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之南京老门西(一)
最近有些情况,一直没有出门。一直没有谈天说地,没有去寻找古街古巷古宅古房,总是在想说点什么?
南京 是个古都, 南京 是个有历史的城市。 南京 是个有文化的城市,还是再找找 南京 的痕迹, 南京的传统。
南京 的城南, 南京 城南的门东,门西有着很多老的巷子,老的宅子。去看看去找找应该蛮有意思。18年的这个时候我曾去找过饮马巷。转了一圈下来。虽然看到了一些想看的东西,但还是懵懵懂懂。几十年来我一直都在城北。老城南除了那些著名的景点。其它地方都是盲区,懵懵懂懂。真的。。。
我知道城南有个门东门西。门西有很多老的街巷,我试图去寻找些什么,我也去寻找了什么。虽然看到了一些,但还是有点懵懵懂懂。我看过以后回来在地图上恶补了一下,稍微有点眉目。才知道了原来这门西是一片老街区,一片老的民宅民居。殷高巷,高岗里,孝顺里,谢公祠,饮马巷,鸣羊街,钓 鱼台,水斋庵。。。看看这些地名就那么有历史感,那么有传说感。这里还住着百姓,这里还很市井烟火。我又去了这片地方。公交转地铁到了中华门出来。准备先去寻找殷高巷。用地图导航走, 中山 南路,集庆路,看到了这个,看了一下有钓 鱼台 的路标。然后看到了这样的景色。
有 江南 水乡的感觉,这一片是钓 鱼台 。朱元璋登基后,军师刘伯温对他说,有两条“鱼精”从燕雀湖逃向秦淮河边俞 通海 家附近的小河沟里。朱元璋下令将秦淮河的鱼赶尽杀绝。于是有了 从江 边将鱼往回赶的“赶鱼巷”(即“甘雨巷”)、设台钓鱼的“钓 鱼台 ”、在上、下浮桥布满滚钩并将钩上的鱼儿全部用柳枝串起挂在街上晾晒的“柳叶街”,用船板拦鱼的“船板仓”(即“船板巷”);用门板在桥洞口堵鱼的“堵门桥”(即陡门桥)此外,还在俞家对门立了刻有一百个猫头的牌坊(即“百猫坊”)。这是一传说,
钓 鱼台 附近有建筑称环榴阁。这个名字也有典故。传说孙权与宠妃潘夫人宴游于城南的石榴林,潘夫人酒醉后曾坐于石榴树上,并用一只指环高挂在石榴枝上,取人面、榴花、指环相映红之意。孙权因之筑台名为“环榴台”。一日,孙权与潘夫人游憩于此,一时兴致,垂钓于台边,旋得一大鱼,孙权当即下旨唤此台为“钓 鱼台 ”。自此,人皆呼此地为钓 鱼台 。这是钓 鱼台 来源的又一说法。
往前走左拐看到了水斋庵。(水斋庵传说原来有座叫“水斋庵”的庵堂)进去不远导航说你已到达目的地。我看了一下看到了殷高巷的街牌。我走了进去,很失望。就是巷子有点窄还像个巷子。其它全是高楼了。走着,很失望。后来回来后看地图才发现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个殷高巷,只是一条支路殷高路,
实际上这不是我要看的那个殷高巷。
路口还有一个磨盘街的路牌,实际上这也不是磨盘街。还要往下走一段,说是这里原来是做磨盘的地方。故有此名。
这是那个殷高路,这条巷子悠长,只是没了那个痕迹。
。。。小巷就是小巷,废弃的柜子摔在路边。
。。。整修过的老屋。
难道那些老的街巷都拆了?出了巷子,到了 中山 南路,往前走着。远处看到了一座城门。看着也不像是中华门啊?打开地图看看,哦,是长干门。我就漫无目的的走着。然后随意的走进了旁边一条巷子。终于,踏破铁鞋无觅处,走着走着有些破旧,走着走着有些感觉。居然又走进了饮马巷,后来查了一下这条饮马巷是在 中山 南路西边的那一段,上次去的那个饮马巷是东边的那一段。靠近甘露巷。
饮马巷
也有一些老建筑。
老屋。
还是有点那个感觉。失落的心稍微平抚了一些。
老屋。
走过这些老巷。走进历史,走进烟火。。。
狭窄的小街充满了生活气息
杂乱无章,更有生活。一代一代就是这样过来的。
路边就是菜摊,门口就是厨房。
看着这些心里是矛盾的,它还能存在下去吗?它还能存在多久?如果有一天这里变成了高楼大厦,到哪里去寻找这种场景,到哪里去寻找历史的传承。
生活环境是恶劣的,环境中有乐趣而更多的应该是无奈。
走到了谢公祠,谢公祠,谢公。要说起来就话长了。就说说谢公祠是咋回事?
