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听懂这位科学家的山西话,就是山西话八级水平

这位科学家是:任晓敏

任晓敏: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原副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和电子学会会士,IET Fellow。曾任国家863计划光电子专家组副组长、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华夏纪实》文学顾问,《诗与远方》栏目主持人等。

学历

198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微波通信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光纤通信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光纤通信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和学术简历

1982年1月至1982年9月,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任教;
1985年7月至1986年3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任教;
1989年8月至1994年8月,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任教;
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并担任无线电工程系副主任,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并担任北京邮电学院院长助理、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当年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
1994年至1995年赴意大利电信研究中心与实验室(CSELT)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5年至1996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做博士后高级研究员(Postdoctoral Senior Research Fellow)。
1996年回国后继续在北京邮电大学执教,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副校长、校党委常委至今。
1999年至2002年曾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
2000年起兼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03年起兼任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起兼任中国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网络核心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

研究方向

光纤通信与光波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高等教育学。

研究成果,发表论文(专著),学术价值,所获奖项

长期从事光纤通信与光波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获得国家专利11项,参译、主持翻译著作各1部,主编图书2 部,作为章节作者出版著作1部。曾获中国通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原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和国家相关部委颁发的多项科研成果奖励。曾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称号。此外还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优秀论著一等奖。近年来取得的一项科技成果被评为 “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数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联合主席,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和分会特邀报告。

主要学术贡献包括: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长波长光栅外腔单频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一台长波长延迟自外差式高分辨率光谱线宽测量仪,参与了我国首例相干光纤通信实验系统的研制;
曾独立提出光纤光栅器件和光纤光栅外腔激光器的设想,并在国内较早获得了相关的实验结果;
在从事谐振腔增强型光探测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调谐WDM集成解复用接收器的概念和理论以及若干新型微结构光探测器,并通过工艺创新实现了相关器件;
致力于解决集成光电子器件中的异质兼容和功能微结构以及微结构光纤光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科学问题,并取得相关进展。

个人荣誉

1979年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出席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
1992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1993年获“邮电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998年获北京市第12届“五四奖章”;
1999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2004年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十年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社会兼职

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曾先后担任国家“九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和“十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光电子主题专家组副组长);
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集成光电子学(联合)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常务副主任;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委员;
《光电子-激光》常务副主编;
《中国激光》、《半导体学报》等杂志编委;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