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范公
范公
重读范公谁与归,长笺依旧沁芳菲。
清辞可比刘宾客,老笔堪同杜紫薇。
澎湃文澜含野啸,斑斓墨彩耀明晖。
可怜后裔无人懂,每使心观竟背违。
【注释】5月3日,曾经写了一首同题七绝诗,现在将其延展为七律诗,记于2021年8月2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重新读一读范文正公的“吾谁与归”,寓意深厚的文章依旧沁出着芳菲。清理的文辞可以比作刘宾客,老练的笔触简直等同杜紫薇。澎湃的文澜蕴含着不尽的绮丽,斑斓的墨彩闪耀着明亮的光辉。可怜后世的人没有谁能够弄懂,所以每每使得的心理观念竟然与范公的境界大相背违。
首联中的“谁与归”,意思是我与谁一起归为同类,见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这里借指他的这一篇文章。
这一联中的“长笺”,指长的信笺或诗笺,亦指诗文或书信,见唐代诗人李贺的《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诗:“系书随短羽,写恨破长笺。”又见宋代诗人刘应时的《九日》诗:“吟怀只恐负嘉期,不惮登高脚力疲。满眼关愁淡秋色,长笺入手粲明玑。兴来不省风吹帽,醉后何愁酒湿衣。欲和蓝田无好语,笑挼黄菊带香归。”
颔联中的“清辞”,意思是清雅的文辞,见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又见唐代诗人岑参的《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诗:“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
“刘宾客”,指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因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代,又称刘中山,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见宋代诗人楼钥的《赵待制挽词》:“诗近刘宾客,手追欧率更。双旌古良吏,万卷老书生。世谛浮云薄,生缘晓梦惊。吁嗟东向议,何日遂施行。”
这一联中的“老笔”,指老练娴熟的笔法,见宋代诗人张伯玉的《新安江舟中奉酬孙观书记》诗:“十年塞外忆江山,今日扁舟纵眼看。匝岸野花红似簇,避人沙鸟起成团。放怀自古酒为得,老笔到今诗最难。君解高吟我方饮,几人能共此清欢。”又见宋代诗人赵庚夫的《李长吉集》诗:“几回掩却又重看,吟罢心如着露兰。欲上玉楼窥老笔,虬龙拥处雪霜寒。”还见送代诗人刘克庄的《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其五:“几点朝来小雨斜,未应造物妒山家。陡惊春报千林信,拟问天留数日花。写物只今须老笔,染根何处有灵芽。彩云过眼真如梦,着意追摹岂好夸。”以及宋代诗人楼鈅的《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诗:“樟坡直上可高亭,未见高亭只见名。想像岂能胜一览,登高安得快双明。大龙湫下听雷吼,白石岩头看日生。咫尺好山随杖屦,自应老笔擅诗声。”
这一联中的“杜紫薇”,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牧,杜牧曾官中书舍人,唐中书省又称紫微省,所以这样称谓。另一种说法是,杜牧曾经写过一首《紫薇花》诗:“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这首诗咏物抒情,借花自誉,是咏紫薇花中的佳作,因此,杜牧被人称为“杜紫薇”。
颈联中的“文澜”,指文章的波澜,见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六子诗·边太常贡》:“芳词洒清风,藻思兴文澜。”又见清代诗人林启亨的《小叠岭观海》诗:“群山障海海环山,万仞峰头纵目看。喜我新添一枝笔,波涛跌荡入文澜。”还见赵朴初的《悼郭沫若同志》诗:“殷契深功探史闕,屈骚妍演壮文澜。”
这一联中的“野啸”,语出《晋书·阮籍传》:“籍尝於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登之啸也。”后以“野啸”形容声态高傲而不同凡响,见宋代诗人张炎《木兰花慢·呈王信父》词:“野啸天风两耳,翠微深处孙登。”
这一联中的“墨彩”,指图画中深浅程度不同的墨色,见唐代诗人澹交的《写真》诗:“水花凝幻质,墨綵染空尘。”
这一联中的“明晖”,意思是辉煌,光辉,见汉代诗人祢衡的《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煇。”又见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巅》诗:“圆景明暉倚云立,艴如七宝庄严成。”
尾联中的“背违”,意思是背逆违反,见宋代诗人徐钧的《刘伶》诗:“宗尚无为学有原,背违师训亦安然。至于身死便埋说,明犯庄书所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