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弥的“心”路历程 │ 每日糊图之“心”声
小沙弥的“心”路历程
我是一个小沙弥,并不是佛门中的那种,只是一个在心理学之路上修行不久的信徒,而且有种坚信我还会一直走下去。也许还不到回顾此生的时候,更不能说来和大家分享什么成果。只是走过的这一段见过一些,听过不少,也非常有感觉,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更希望能对于那些在“心”门之外徘徊、观望的朋友们一些参考。
首先是“心理学”的概念,也不知道曾几何时就开始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一个热门话题,或者说越来越多的会接触到这个名词。可是自从纵深跃入这个“心”之海洋之后,会发现真正专业定义的“心理学”和社会上经常能接触到的“心理学”差异还是蛮大的。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或者可以看成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如果简单的划分可以划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块。而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的只是应用心理学,甚至还只是基于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衍生出来的一些思想或观点。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我更想说的是,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形态是一些课程或测试,乃至已经铺天盖地的各种冠以“心理学”取向的文章。也许这是打开心理学的很好的切入口,但我想说这只是心理学的冰山一角。
或者我更想和朋友们分享的是,以此很容易掉入另一个坑,“伪”心理学的坑。因为其实我们还并不知道心理学是什么,而且入门都是从应用这个表层切入,很容易被包装成其它的样子,因而被引导到其它的领域,乃至很多时候“心理学”只是一个马甲。也许一时的享受或者收获并不应该成为你坚信的缘由,或者说走“心”的也不见得就是心理学。
其实无论你是谁,你都是一个人,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都是一个动物。所有人乃至动物的本性你都会有,而且很多时候你并没有像你认为的那么了解自己或者这个世界。因为心理学本身就是研究人的学科,也许很多人都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或者说更容易套路你,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也许都不自知。
我会建议去看一本也许走进心理学都需要看的书,《对伪心理学说不》。如果不想看那么厚的书,也许可以参照书中引用的美国众议院老龄化问题委员会所引述的一套识别不道德药品推销员的指南,同样可以作为识别带有欺骗性的心理学疗法和理论的指南:
1、他或许会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炎的“特别的”或“秘密的”处方或设备。
2、他会做广告,用的都是“个案史”和“满意患者”的见证。
3、他或许会承诺(或者暗示)能够快速或轻松见效。
4、他也许会声称知道关节炎的成因,并且说能够“清除”你体内的“毒素”,同时促进你的健康。他或许会说外科手术、X光和医师所开的处方是没有必要的。
5、他或许会指责“医学体制”故意阻碍了进步,或者迫害了他……但是他不允许他的方法以已有的或已获证明的方法来验证。
当然我更想强调的是,正因为有那么多伪心理学,以至于更多朋友因此误会、拒绝甚至敌视心理学,这才是心理学爱好者们最痛心疾首的。就好像我也曾经被圈外的朋友开玩笑的说过,“你是在往封建迷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而且在圈内也很容易看到很多圈钱的怪象。也难怪很多人谈“心”色变,而且为探索心理学的道路平添了许多阻碍。
所以在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要推广真正的“心理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修行,或者不光推广心理学,本身自己学心理学也是一种修行。很有意思的是,大多走上心理学之路的朋友,特别是应用心理学领域,在要助人或者立业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初心就是“助己”。开玩笑的说,没“病”谁来学心理,而学了点心理就会看谁都有“病”,只有当你真正学会了在“心”之海洋里游泳,那所有人的“病”才会消失。这里的“病”也许只是我们自己的定义,也许只是和所谓的“正常”不一样的范畴,而这个从己“病”、众“病”、到众愈的过程就是一条修行之路。
这条修行之路上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学习”。就算是冰山一角的“应用心理学”也是有许多的门派之分乃至自成一体的系统。而且往往对于一个新人你会先踏入哪个领域似乎完全看缘分。有幸见过各种的情况,有些朋友运气好一些,初期的体验不错然后就会越走越深。有的在最初有一些不好的体验以至于给“心理学”就贴上了一张封条。
我会觉得“心理学”的确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和各行各业乃至所有的人类行为、思想、觉知都有关系,有太多的未知等待你去了解和学习。正是因为这种浩瀚,你总是能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或者适合你的。也许在对“心理学”下一个判断之前,可以多去接触各种心理学的学派和形式。然后当遇见你想要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自然可以潜修下去。
也许还会有第二阶段,当潜修一个领域一段时间,你也可以去看看“心理学”其它的面向,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潜修,或者可以看成是再一次的选择。就像游泳一样,换一口气继续驰骋在海洋之中。
这是我现在的“泳姿”,感觉还不错,以此和大家分享。
当然在修行之路上还有第二个关键词,“读书”。不光要上很多的课程,也许更需要看很多的书。似乎走“心理学”这条路,读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相应的会发现其实在你开始遨游之前,“心理学”的海洋在你面前的呈现方式就是一片书海,绵绵不绝的书单,一望无际的著作。有时光看到这堆书的样子就会让你感到迷茫。
如果你有这种迷茫,也许可以去想想你要的是什么。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其它领域,所有的前行似乎都会伴随着一个想要,甚至“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本身也是一种想要。就像之前说的“助己”也好,“助人”也罢,也许还有很多的想法,都要记住这些初心。当然如果你的初心是为了“赚大钱”,那还是奉劝你不要入这行了。
有意思的是,不会有人是只是为了想要读书而读书,或者没有人会去只是想要看完所有的书。书只是给我们带来新知和启发,也许可以只是好奇下一页会有什么收获,下一页有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我们的想要,这样的感觉就很好。以此也可以体验下从迷茫到好奇的变化是什么。
也许更进一步的是,下一页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刚才的那一页的收获是什么。
所以那些晦涩、难懂或者很厚的经典书籍,也许只是好奇的翻两页,只是吸收几页的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感觉,如果收获多了,那就再翻两页。就比如我会建议所有入门的朋友都去看的《心理学与生活》,就可以以这种方法去翻翻,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样会让你更容易走进经典。
也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书,在选书方面,我会更加建议多看看经典的书。至于何谓经典,当你探索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时,你自然就会接触到经典,也就是那些经常会出现在你视野中的书。
在最后,想和朋友们再强调的是“信徒”的部分,或者说“相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是因为这些年我自己的收获、改变和成长,也包括所见所闻会慢慢建立一个信念,那就是心理学是了解自己了解人类最好的方式,应用心理学部分可以帮到每一个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同时也看到一旦产生了信念,或者说一旦“相信”了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特别是“盲信”。
刚才对于“伪”心理学的讨论已经谈及一些,其实就算是正统心理学,我也会强调一下泳姿,或者说有时要露个头,换换气。因为当你一旦钻进一个领域,你很容易越走越深。但以此产生的正面以及特别是负面的后果却已经不自知了。
太相信一件事物,有时候是蛮恐怖的。
也许我的经验是,无论你相信的是什么,它都会有另外一面。如果你无法接受其另外一面,那也许就需要重新审视下你的相信。或者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的另外一面也许也是真理。
絮絮叨叨了半天,的确蛮像小沙弥念经一般。我已经是一名信徒,也会继续在“心”路上修行,无论未来的结局是如何,这个过程或者说这个当下非常的享受,这就很满足了。也是以此向对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们唠叨两句,希望能让大家看到一些其它的可能,或者能帮助到大家那就更好了!
感谢“心”路有你!
2019-12-1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