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码头,浦口火车站,大马路。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近百部在南京浦口火车站拍摄的影视作品,也抵不上这一个人的文字:那位为了给儿子买几只路上吃的橘子,吃力地攀越站台的父亲的背影,就此定格在1917年的冬天。
朱自清(背影)中的文字,让我产生了在去穿越一下的冲动。我骑着摩托来了一次百年穿越。。。。。。眼前是百年前建造的浦口火车站,现在叫南京北站。车站基本废弃。已经停止客运。据说还有零星货运。站前广场很安静。如果对面不是有个轮渡码头可能会更冷清。
车站主楼是一座黄色的英式建筑,和现在的摩天高楼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可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南京还是引以为豪的标志性建筑。
西边有一道从站台引出的拱形长廊一直通到对面的码头。月台上是单柱伞形长廊连接,方便从火车下来得旅客在下雨时可以免受淋雨之苦。顺利上轮渡。按照现在的说法也是人性化了。1949年4月25日邓小平和陈毅从合肥到浦口火车站,当夜过江进驻总统府。在过江前不知是否在长廊做过短暂休息?楼房前一座小广场。中间有个大圆球。广场上坐着一些老人,三五个坐在一起,慢声细语聊着,看着姗姗学步小辈,享受着秋日的阳光。。。。。。1929年5月,孙中山的灵柩从北京运抵浦口火车站,在这里短暂停留。然后过江在中山陵安葬。。。。。。
东边是一座黄色尖顶得二层小洋楼。三个金色的售票处说明了曾经的作用。早期这里是电报房。这座小楼看看有点味道。门口也有两三个老太再晒着太阳。。。。。。1919年春毛泽东送去法国留学的湖南学生去上海,不知是否在这里丢的那双布鞋?
墙上留有烟酒糖果痕迹的小卖铺,现在还在营业只是有些冷落的铁路食堂,行包房破旧的小门。
长满野草的铁轨。。。。。。还有堆着高高麻包的站台。难道这个就是朱老先生翻得那个站台?
对面是浦口码头,门口停着三三两两的南京人俗称的“马自达”就是电动或燃油拉客用得三轮车。下了轮渡还有一段路才能有公交车,也就给了这些“马自达”主有了谋生的机会。这些晒太阳得老人和谋生的车主也常常成为拍摄民国题材电影剧组的群众演员。民国时期这里是非常繁华的地方。津浦铁路的起终,南来北往的中转。从北方南下进“京”的官员还是辗转往北的商贾都要在这里汇聚。。。。。。 人流的汇聚带来的是商业的繁荣。顺着车站出去就是一条叫大马路的街道。这里曾经是浦口乃至南京都有名的商业街。只是他的衰败让你感叹,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无情。随着长江大桥的开通,铁路客运的停运这里曾经的繁荣竟然冷清到这种地步!大白天马路上冷冷清清,路两旁虽然全部是商业门面,但起码有三分之一是关门停业的。
民国时期的铁路高级职员宿舍。
如果你想怀旧,穿越,寻找过去的感觉。这里会让你满足的。这里大都是民国时期哪种风格的建筑,主要都是木质结构的两层建筑,很多建筑上都会留有曾经商号的字样。这种马路两边清一色的两层商业建筑的商业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繁华?我骑着摩托车在这条几百米长得商业街上转了两个来回。街边商店的老板娘正伸着懒腰打着哈气。。。。。。叼着香烟懒洋洋趟在太师椅上的老板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心中不知正暗暗地做何思量。。。。。。?这里能汇聚人流的时光除了早上匆匆赶着乘轮渡过江上班的行人,在就可能是晚上从江南回流的下班族。迎合着下班族中一些需要这里有些夜生活的行业还生存着,饭店酒肆,美发足浴,唱歌洗澡,打牌游戏。这时人流多了起来,这条街最热闹的时光开始了。。。。。。南京的规划这里也将进行改造,虽然是修旧用旧,但是经过改造后在能看到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是不可能了!(现在的大马路已经围挡,拆旧。后面是否打造新的商业街不可得知。)
后街写于2011-11-4修改于2017-12-7
喜欢本公众号点蓝字后街与你谈天说地。
本公众号的文章与视频均为原创,谢谢您的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