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然的可能都是错的
今天我知道了一个另外略感意外的事情,也可以说是我孤陋寡闻吧。就是无印良品这个品牌原来是因为设计师觉得太多人购买具有logo(标志)的衣服,因而想要不落俗套,创造出一个没有logo(标志)的品牌,于是创立了无印良品,而现在无印良品本身成为了最大的标志,不知道有没有违背创立者的本意。
对这个故事本身我感到惊讶,对于我自己听了这个多么这个品牌而完全没有从它的名称中意识到是这样一个故事,或者说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这样一个故事,我也对自己的不敏感感到震惊。对于很多事,我们都只是让它们在我们的周围环绕着,而没有进行任何一丝的联系,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许多我们所听到的都是不符合事实的,这可能是所谓的没有尝试。最近刷新我的认知的就有好几件事,朱元璋炮轰庆功楼是假的,其实是因为跟着他一起的封疆大吏在建国后便嚣张拨扈、欺压百姓、无君臣之礼,朱元璋最后忍无可忍才把那些功臣一个个都处死;还有一件明朝的事,就是万历皇帝,其实确是经历过励精图治的阶段,但是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朝廷里众多文官的傀儡,便就作罢了,身为皇帝什么也做不了,又能指望这个皇帝做得有多好呢?皇帝可以看作是一个职业,总有些是擅长这个位置,而总有些人是不擅长的,对于这个就不用太用强求了;还有个清朝的事儿,我们总听到雍正特别喜欢年羹尧,之前网上特别流行的雍正对于年羹尧的朱批是“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以为他们关系势必极为亲密,但其实年羹尧年少便获得康熙的赏识,还是纳兰明珠的孙女婿,无需攀附雍正。倒是雍正更需要年羹尧这个助力,这可能也就可以解释,最后为什么年羹尧没有一个善终……
我们的脑海里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更正的常识,有些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可以改正,而往往这些会被我们忽略的常识里,蕴含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哲理,就像无印良品,简单、低调、舒适是它的主打,成为了众多年轻人追逐的品牌。像历史事件,有些不符合常理的,也一定有更深层次的逻辑。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熟悉而又新鲜的事物和知识,需要我们多留心,多思考,来发现,或许可以避免一些尴尬,增长一些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