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带你还原最全面、真实的历史故事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洪州都督阎公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大会宾客,想让其婿孟学士作序彰显其才华,不料在与会宾客假意谦让时,“愣头青”王勃却提笔而作,一气呵成,让本想为女婿搭建的作秀舞台,变成王勃的独角戏。阎公开始脸色铁青,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26岁(一说《太平广记》记载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 二说五代王定保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的王勃腾蛟起凤,挥斥方遒;笔含吞吐天下之志向,胸怀渊谟如海之才学,凭借短短地773个字,化用46个典故、名句,写成后世千古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
笔者怀着“仰止”的粉丝心态,与诸位一起赏析其中的东汉典故,带大家一起揭开历史故事的面纱。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本名徐稺(zhi,第四声)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扬州豫章郡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出身穷苦人家,自己经常耕作耘田,为人恭谨节俭,淡泊名禄,有古人许由、巢父之风。乡亲都叹服他的德行,多次被官府举荐做官,没有去。豫章太守(二千石官员,市长)陈蕃,当时人称为“三君”(窦武、刘淑、陈蕃)之一,深受当世儒家学子推崇。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逸周书·谥法》
陈蕃当时从尚书(宫廷秘书)贬至豫章太守,郁郁不得志,因此对于宾客的拜访一概不见,唯独专门为徐稺设置一榻,走后又收起来,足以看出他对徐稺的尊重。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陈蕃升迁为尚书令(宫廷秘书长),向桓帝举荐人才时,说:“徐稺,虽然生长于江南穷苦贫薄的地方,却能如此出类拔萃,应让他先出来辅佐陛下,而不该让他荒老山林”。徐稺不但德才兼备,而且有知世之明,在桓帝时就预测天下将要败亡。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乎?
——《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徐稺死于灵帝初年,时年七十二岁。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梁鸿字伯鸾,扶风(司隶校尉部,今陕西省兴平市)平陵人也,与妻子孟光一同隐居在霸陵(汉文帝刘恒葬于此)山中,以耕田织布为业。梁鸿经过洛阳时,遥望京都富丽堂皇,皇家宫殿崔巍壮阔,不免心中感叹,于是作《五噫之歌》。
陟彼北邙兮,噫!
顾览帝京兮,噫!
宫室崔嵬兮,噫!
人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肃宗听后,非常生气,让司隶校尉派遣人去捉拿梁鸿。肃宗,即孝章皇帝刘炟,为人宽容、敦厚。在位时期,体恤百姓,广施恩德,屡次颁布诏令平徭减赋,废除汉明帝刘庄时期残酷的监狱制度,禁止酷刑拷打,魏文帝曹丕称 “明帝察察,章帝长者”,故后世称为“明章之治”。
肃宗济济,天性恺悌。于穆厚德,谅惟渊体。左右艺文,斟酌律礼。
思服帝道,弘此长懋。儒馆献歌,戎亭虚候。气调时豫,宪平人富。
——《后汉书·肃宗本纪》
梁鸿和妻子不得不改名变姓,先逃窜到齐、鲁之间,后来又避难至吴越地区,在当地豪族皋伯通家中做长工,为人卖米。每次干活回来,妻子为他准备好饭菜,恭敬地将饭菜托举至眉毛处端给梁鸿,因此有成语“举案齐眉”。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汉武帝刘彻葬于此,今陕西兴平市)人,世代都是当地豪族,其祖先为赵奢,号为马服君,因此后代以马为姓氏。马援十二岁时父母双亡称为孤儿,兄长马况让他学习儒家经典,但马援从小非常有志向,不愿意效仿那些儒家学子钻研典籍,马况知道马援素有大志,非常看重他。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后汉书·马援列传》
于是辞别兄长,去北地(凉州北地郡,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南)放牧历练,遂至牛、马、羊有数千头,成为当地有名的民营企业家,前来投奔马援的宾客有数百家,对他们说:
丈夫为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列传》
但马援不甘心做个企业家,他一心要成就更伟大的事业,于是将所有财产散给宗族子弟和亲朋好友。
凡殖贷财产,贵戚能施赈者,否则守钱虏耳
——《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穿着羊裘皮裤继续闯荡天下,在属于他的江湖,寻找真正的万民之主,最终封侯拜相,成为后世敬仰的“伏波将军”。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大司徒(三公之一,掌管百官)邓禹一战败于延岑,二战败于赤眉,光武帝刘秀眼看局势不利,急忙派“大树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西方面军最高统率)代替邓禹,但邓禹觉得耻于未完成刘秀分配给他任务,决定再赌一把,利用官职之分,不顾冯异的劝阻,硬拉冯异再次与赤眉交战,结果在回谿板(今河南渑池县南)再次被赤眉大军一顿胖揍,邓禹独自与二十四骑逃回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冯异就地化整为零,重新聚集部队,与赤眉约战于黾池之崤山(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利用伏兵打败赤眉,受降赤眉八万余人,赤眉只得投降,至此崤山以东彻底平定。刘秀听到捷报大喜,立即发贺信给冯异。
