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心智中最容易被触摸到的部分 ——《语言本能》│ 书海遨游 No.21019

书海遨游 No.21019

推荐指数:☆☆☆☆☆

   语言是心智中最容易被触摸到的部分   

——《语言本能

原书阅读:785分钟

本文字数:2,907

本文阅读:8分钟

花了13小时才啃完这本,不过也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追求鞭辟入里、解释性强的理论观点,以及纷繁详尽、不厌其烦的细节描述”。总体来说可读性还是很强的。

当然加上深刻的内容,甚至有一些颠覆认知的观点,这本书就很有意思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且完整的认知“语言”这回事。

总体来说,本书中所涉及的“语言本能”由多个零件构成,也可以看成是不同的角度:

1、一套名为句法的离散组合系统,专门负责构建短语

2、一套名为词法的离散组合系统,用以创建单词

3、一部海量的心理词典

4、一个经过改良的声道

5、一系列音位规则和结构

6、语音知觉、剖析算法和学习机制

可以看成每个章节就是从具体某个部分去阐述分析语言到底是什么。从我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四方面的收获:

1、关于乔姆斯基的语言机制理论,或者说成是“乔姆斯基革命”的讨论。

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乔姆斯基总体是认同的,毕竟现代语言科学是从乔姆斯基开始的。同时也很喜欢作者的表达,把自己的观点能够清晰的阐述出来,也能直接的表达自己的一些不同意见。

“词性、X-杠结构以及根据情景猜测意思是异常强大的工具”。这些已经在各种现代语言的书籍中都有提及。作为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下一本书也许就要直接去看《句法结构》了。同时也会有点感觉这本书里句法结构已经说的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作者也说了,“深层结构只是语法理论中一个平淡无奇的工具,它既不代表句子的意义,也并非为人类语言所共有。”我们会看到作者很多反驳乔姆斯基乃至其他理论的观点都是来自从系统层面去思考,而非功能或具体细节层面的讨论。

2、关于进化论的讨论,

“乔姆斯基与他的理论死敌只在一个方面存在共识:人类所独有的语言本能似乎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兼容。”也就是说正反两派都在指向进化论。

先撇开语言或者我们常提及的眼睛的进化之谜。也许是基础教育的原因,进化论在我们的意识中似乎已经成为科学定律乃至“事实”了。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的是进化论只是一种还有很大讨论空间的理论或者假设。

对于进化论也许本身认知上还会有很多误解,就比如书中提及的“对强大计算能力(包括语言、认知、推理等)的选择导致我们顺带拥有了一个大头,而不是相反。”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因果颠倒了。

回到语言本身,“我们不能将语言的基本形式视为一种实用性驱动的必然结果。”作者很好的用排除法,排除了两种我们经常会看到的解释:

a、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祖语’,现存所有的语言都是它的后代,因此都保留了它的一些特征。

b、语言的共性反映的是人类思想或心智活动的共性,而并非专门的语言特征。

就像我们需要破除“所谓'父母教会孩子说话’这种民间说法”

这点还是回到系统性的观点,“我们几乎不能给大脑的心智功能进行分区定位。”“如果真的存在官能和模块,那么就并非一切都相互影响、一切都可以塑造。”这会让我想到神经可塑性的观点,会有高度的一致。

作者也会以此非常强调避免二分法的思路,“如果用’遗传-环境’(或者'先天-后天’、'先验-经验’、'天赋-习得’、’生物-文化’)这种空洞无谓的二分法来解释我们对语言本能的认知,我会倍感失望。”

3、关于语言和思维

“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方式”,更确实的是,“我们不是用母语思考,而是用更为抽象的思想媒介来进行思考”。

当然从心理学从业者来说,很高兴的看到作者的观点,“心语,才是思维的语言”。也许只是因为“语言是心智中最容易被触摸到的部分”,所以我们会错误的以为语言就是心智如实的体验。其实在语言背后还有更深层次思维的语言。这也是符合我现在专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我们提及语言,往往会想到语法。但“语法和语义是相互独立的。”用作者的话就是所有的语言都具有“模式二重性”:

一组规则规范语素中的音素,这组规则与意义无关;

另一组规则规范单词和短语中的语素,并由此生成具体的意义。

如果我们用语法去建构语言就落入到另一个误区,和思维的距离就会更远了。这也带来了第四个很有意思的收获。

4、关于语言专家们,

这是我看的最有劲的部分,这是对于“专家”最直接的讽刺乃至抨击。

“在定义语言问题中会有很多准确但却无多少帮助的名称”。也许这些名称被发明出来只是为了帮助专家们更好的去解释,但对于语言本身或者其在人类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并没有什么帮助。

就像我们很喜欢去分析乃至试图抓住什么“规律”,或者可以让我们感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我们越想去抓住,就离现实越远。因为那些建构出来的“规律”只是我们自己定义,乃至“以为”的世界而已。

作者也开诚布公的指出了语言专家的盲点:

a、严重低估了一般人的语言水平

b、对现代语言科学一窍不通

很喜欢书中引用爱德华·萨丕尔的一句话,“就语言形态而言,希腊的柏拉图与马其顿的养猪人并肩而立,中国的孔子与阿萨姆邦的嗜血蛮夷难分伯仲。”甚至,“黑人英语在某些方面比标准美语更为精确。”

也许正如作者所说,“只要世界上拥有不止一种语言,种族中心主义就会随之产生。”专家们在建构的也许只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阶层”而已。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我见过最全面的介绍和语言相关的本源性讨论,并且在尽可能避开单一维度的结论,从不同角度探讨着语言的本能,和一些共质的部分。

就比如作者认为两大语言的核心奥秘:

1、费尔迪南·索绪尔提出的“符号的任意性”

2、威廉·洪堡特所说的“有限域的无限应用”

乃至以此产生的三个特性:

无限性:任何一门语言所包含的复合词与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

数位性:语言中的离散元素是依据不同次序、不同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并由此实现语言的无限性。

构成性:语言的每一种组合都能表达特定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又可以根据其构成部分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构成原则推测出来。

其实不管在地球的哪个角落,用何种语言,我们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一样的拥有着语言本能。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想听到什么,就听到了什么,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知觉,最终而言,我们与客观世界并没有直接联系。”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

就算是这本书,乃至我的这些感悟,落成语言之后,就与现实没有关系了。这就是语言的现实之处,如果以为从语言中能看到现实,那也许是一种幻觉。这同时也是语言的魅力之处,让这个现实世界充满了多样性,变成了丰富多彩。这也是语言本能为人类创造的一切。

2021-5-11


作者:史蒂芬·平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