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杜思高/亲近冬天
亲 近 冬 天
文/杜思高(河南南阳)
走进冬天,轻抚冬天,亲吻冬天,我曾经想了无数个词语,用来描述表达对冬天无法言说的喜悦、敬重,甚或是亲人般的依赖。年少时家贫,冬日天寒,薄衣少吃,数九寒天,还曾赤脚单衣,冒雪步行。每年冬天都会手脚冻烂,数月不愈,疼痒有加。随着经历和阅历的增加,饱经世事变迁,厌倦繁华尘世的人心叵侧、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抱朴归拙,越来越喜欢冬天的简单、真实、凛冽乃至骨气。冬天就像一部删繁就简后更加深厚凝重大气的书册,给人以宽阔豁达壮志千里的豪放。人过40岁以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
野旷天低树。在冬天的大地上行走,庄稼归仓,草木就简,这种饱满的真实让人的激情一次次在心里激荡。看吧,辽阔苍茫的大地孤寂单调,黄土色的格调涂抹出苍凉凝重。村庄和土地以简单的色调在大自然里接受着阳光的抚慰,黄金般的阳光一勺一勺泼洒,哗哗地流泻在大地上,碰撞迸溅飞扬,散发出闪光的颗粒。树木把繁缛的叶子扔掉,像抛却繁重的语言唠叨,剩下伟岸刚直的躯干挺立,凝聚着简洁刚硬的枝柯支撑着岁月无言的诉说。灰褐色的树皮皲裂,与时光互相摩擦,与风撕扯,发出微微的声响。庄稼收割,大地温暖,一层层波纹般翻开的土地孤寂无声,枯草软塌塌地伏下,心甘情愿地伏在沟河堤坡沿岸,如一层棉被。天空低沉,像没洗净的布单挂在半空。河流瘦得只剩下肋骨,在大地缓缓地爬行,甚至安眠,冰层的厚度足以覆盖人们童年的梦境。稚子孩童在河面上滑冰,嬉戏,享受不再复得的时光。牛羊屯于圈内,因大雪封门,不能出来吃草,而是在圈厩里食用早已储备的干草饲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秋天的景色,而“远汀排晚树,深浦漾寒鸿。”是冬天的苍凉。这种苍凉,以品性高洁孤独隐忍坚守冰寒的梅花为代表,在洋洋洒洒漫天大雪里,豪气如酒,独立枝头。陆游诗曰“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梅竹菊为草木回君子,它们身上的高贵让人仰视,闪耀利刃的光辉,剖析芜杂卑劣的灵魂。
亲近冬天,还有走回冬天深处的少年时光。因为寒贫,吃窝窝头喝面汤,嚼辣椒豆酱度日。大雪纷飞,光脚单鞋步行往返乡村道上求学,雪花纷纷,打在脸颊上,边落边化,慢慢地就结了一层冰。到家时已经成为一个满身通白的冰人,围着娘亲升起的旺旺的柴火烤,冰片雪甲慢慢盔甲一般脱落,满身水汽蒸腾。少年心事激荡豪迈,冲破历尽坎坷的衰微,一直如今。
冬日清寂,乡村贫寒。抱火读书,人生至暖。“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在寒冷的日子里卧床抱被,抑或烤火守炉读书,是慰藉世事纷争后尘埃落定的惊悸,以求稍稍的心安。
在冬天的雪地行走,世界将会更加简单,极致壮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一场大雪,让大地变成雪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千树万树梨花开,会让每一个心事尘封、情感冻结的圆滑世故之人再次打开心灵闸门,放逐人性的激流,灿然释放汤汤善良。
冷冽的气温,刺骨的寒风,有冬泳出水时的酣畅,使人清醒,醍醐落顶;也让人铭记艰难苦痛,不忘初心,信念的大旗在内心摇曳,迎风哗哗作响;更让人保持清醒,不被繁华琐屑遮蔽心灵,保持梅花傲霜枝,迎风战风寒的冰清玉洁品性。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执这种信念,些许的暖意即可升腾最大的幸福。连火也无法升的时候,就脱靴上床,坐卧被中读书。而今日的学生,谁人能有因寒读书。旧时每年冬日,我的手上脚上总是冻破流脓,血水横流,至今疤痕清晰。人生不总是顺境,起起伏伏,倘若没有了少年的艰难困苦坎坷,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人生的起伏像四季流转,总要经过那段天寒地冻的艰难旅程,唯有此,方可珍惜那一缕春风。
亲近冬天,来自忍受苦难后的皈依。上世纪90年代,我在西北生活,黄土高原一望无际,凝重沉闷。干旱少雨,生态脆弱,风沙茫茫,缺少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必须有坚韧的毅力和坚忍的内心支撑,否则就被气压抑击垮,精神崩溃。特别是气温低下,每年一到冬天,风像刀子一样切割肌肤,侵入骨髓。冬季温差更大,无数树木冻死,羊群冻薨。那一年暴风雪,通信连战士刘逸飞从云南蒙自老家探亲归队,风雪中迷途,被我们找到时已冻成冰雕,呈跋涉前仆状态,他二十四岁的青春连同瑰丽灿烂的梦想永远留在了西北。九十年代冬天,林八八级的同学谢军为参加黄土高原旱作物学术培训班,跋涉几百里从米脂县来到杨陵镇西北农林科大培训,为节省开支,住在学校旁一庄户人家里,夜晚煤气中毒,虽经抢救但无力回天,生命定格在了28岁,留下了即将出生的孩子。沧海横流,江河奔腾,流走了时光,缔造着历史的厚重,抓一抔黄土,都是沉甸甸的命运。
大西北地广人稀,千里荒原,气温低下,生态恶劣,仿佛冬天的境地,一批批受到政治影响的人,来到这里锻炼改造。著名作家从维熙,张贤亮等经历生活磨难,在拨乱反正后重新焕发活力,写出大气磅礴,力透纸背的作品。
上世纪以前,西北地区贫困,那个时代每天两顿饭,上午九点,下午五点。在寒冷的冬季,基本上以炕上为阵地。穴居窑中,躲避风寒。但西北人的厚道朴实、忠厚信义,暖人心扉。风沙磨砺了品行,流走了时光。无数个夜晚,当我裹着棉衣,顶着满天星斗,迎着刀子一样的风行走,嗅着空气中弥漫灶土柴的味道,倍感亲切。
亲近冬天,如贴在父亲的胸膛,踏实、温暖。大寒始有春水生,在最寒冷低谷的时候,恰是阳光开始萌动之时。严寒褪尽才有春回大地,历经磨难方可破土重生。大寒日,我放一群鱼入水,用光明点燃水底的黑暗。春天不远,让我们扎实走路,敲响新春的钟声。
作家简介:
杜思高,笔名思杲,河南南阳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在《青春》《绿风》《散文选刊》、等媒体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件。出版诗集《春天的祝福》《荷花开在夏天深处》《风吹山川草木长》(合著),散文集《青春,深情的远望》,获省级以上奖励十多项。2013年获河南省五四文艺奖,2015年获南阳市文艺成果奖。
《西南作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