赤眉破平,士卒劳苦,始虽垂翅于回谿,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方论功赏,以达大勋。
——《后汉书·冯岑贾列传》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扬州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市)人,时任合浦(交州合浦郡,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太守。
合浦郡盛产珠宝,与交阯(交州交阯郡,今越南河内市东北)接壤,经常通商,用珠宝换取粮食。先前的太守官吏大多贪赃枉法,私自雇人淘漉珍珠,充入自己的腰包,导致合浦的珍珠都流向交阯,商旅不来,当地百姓没有钱财和食物,穷人大量饿死于路边。孟尝到任以后,革除前任弊端,惩治贪污的管理,禁止私人开采珍珠,同时开放粮仓救济百姓,不到一年,合浦珍珠重新流通,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当孟尝因病回家休养时,当地官民都站在道路中,攀附马车不让他离开,他只能夜晚乘坐小船走水路离开合浦。他的老乡尚书(宫廷秘书)杨乔向汉桓帝刘志推荐,说:
尝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还复,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
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车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臧采,不扬华藻。
——《后汉书·循吏篇》
刘志最终还是没有重用孟尝,最后在家去世,享年七十岁。
有怀投笔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汉昭帝刘弗陵葬于此,今陕西咸阳市)人。其父兄班彪、班固都是学贯坟典,兼通百家的大宗,历经二代写成《汉书》。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被明帝征为兰台校书郎(六百石,国家图书馆管理员),班超与母亲一同去洛阳,当时家中贫苦,班超经常去权贵家写书赚钱,非常辛苦,班超尝投笔叹息: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后汉书·班梁列传》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跟随奉车都尉(皇家乘舆总管)窦固北征匈奴,正式开启其彪炳史册的英雄事迹,班超从永平十六(公元74年)年到永元十四年(公元104年)长达三十一年,身处沙漠绝域,历经千辛万苦,在周围敌人环伺,班超以深入虎穴之勇,怀壮志必死之心,以“铅刀一割”之志,先后征服鄯善、于阗、疏勒、龟兹、焉耆、姑墨、月氏等西域五十余国,使得东汉王朝的北境“无劳远之虑,无仓卒之忧”。永元七年,孝和皇帝刘肇下诏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一千户。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班超因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之思,以七十一岁高龄从西域返回朝思暮想的中原,回到曾经年少投笔从戎的地方——洛阳,同年因病去世。班超将有限的岁月,归于祖国边疆大业,最终功成名就,实现当初的梦想。他的丰功伟绩,足以流传万世,他的光辉形象,足以承载后世。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坚持梦想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豫州颍川郡襄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祖父李脩,安帝时担任太尉(全国武装军马司令),父亲李益,做到赵国相(比二千石,古代有王国,其郡长官为相;没有王国,其最高长官为太守。赵国,冀州赵国,今河北省邯郸市),其世代为官宦之家。李膺为人正直,不避权贵好强,深受当世士大夫的推崇,号曰“八俊”(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
《尚书·尧典》 “克明俊德”,意指才智过人者称“俊”。
当时洛阳太学(国家最高教育机构)的学生中流传一句话 “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其中李元礼就是李膺,陈仲举为陈蕃。当世之人以能被李膺接待,进入其家门为荣,称李膺的家门为龙门,入其家门又叫做“登龙门”。
后来张俭事发(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时任长乐少府(长乐宫警备司令)李膺被人诬告密结钩党,图危社稷。事发后,同村人劝他赶紧逃跑,首恶之人张俭已经无耻地逃跑了,李膺却淡然自若地说:
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后汉书·党锢列传》
李膺大义凛然地主动至诏狱自首,最后竟然在狱中被拷打至死,时年六十岁。士人学者无不动容,当时汝南(豫州汝南郡,今河南驻马店汝南县)名士范滂也在党锢名单中,不忍心与母亲从此黄泉永别,其母宽慰他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可得兼乎?”可以看出李膺在当世的影响力有多深入人心。
《后汉书·党锢列传》予以李膺极高评价:
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
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
壮矣哉!子曰:“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后汉书·党锢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