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名叫谢公祠,小巷因曾有东晋名门望族谢氏的祠堂而得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其中的王、谢,指的是东晋名相王导和谢安。
在谢公祠附近,还有条叫“同乡共井”的小巷,它因有一口名“同乡共井”的井而得名,“同乡共井”同样和谢氏家族有关。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一百余万官民南渡 江南 。这口井原是王导所建,他的本意是用以鞭策从北方来的官民同舟共济,在 江南 站住脚跟并巩固政权。
而稍后的谢安成为东晋名相后同样鞭策南迁官民要风雨同舟,后人就在这口井附近建立了谢公祠。
这些巷子里还真有个“同乡共井”的巷子。我没走到。说实话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巷子四面八方通着很多小街。小巷。。。哪条小巷都能看到很多历史。看到很多故事。。。我也是随机的胡乱走着。就看到了这些。继续前行。
老屋与高楼并存。传统与现代和谐的存在着。就如这个社会。
实际上这里和我所看到的所有的城中村一样,更多的是外来户。
清代建筑
。。。
这条巷子走到路口了。
看到这个。
。。。
。。。然后看到了这么一条街,全是整修过的仿古的建筑。街上很清静。没啥人。后来查了一下。叫鸣羊街。
走到头,又是一条小巷。进去这是高岗里。
高岗里一头连着饮马巷,一头连着鸣羊街。
这也是在整修。
往里走就有点意思了。
有现代化的建筑了。
也有老旧的房子。
一边是高楼一边是老屋。巷子虽窄。里面啥都有。充满了生活气息。
有挂牌的保护建筑。
有说明牌介绍,清代建筑。高岗里18号,建筑原为五进,现为四进。高岗里20号原为东西二路,每路五进,现存东路三进,西路三进。
这也是老建筑,门口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
一处古建筑,这门真看不出来什么。瞄了一下这屋里的屋顶。很有气势,非常漂亮的木 头屋 梁。木制的屋檐。。。可是这里面却是收破烂的。
这个一看就能看出是老屋。马头墙。。。防火作用的。
。。。
高岗里17_19号是魏家骅故居,魏家骅是 江宁 人。魏家骅分别于清末光绪1898年、1903年两为进士,尤其是1903年为经济类进士,此后他一直官运亨通,任过翰林编修、 山东 东昌府知府,官至三品大员;民国时期,又曾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此外,魏家骅还因此担任过 南京 商会会长。在清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国内倾销棉纺织品时期,魏家骅保护了本地的民族纺织业。其有织机3000张,商号“魏广兴”,以产品质量上乘行销全国。
他的故居在西门高岗里17、19号,二路五进,占地2200平方米,平面布局紧凑,有门厅、桥厅、大厅、对厅、正房、跑马楼、厨房、下房、佛祠、花园,是 南京 保存最为完整的晚清“九十九间半”。
看不出什么了。
老屋,留下了不同年代的痕迹。
老屋和现代建筑。有些老房子经过后期的不断维护,加高。也是蛮高大的。
老屋甚至成了二层楼,三层楼。
屋是老屋。顶已经变成预制板了。胡乱走着看到了一条巷子。孝顺里,随便就走了进去,然后看到下面景色。
孝顺里。说的是 江宁 知府李璋煜曾让此地的一个不孝子变成了大孝子。好了,成了孝顺里了。传说。。。
巷子还是那个老巷子,只是房屋可能发生了变化。
看到了这个,啥意思?
这是一个号称“表爷”的民间收藏家的住宅。陈仲仁的家在 南京 城南的孝顺里,他家很好找,沿着巷子一直走,看见一座外墙贴满瓷砖,墙上镶着各种什么“家庭收藏馆”、“古钟表收藏家”等称号青石碑的两层小楼便是他家。
。。。
。。。
。。。
很多单位送的牌牌。。。看到这了。
好了不说了,说多了头昏,写多了手酸。估计看的人也累。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接着说。下面说的是五福里,曾静毅故居,学智坊,殷高巷。。。
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张建营
更多南京老街巷,欢迎阅读下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