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我的独处
长袖善舞,擅长交际是一种能力,每逢一桌吃饭的人,看着那些总会能引领话题的人,很是羡慕,这个本事还有待提高,我更喜欢自己独处的能力。
独处跟寂寞是两回事,寂寞是渴求有人陪伴沟通而不得,独处则是自己选择远离熟悉的人和环境。寂寞是追求别人,独处是追求自己。
很多人是没有办法独处的。
有可能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太大。每天通勤时间长、加班多,回家面对自己的家人,如果有孩子了还需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当然重要,但是时间每天就24个小时,花在这里就不能花在那里。
有可能因为不会独处而不去独处。有人害怕交际,那也一定有人害怕冷清,不愿意独处的人,也许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学会怎么跟自己相处。
为什么我喜欢独处呢?我独处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是独处的场所。
我想独处的时候,会离开家和单位,而且距离尽量远,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找一个不那么安静的咖啡厅。得益于小时候写作业的环境,周围有人来人往,有说话,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有效的白噪音,比特别安静的时候更能进入一种内省思考的状态。
而且咖啡厅里的人大多分三类:坐着休息聊天的,学习的,进行非正式沟通的,他们都不会发出特别嘈杂的动静,而且轮换也相对快,咖啡厅也更适合成人,一定程度也屏蔽掉了来回奔跑吵闹的孩子。
独处的时候最好是没有网络社交的状态。
刻意选择一个人,所以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到手机的各种应用软件上,带着电脑也不要联网,有信息也不要立刻回复,做得极端一点,甚至可以定个闹钟,然后关机。
独处的时候做什么呢?
有人独处喜欢发呆,默默想自己的事情,我更喜欢用纸和笔,把脑子里想到的事情都写出来(不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做好坏评判,单纯记录,写出来的过程就是腾空脑袋和心的过程,每次写完都感觉有东西被挪开了,很轻松。
独处的时候喜欢对话,当然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对话过程可以也写下来,也可以不做记录,保持是自己真正的想法就好,理性的小人和感性的小人来回交流,并且坦率真诚,最后没有交流出结果也无所谓,起码想说的话,通过他们都已经说出来了。
独处状态下,反而是注意力格外集中的时候。不用考虑各种责任,就更愿意去挖掘自己内心更真切的想法,有了元认知以后,还会考虑这些想法结论是经过怎样的思考过程得到的,进而体验到了一种思考的“心流状态”,心流状态的人,往往不会累,还会觉得很开心,因为有了更多的掌控感。
一开始想呆在咖啡厅半天,结果过发现时间往往不用太久,几十分钟或者2、3个小时,这种自我疗愈的过程就结束了,带着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高中语文老师曾经让我们用“一”写命题作文,我当时写的内容大意就是,人到了最后,都要一个人走,父母会比我们先离开,子女会有自己的生活,朋友来去如云卷云舒,伴侣也不一定陪伴到最后。所以,要学会一个人走。一个人走,那就不妨找到适合自己独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