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穴位皮穿支的讨论(之四)
上一篇文章是应吵架群里的人的要求写的,因为在吵架时聊到这个,发现他们不理解。于是我就想写长文,却发现怎么写也写不深刻,也没有啥深刻逻辑,只是很简单的推理一个“总量恒定”导出来的一个推理,无法再细。。于是,草草结束,读者再不理解,我也没有办法了。
于是吵架群里继续pk。
A:,文章拜读,非常失望。昨天的命题是阳痿和三阴交关系,当然写成伟哥和三阴交关系、阴茎与三阴交关系也行,这个问题不大。但是文章在这里完全不知所云,没有表达出完整的论证过程。下面我尝试对你的文章梳理,你大致主要表达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再次讲了皮传支与穴位之间的关系。第二方面,为了尝试讲述伟哥与三阴交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假设,原话大致是,一个皮穿支活动幅度增大,另一个皮穿支幅度必然减少。
不知我理解的对否?
D: 对啊。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
A:好的,我来讲讲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皮穿支与穴位之间的重合,你把它上升为一种理论,这是错误的。这是一种现象,不能称之为理论。这种重复的现象是研究的起点,其背后的规律需要研究,通过研究如果能找出本质的规律,才有可能产生理论。
第二方面,建立“一个皮穿支活动幅度增大,另一个皮穿支幅度必然减少”这样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什么,不知你想说明什么,我不是能看得懂。
如果是阴茎与三阴交的关系,三阴交姑且称为皮穿支。那么,必须有前提,阴茎有皮穿支吗?如果没有,这个假设就有问题。如果有,和阴茎勃起的关系怎样?
D:你这么一问,让我知道你问题出现在哪里了。
第一,这根本不是一个找到背后隐藏内在规律的问题。为什么小腿上肺动脉的皮穿支在中段附近穿出,而在上段没有皮穿支(表现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都在腓骨后小腿中段),这个现象背后有规律,一个胚胎发育的规律,或许将来能够找到。但是穴位和皮穿支重合,背后没有什么内在规律,就是两种认识模式下的命名问题,是概念术语的问题。好比中国人发现胸前有两个乳头,英国人发现胸前有two nipple。你会对“two nipple和两个乳头”并且存在体表一对一关系感到诧异吗?会认为中国人和英国人发现“two”这个事背后有什么内在规律吗?不会的。就是看到了,数一下数量,然后命名,就是一个过程而已。中国人命名为穴、骨空等等,英国人命名为vessel、artery、pipe等等,并没有太大差别。
其次,总量恒定是很简单的常识,也是公理。水龙头一个热水一个凉水,但是水龙头就那么大。所以一个多了,一个就少,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人体的细胞也一样,需要的血液就那么多,多了没有用,少了就再要点。供血的毛细血管网非常稠密,控制毛细血管网的皮穿支血管就那么几个。如果某一个皮穿支加大供血,其他几个血管,供血能力肯定要变小。除非这个地方出现炎症、肿瘤,需要提高代谢率。事实上,以前修瑞娟也提到一个观点,就是微循环的次第性开放。我的说法,无非加一点“博弈”的含义。
第三,我们讨论的是阴茎勃起时候需要增加血流的问题。并不是阳痿疾病的本身问题。增加血流,需要有一个外界信号和阴茎本身的受体。两者结合才能让阴茎充血。那么,大脑的欲望是外界给与阴茎的信号,而因为单纯吃伟哥并不会勃起,只有收到欲望时候,才会勃起,所以伟哥显然是让阴茎本身的受体增多。
因此,如果阴茎的血管存在了某种问题,只有在伟哥的作用下才能扩张血管。那么,是否有可能某处有一个血管和阴茎的血管一样,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有这样的血管,我们就会问这个血管在哪?现代药理学给出的答案是肺。那么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有那么多血管,是否某一部分血管都类似,像一个小组。西医没有答案,但根据中医的经络的理论,我猜测这个血管在小腿后侧小隐静脉沿线,即膀胱经。
A:我不是搞男科的,但想来阴茎的勃起应该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血量问题。即使从人体血量相对恒定的前提出发,人体有存储血液的器官,当循环中需要增加血供时,完全可以调动储备的血液,而不是现在这样简单的假设,有多就有少,而且又一定是皮穿支减少,更何况是远端的皮穿支减少,这个道理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你还是没有明白,第一这只是个现象,谈不上理论。而且两者的对应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并不清楚。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大的水库旁有水电站,你可以找出重合。但水库不是水电站,而且水库旁不一定有水电站,水电站旁不一定有水库。水库是水库,水电站是水电站。
段:你这是混淆概念,把语言问题当作自己迷糊概念的遮羞布。比如同样是距离单位,中文是寸,英文是inch,可以一一对应吗?
