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钓,寒江

空白,大量的空白,一下子让心变得很清、很远、很安静。
寒江独钓,马远钟情的定是这个“独”字。一个人,一叶扁舟,一尾鱼杆,之后,什么都没有了,大片大片的空白。这样的空白里,绝对没有喧闹,更没有纷争,不想看到的,不想听到的,这里全都没有,空白得如此决绝,如此彻底。
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吗?这空白绝对不是虚无,而是“大有”。空疏的,寂静的,萧条的,淡泊的,渺漠的……各种各样的情绪,让人品味再品味。这空白是茫茫江水,浩渺无际又寒气逼人;是悠悠天空,空旷无边又淡泊空灵。
在这江天一色里,老翁俯身垂钓,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垂钓世界里,世事皆忘。而这老翁又怎么能说,不是画家心灵的影像呢?沉静、孤独、所有的外物都不萦绕于怀,完全沉醉在这江天一色的空白里,和自然融合为一体。
忽然想,国画里的空白,不只是物质性的,更是心灵性的。寒江独钓,这大量的空白,画的是马远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也是一代文人的孤独。这是一种永恒性的孤独。
所以,当这种“孤独”被画家用高妙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时候,心好像被撞出了很远,远得不能再远的时候,仿佛就找到了心的家园,那是一个孤独的、寂寞的、决绝的所在。对于心灵的安放来说,再没有比这样的世界更适合的了。
马远之前的柳宗元写《江雪》,是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的孤独。千山、万径,难以想象的浩瀚无边。可是在这浩瀚无边的山与径之间,鸟飞绝,人踪灭,何等极端的寂静,何等绝对的沉默。
近代有朱自清选择“荷塘月色”,一样的独处,一样是在寻找安放心灵的去处。安静而美丽,除却人声的噪杂,荷花、清风、水波、朦胧的月,美丽的事物都存在着,一样有“空白”的力量,因为它们美丽而且安静。
妙悟者从来不在多言。这是弦外之音,味外之质,画外之意。这是无限的意境美。
遥想宋徽宗,选择画家的标准,就是要求画家画出意境。“深山藏古寺”——画中无寺,只存小溪与小和尚;“踏花归来马蹄香”——不将花朵画实,画实两只蝴蝶,画出香味,让意境全出。
齐白石有一幅画《十里蛙声出山泉》,以青山为背景,从山中潺潺流出淙淙泉水,水中游下几只小蝌蚪。寥寥几笔,意境深远。
空白,原来是这样神奇的表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