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爱人以及公文的严谨性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孔子这里谈的是如何爱人和忠于人的问题。孔子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让其学会辛劳;忠于人,就应该进行教诲。

【原文】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评析】

君子是有德之人,也有疏忽或者偶尔有失察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子集注》引谢氏曰:“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未免为不仁也”。笔者赞同此说。孔子这里对君子的不仁德给予了一定的理解,但明确认为小人受利益驱动,是不可能有仁德的。

我们在人才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孔子这一观点。一方面因为人无完人,所以,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另一方面,一些无德的小人因为缺乏仁德,所以,我们不能信任和重用这类小人。

【原文】

14.7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辛劳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评析】

孔子这里谈的是如何爱人和忠于人的问题。孔子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让其学会辛劳;忠于人,就应该进行教诲。

《国语·鲁语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国语》这段话可以启发我们正确理解孔子这句话的真谛。许慎《说文》:“思,容也。”容,会意字,从宀从谷,房屋和山谷都有虚空能容的意思,所以“容”的本义即“容纳”,《说文》,“容,盛也”。引申出宽容、从容、仪容、容许等。又《书·洪范》:“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由此可见,“民劳”意味着“心之所虑”,要考虑周全,“无不包也”;而“思,容也。”有宽容和包容之意。如此看来,因劳而思,因思而容,因容而宽容和包容,这样的人就会从中培育出善心;反之,贪图安逸之人,追求过分的欲望和享受,就会忘记善心,而逐渐生出恶的内心。

《朱子集注》引苏氏曰:“爱而无劳,禽犊之爱也。忠而无诲,妇寺之忠也。爱而知老之,则其为爱也深矣。忠而知诲之,则其为忠也大矣。”《朱子集注》这里所引的苏氏之言,也从人与动物区别的角度出发,阐释了“禽犊之爱”与“妇寺之忠”,要求人们应该学会“爱而知劳之”,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爱。

在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庭出现了溺爱孩子的不良倾向,最终因为溺爱的缘故,客观上制约和阻碍了孩子的自立自强与健全人格的完善。

【原文】

14.8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做最后修改润色。”

【评析】

本章中的命:指国家的政令。裨谌:是郑国的大夫。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即外交事务。子羽:郑国大夫公孙挥的字。东里:地名,郑国大夫子产居住的地方。本章充分说明国家公文的制定是多么的重要!国家公文不是普通的文字,而是直接关涉到国家的政令,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制定公文需要一个高水平的制定公文的团队。

在本章中,裨谌起草,世叔提出意见,子羽修饰,子产最后修改润色。子产是郑国的贤人,知人善任,《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在制定郑国的公文中,先有裨谌、世叔和子羽分别完成自己在制定公文中的职责,最后再有他修改润色。从公文写作的过程和基本规律来看,一般而言,经过这么多道认真的工序,公文就会水到渠成,甚至炉火纯青了。

从孔子这段话谈公文写作,联想到我们今天的许多公文不难发现:我们很多公文不但缺思想,假大空现象随处可见,而且也少文采,有时甚至文句不通。

责任编辑:张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