D:当然可以,看你怎么理解了。寸上面有尺,inch上面有meter,中国度量衡和英国度量衡就是一对一的关系。至于具体数值,重要吗?
A:我认可你的皮穿支,是因为这是个有趣的现象,通过现象去找本质,而不应该满足于现象表面本身。
D:如果说穴位皮穿支对应现象一定有“本质”,这个本质实际上就是两种认知体系的命名问题。从概念的命名出发,我们可以考察两个体系的基本结构,这就是皮穿支穴位理论,是一个哲学,而不是 一个科学的道理。
段:名字比实质重要?数量不重要的话,我北京还有套1000呎的房子,你愿不愿意拿1000平米的房子换啊?
D:体表位置的 一一对应关系,又不是二者的直接“等于”关系 。你这个问题是一种概念替换的把戏。
A: 如果你只是因为水库和水电站有重合,结果把水库命名为水电站,就太搞笑了。寸和英寸之间的关系,未必是穴位和皮穿支之间的关系。寸和英寸都是长度单位,所以可以换算。而穴位和皮穿支的本质相同吗,不清楚。这就是为什么要从现象开始找背后的规律,找本质的道理。如果这些都不懂,大家会批评你什么?
D:水库和水电站的比喻非常好。讲农业灌溉的,用水库;国家电网的习惯用水电站。中医讲水电站,西医讲水库,好比农业灌溉的、电网的二者在各自体系内各自讲各自的,互相之间只能启发,翻译,不能直接套用。
A:对翻译的理解是否有误?男人翻译成man,是这两个词指是同一类哺乳动物。否则是不能翻译的。你不能把男人翻译成cock,你更不能把男人翻译成whiskers。你目前发现的现象可以类比于,穴位-男人,皮穿支-胡须。
D:我说的翻译,也是有套路或者叫格式的。皮穿支和穴位是不能直接相互翻译的。好比两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只能用本学科的语句来说明,而不能相互等于。
A:你目前发现的现象可以类比于,穴位-男人,皮穿支-胡须。80%的男人的嘴唇上有胡须。这样讲是不是更清晰。另外,水库和水电站也只是个类比,究竟是不是水库和水电站的关系,也需要研究发现,而不是想当然。
D:你已经无法从一个原子论的认知范畴中脱离出来的。腧穴这个概念,就不像皮穿支这个概念那样明确指向一个物质。不论具体皮穿支的概念范围如何,他都是指一段血管。但是穴位,你能够用西方科学的术语对其概念说明吗?不可能。假如一个外国人,你怎么向他解释“腧穴”。在中医中,解释穴位很好办,只要把气血概念、经络概念等等综述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在英文里,哪有这些概念。现代医学,中文和英文只要替换一下字形就可以了。但是,中医里面,古中医和现代语言都是一样的“字形”,但是内容完全不一样了。
A:就算出发点是好心,但不一定做出来的就是正确的事。
D:在中医中,解释穴位很好办,只要把气血概念、经络概念等等综述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在英文里,哪有这些概念。现代医学,中文和英文只要替换一下字形就可以了。但是,中医里面,古中医和现代语言都是一样的“字形”,但是内容完全不一样了。你要是牛逼,你就写一段英文,把穴位翻译出来。
段:现代医学里面很多翻译也是不准确的吧,有不少都是音译的,帕金森综合症,你解释一下中文,这就是音译的。
A:中医体系想为西方接受,首先证明自己是完整体系,而不是这个理论体系能不能为西方所理解。中医想为西方接受,关键在于疗效而不是能不能用西方知识来理解这个理论。
D:你不要学中医黑,老是自封胜利,自我感动。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跟上一段话。吵架群,不是看围观群众投票表决,而是一对一pk。你现在没有优势
段:医大学渣 英文针灸著作很多的,你去找来看看就知道了
D:帕金森应该是一个人名的,这种老外人名,都是一个长串病理的缩写。比如meary angle,就是用人名命名的一个角度。现在翻译的中医著作,你也好意思提。还让人查书。玩中医黑的套路。
A:我讲得已经很清楚了,总结一下,穴位和皮穿支之间的关系是种现象,谈不上理论。不要过分拔高。首先研究其本质才是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在本质基础不清的情况下就去试图向外拓展。否则可能一切皆错。后面已经是忠告了
段: 你既然认可帕金森综合症这种命名法,而且中国人也能学明白这个概念,为什么认为外国人学不明白腧穴概念?看不起谁呢?外国人想学腧穴,你却指了一条皮穿支的歪道,这样外国人就能理解腧穴概念了?
