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孔孟之乡

在作为孔孟之乡的某地行走,发现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做法,那就是该地所有政府机关乃至社区无一例外还挂有另一块牌子: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
谁都知道,儒家学说的核心也就这样几个字:仁义礼智信。这其中的“礼”或许可以说曾经是孔子非常看重的。所以,很多年前的一场政治运动中,曾经把批判“克己复礼”提升到了吓人的高度。而孔子说说的“礼”指的是“周礼”,也就是周代所盛行的那一整套礼仪与相关规章。它与我们今天这某地所说的“彬彬有礼”自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礼”与那“礼”之间应该有相通的地方;此外,“礼”对于今人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至少说,接人待物谨守一定的礼节、礼仪是有其必要的——民间不是有“礼多人不怪”的说法吗?
不过,对于通过这样的学校“教育”,能不能让大家做到“彬彬有礼”我是有疑问的。
在该地某个非常有名的景点附近,散布着不少家庭旅馆。这些家庭旅馆能够看出,其中一些经营比较规范,但也同时能够看出一些不太规范。有旅馆经营者告诉我,一些七拐八拐,位于深巷之中的旅馆最好别去:前不久,一位老年游客被人忽悠到那种旅馆中,才进单间就有人敲门——是一年轻姑娘;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进来几个壮汉,说他诱拐良家妇女,一边乱拳痛殴,一边七手八脚搜他的身,将他的钱包夺走了。老人落荒而逃,跑到派出所报警,可那家旅馆他怎么也找不着了:他来的时候没有防备之心,逃出去的时候又慌七慌八,哪里还记得路线、店名之类?
这些,大概本不该在到处都是“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的地方出现的吧?前者,与“彬彬有礼”完全是背道而驰,充斥着欺骗和暴力,拿今天的话来说,其性质无疑已经属于刑事犯罪了。所有这些,假如被孔孟听闻,那么,我以为很有可能让他们气得七窍生烟。
我毫不怀疑这些遍地都是的“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真的有可能定期、认真地对其“学生”进行包括古代的和现代的礼仪与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的教育,但是,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的效果显然很难让人满意——我所亲耳听到的和亲眼看到的就是证明。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因为“人之初,性本恶”,并且教育固然可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要彻底地改变一个人,铲除人性的“恶之花”并不容易;还因为在一个属于市场经济的社会里,金钱对人们的诱惑太过巨大,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消教育的影响。发生在孔孟之乡的类似事情是一个方面,而当今中国社会,腐败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热词,也是一个方面。
教育不是万能的,只要是做教师的大都有这样的深刻认识和体会。一个十分明白的道理是,假如学校教育是万能的,那么,就该个个学生都能考取理想学校;假如我们进行的廉政一类的教育是万能的,那么,就不该有那么多的因为贪腐等恶行而落马的官员。事实上,在这些落马的官员中,甚至不乏昔日在部下面前大讲廉政,慷慨激昂声讨贪腐的教育人的人。
正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这社会还需要法律、法官、警察、监狱,需要一手抓教育的同时,一手抓惩戒。惩戒当然也不是万能的,甚至于司法也可能存在腐败。因此,我们还需要监督——领导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等。也可以说,只有当我们教育、惩戒、监督三位一体或者说是多位一体,彼此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形成一道无处不在的“网”的时候,腐败一类的问题方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人性的弱点才有可能无法发作,或者一旦发作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怎样才能做到这个?需要周密的制度设计。而制度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关键中的关键。否则,一切都可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