年,为弹劾席书、桂萼二人而锒铛入狱,后贬官到河南,官职降为郾城县丞,因颇有政绩,不久升为杞县知县,再升任湖广布政使司,督修世宗生父生母的皇陵“显陵”。在湖南的日子里,段续了解到了水车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于是他详察筒车的构造原理,绘图制样,求教工匠了解了水车的大体制作原理。

大约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段续辞官回乡。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仿制水车。当时,南方的水车都是用竹子制作的,而兰州没有竹子。他从工匠那里了解到,兰州黄河岸边的榆树和柳树,木质厚实,能够经得起水泡,且不容易腐烂。兰州的黄河大水车选用榆木、柳木作为制作水车骨架的材料,外形酷似古式车轮,轮幅直径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达15-18米,轮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大者可灌溉田地数百亩。由于放大了水车尺寸,把辐条的密度加大了,这样就能经受住黄河水的冲击。

黄河之夜——兰州的水车先驱      王树铭摄

据《皋兰县续志》所载,段续所制第一辆水车在段家湾,因联勤部址为明清以来的东教场,故名南河道为教场河。教场河里曾有十辆一组的水车,称为“十辆车”,光绪间被黄河洪水冲毁五辆,剩下的五辆,人称“五辆车”。

解放前,从青海贵德到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350多轮水车。据调查统计,从明代到清末的1891年,兰州黄河沿岸有水车157轮。民国时,兰州水车有了巨大的发展,到1952年兰州黄河沿岸有水车252轮。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大批的现代电力提灌设备取代了悠悠转动的水车,如今黄河边只有为数不多的地方还有水车在吱吱呀呀地转动着。

水车事关吃饭问题,各地都非常重视,依照实际情况,除了制订严密的维护管理体系外,同时用水也有严格的制度。人们采取“按地载粮、接粮均水”的原则,划分各个水渠、水车浇灌范围内用水时间及用量大小。

早在乾隆二十六年,甘肃巡抚明德就修复沿河水车,及对兰州水车维护管理办法,上奏朝廷。乾隆皇帝亲自作了批示。

修理水车师傅

明德对黄河沿岸的兰州宁夏二府的水车做了调查后,发现自乾隆二十三年以来,连年被旱,河流微细,以致水车离水较远,沿河农民将损坏水车乘时修补者固多,也有穷苦小民无力修补者,也很多。他们现场勘察了河州、皋兰、靖远三州、县,实在无力修补,及损坏无存,应当添建水车共九十二轮。这些水车浇地二万九百一十亩,修好需用工料银七千三百两。

如此巨大的款项,当地人无法承担。为此,明德提出,由省上给他们借款,对水车进行修复。办法是以州县政府牵头借款,同时作为担保,期限为三年,由水车使用者还款。逾期不还,由所借州县官吏赔偿。明巡抚请示,将这个办法作为常法,以维护修理水车。乾隆皇帝对此做出朱笔批示。

可见,在260年前,甘肃地方官员和乾隆皇帝就对兰州黄河大水车的使用维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民以食为天,这是吃饭的大问题。

对兰州黄河大水车,既要挖掘出更多的历史细节,也要有大视野。兰州黄河大水车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西北人民同大自然抗争,改变自身命运的见证和写照,更是甘肃人民开拓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杰作。

对兰州黄河大水车的研究,不仅仅要重视修建数量起源等,更要挖掘其管理模式,是其维护方式,其分水方式,其祭祀祭拜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要从大视野,将整个西北黄河沿线的水车,进行统筹研究。比如乾隆二十六年甘肃巡抚的水车管理实施后,对黄河沿线经济人口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等。

林林总总就想到了这些,谨记于此,以备不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