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神车:新中国第一台重型军卡,红岩CQ260的战斗故事

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诞生了不少优秀的军车,但家哥最喜欢的还是下面我要介绍的不老战神——红岩CQ260/261 6X6军用越野车。
了解历史的卡友都知道,红岩CQ261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实现国产的重型越野车,其原型车贝利埃GBU15最早是在1959年通过摩洛哥转运到中国的。

○ 图丨红岩CQ260原型车贝利埃GBU15

○ 图丨红岩CQ260原型车贝利埃GBU15
这里提及的贝利埃公司,是当时法国三大重载车辆生产商之一,1893年由马里尤斯·贝利埃在法国里昂成立,起初只是购置了车间和设备用于生产小型汽车的,直到1906年才生产出第一辆载重卡车,后续因为经营问题,法国雷诺成了它的实际控制方。
我国引进的产品是具有典型欧洲大陆重型越野车风格的GCH车型,多燃料发动机赋予其大马力高扭矩的特性,强悍的越野能力和涉水通过性则得益于冲压焊接的重型车桥,该车同时也是当时法国陆军的主要装备。

千万美元打造护国神车

1963年,周总理在访问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时,参观了当时法国三大重载车公司之一的贝利埃在当地的装配厂,引进制造的想法开始盘上心头。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同年10月,国务院决定将四川宜宾高压电器厂改建为宜宾重型汽车制造厂,意欲由该厂接收即将引进的贝利埃汽车技术,这也是后来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前身。
1965年6月3日,中法双方签订了《四款贝利埃重型汽车技术专利转让合同》。根据合同内容,贝利埃以850万美元的价格向中方转让GBU15、GLM、T25、TBO等四个车型和三种发动机的相关技术。
○ 图丨红岩CQ261生产线
○ 图丨红岩CQ261生产线
为了改善生产环境,贝利埃公司还出面帮助中方从西欧引进建设生产线所需要的相关机床设备,就这样又花了610万美元,为了建设四川汽车厂,前后单是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就耗资1460万美元。
1966年6月,第一辆红岩CQ260军用越野车由綦江齿轮厂试制成功,2年之后改型改名为CQ261,经过多次调整,直到1971年7月投入批量生产,主要应用于炮兵部队牵引重型火炮以及坦克拖运。
作为改进后的车型,CQ261更加适应中国环境。硬朗的外形,极大的接近角突出其强悍的越野能力,驾驶室可乘坐6人,极大增加了部队小区域作战的能力。
CQ261采用最大功率为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大扭矩约为850N·m,百公里油耗50升;其衍生产品CQ261Q/25型牵引车的最大功率则为250马力,最大扭矩约为1050N·m,因为该车型总重达到了64.5吨,油耗也攀升至惊人的84升!
○ 图丨CQ261Q/25型6x6牵引车当年的出厂照
○ 图丨作为坦克拖车的红岩CQ261
由于牵引力大,衍生车型在战时主要用于坦克的拖运。

护国神车不辱使命、表现优异

关于红岩CQ261越野车,家哥翻阅资料时还找到了一段关于它的传奇故事。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对越反击战老山战役正值关键时刻,由于老山地势崎岖、山高路陡,炮弹和火炮都无法送到战场。
○ 图丨57高射炮与红岩牵引车
131辆红岩CQ261临危受命,在泥泞不堪的崎岖山路上悄声前行,将部队需要的火炮等牵引至指定炮位,非但没有延误战机,而且还为我军及时攻占老山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役结束后,部队在对战事总结时,还特别赞扬了红岩军车,他们说,如果当时没有质量性能可靠的红岩军车,要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正因如此,部队官兵亲自为红岩军车炮队树立了“红岩神炮”纪念碑,到现在依然威严伫立在云南老山前线,深受部队的称赞和喜爱。
1984年10月1日,在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红岩CQ261军车牵引海军战略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被厂家珍藏的不老战神。
○ 图丨经过缩短以后的全钢制驾驶室比较“直挺”,甚至在驾驶室上找不到一丝曲线
○ 图丨车轮上方的挡泥板从V型设计变成梯形设计,相对于原型车GBU15来说,这样的设计保证了车辆在越野状况下车轮有更大的上下摆动空间
○ 图丨车门的铰链安装方式在今天很难见到了,前后两扇车门开启如同一只蝴蝶,非常有个性
○ 图丨这黑黑的一坨是常规卡车上能够见到的最大牙包之一,使得刹车分泵都只能装在两侧的钢板弹簧上方
○ 图丨仪表台上几个仪表依次布置,而且这车带有发动机转速表,在当时来说并不多见
○ 图丨这辆CQ261已经作为上汽红岩发展历史的珍贵车型被永久保存在上汽红岩位于重庆渝北的生产基地
时至今日,虽然军车退役,但以它当年的知名程度来说,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重型卡车的发展,而这时间流逝,它的故事也必将为更多人所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