D: 你要是认为老外懂穴位经络,你就用英文说一遍。你给老外怎么解释针灸的作用。你现在解释正骨已经全部是西医那些生物力学的东西了,连骨错缝都不会用。早就把中医都扔掉了,自己带一个中医帽子装作中医。
A: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你借鉴针灸理论搞一套皮传支理论出来,用不着讲是针灸理论的破译。这也是我给很多西医朋友的建议,有助于他们发展。
D:首先,我没有拔高,或者自我感动,只是我在叙述穴位皮穿支真正的内容。穴位皮穿支确确实实哲学出发要高于实验内容,实验太简单了。其次,皮穿支概念是2003年以后才在一个小圈子,皮瓣外科医生的小圈子里面流行的概念,最早是用“皮肤营养血管”这个概念的,只有皮瓣外科想去切取小于3*3厘米的皮瓣的时候,才注意这个皮穿支的解剖结构,才有了我们这一代年轻医生的去看全身皮穿支分布的动力。第三,如同原林教授筋膜学说一样,显微外科医生不关心,中医不认可。处在夹缝当中。
沿着穴位皮穿支往下走,中医怎么走,我现在不知道。因为我不是中医,还没有搞清中医的逻辑。明确阶段,仅仅猜测到中医古人看人头的图像。在西医里面,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就质疑了西医的血液循环概念,提出来“血管体理论”。这个血管体理论,就是可以把数学应用上去。
A:基础错了,上面统统皆错。说实话,在我看来,这个血管体理论已经离经络太远了,建议你不要和经络混在一起,就独立发展这个理论即可
D: 啥基础错了。与经络混在一起,为什么不行。为什么那么怕犯错,这种无人区的事情,谁能指路。你们连皮穿支是什么都不懂,凭啥指路。这么多年没有成果,在这一次最大中医问题上都放弃穴位经络实质研究了,为什么反而禁止一个业外人士的自由自在的研究。
大美: 我好像突然理解你的意思了。这个“穴位皮穿支”所谓的对应理论,其实是你作为外科医生看待中医的方式,扩大一点,可以成为外科医生理解和认识中医的学习方法。所以你一直说是一个思维方式,也不在乎是不是一一对应,是不是有实验验证。但是你上来就说要从皮穿支开始翻译中西医,还称为“理论”,我就懵了,因为理论是必须要在实践中验证的。如果只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话,也没什么对错,自然也谈不上非要验证。但是你这个皮穿支穴位高度重合的发现,我觉得很有意思,是可以再往前走,去验证研究的,不是从穴位的方向验证,从人体的角度,皮穿支和人体功能相关性的角度。
D:@大美 没错。这一次你的表达,就是 我想说的
美: 那你为啥自己说不出来?
D:晕,你往前翻,我都重复几百次了吧。就跟物理题一样,你自己解不出来,我给你亮出步骤来有啥用,你背过也没有用。只有自己去理解。
A:你的问题是你不是在研究皮穿支和穴位之间究竟是怎样的联系。而是已经视同两者为一,并且在此基础上试图进行构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步子太大,容易扯蛋
吃瓜:等效性还没有达到等价性的程度,所以正负效果只能各自回到自己的体系中才能给出解释。广泛的重合肯定不是偶然的,由此延伸的更广泛映射联系上思考,需要谨慎对待,这像早期的天文学一样,用圆形轨道和椭圆形轨道都能等效性解释,扩大事实认知后(比如夏天太阳虽然热,看到的太阳反而小),它的本质的规律才能更清晰化。理论限于解释已知事实的逻辑自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关键在于能否指导改变一些东西,预判事物“建立在等价性联系”图景中的后果。总之是个引发发展新理论的好问题
D:@A力你说的没错。我已经把穴位皮穿支视为一体了。或者说我对我自己的发现的信心坚如磐石。所以,我不急于实验。当然我现在也找不到尸体了。做那种透明塑料膜的实验,也实在没有兴趣。
橐:很多人遇到思维中的天花板,就把它将信仰了。人之常情,但不是科学的态度
D:绝大多数都意识不到自己思维的天花板,A老已经搞了一辈子的中医研究,看过很多很多的中医猜想,做过很多实验,审过很多文章,所以,他已经搞不清我的套路是什么,只是感觉不可理喻,怎么跳跃到哲学认识上去了。
A:你只是发现了个现象,并没有找到其现象后面的规律
D:又回到pk时候的起点了
A:错把感性当理性。还没有从实践上升到抽象,就试图去指导实践,并又在没有实践的假想中试图抽象而已。
D:你不要对我个人进行道德、智商的攻击。要对我说的东西进行挑刺。我是否感性、理性,这并不重要。因为我并不是以我个人形象之类的东西来作为理论的依据,而是一段语句连着一段语句的表述。我是谁不重要,我说的东西很重要。
今天的每一句话,按照吵架群惯例,都会记录的。让历史给出答案
A:说穿了就是蒙,赌博不是科学态度。科学研究是实践,而不是空谈。建立假说没有问题,但假说是需要验证的。而不是直接拿假说再建立一个假说
D: 穴位皮穿支的重合性,是我看到的事实。不是蒙。因为需要别人看到,重复我的实验才行,我再继续做没有必要了。
穴位皮穿支理论往前走,是无人区,不蒙不赌,就无法走下去。
至于临床实践。我到现在,虽然穷,但没有想过去指导实践,我一直强调哲学哲学认识论认识论。不过,指导实践,也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是不想浪费时间。这个也没有什么可赌,只是纯粹的思考,探索性思考。趁着年轻,再思考两年,过几年,脑子再笨一点,可能就是想思考,也转不动了。
A:这个我讲得很清楚了,皮传支和穴位只是个现象而已,不是理论层面的东西。不要拿理论层次的东西来误导。
橐:大脑的思辨与实验证明本来是不矛盾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你一定要割裂开,就是来找吵架的.
大美:群主不是要搞研究,他就是发现了一个学习方法,就跟您用全息理论,从解剖位置记穴位一样,是个学习方法。。。所以他不在乎验证,就是个教主,谁信谁跟着他混,虽然现在还没有人理他。。。
A:大美说得对,那个全息就是个学习方法,是现象. 这些有趣的现象可以成为研究的起点
D: 皮穿支穴位理论和全息两个理论完全不是一回事。第一,皮穿支穴位建立在一个事实基础上。全息没有。第二皮穿支穴位直接展示了两个理论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差异,也是两种世界观的差异。全息做不到,全息仅仅能够辅助理解一下中医而已。第三,在皮穿支穴位的基础上,中西医可以交融出一个新的医学品类,也就是血管体人体理论,全息不可能。
橐:血管体人体,实际上是对体的代数拓扑。几何拓扑尚且不容易让人明白,何况代数拓扑
D:有时候不容易的事情,反而做起来很简单。现在多智能体的研究、复杂网络的研究走的很快,他们的结论,可以直接拿过来用。用皮穿支指导临床实践,是很简单的事情。第一,超声定位后可以扎的更准,更好控制深度和力度。其次,一些西医疾病,可以直接根据指标来量化针灸的部位。要做这个事情,并不难。难在为什么这么做。
西医里面本身就有一些针刺后生理反应的文章,比如神经机制,p物质,血管活动改变等等。结合皮穿支也非常容易。做一下对比分析循证啥的,不就找到证据了吗。像疼痛性疾病,以及一些神经损伤性疾病,用皮穿支扩张后血流改变,神经传递的改变来解释,或者做实验研究,太容易了。完全可以不用中医理论的
橐龠:甚至有这种可能,因为扎的太准而出现晕针的现象
D:不可能,皮穿支只有1mm不到,周围是筋膜,根本不可能扎到。就是扎到附近,针与筋膜缠绕,通过筋膜的活动带动血管的活动,血管活动越剧烈,生理活动放大程度越高。扎针远了,或者不会带动血管活动,放大效应就差,效果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