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病叫做医生觉得你有病 ——《如何选择有效的心理疗法》│ 书海遨游 No.18117
书海遨游 No.18117
有种病叫做医生觉得你有病
——《如何选择有效的心理疗法》
推荐程度:****
(面对这种书只有两种选择,永远不碰或一定要看)
原书阅读:1,143分钟
本文字数:2,117
本文阅读:7分钟
这本大砖头似乎没啥好评论的,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家备了一本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那这本是一定要买的使用手册。就好像一本说明书帮你把400多种疗法一个个捋一遍,从治疗流程及病人的情况出发有结构有逻辑的给出了相应的诊断建议。而且有详细的来访者地图和治疗计划的介绍以及大量实际案例,非常有参考价值且实用。
而且如果说DSM-5是针对精神科医生的话,这本书定位的是心理咨询师。虽然诊断医学不是我喜欢的套路,但毕竟这是这个社会主流的思维模式,或者更恰当的是这是人最习惯轻松的一种思考方式,所以我多多少少也是会用到点的。
就好像一个朋友说的,很多病是因为有了医生才会有的。或者我会说,特别在心理治疗里面,有种病叫做医生觉得你有病。
不过很高兴的看到其中有不少反诊断疗法以及整合疗法的介绍,这让我稍许欣慰些。我喜欢的东西虽然小众但还不至于被抛弃。
而且很让我惊喜的是,竟然我喜欢的催眠治疗是在治疗分裂性身份识别障碍DID的时候最适合应用的。虽然一直强调催眠治疗不太适合对A类精神障碍的案主实施,但对于DID的治疗思路可以说是拓宽了我对催眠治疗的认知范围。也许这里面还会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探索。
回到书的主体内容,主流之所以称之为主流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不单单是他的效用如何,更关键是可复制的,或者说可以尽可能的扩散开来帮助更多的人。作为科学或者具体到统计学,诊断医学的初衷就是将病情一般化然后即可选择对应的一般化的治疗。
而心理学之所以称之为“软科学”,或者有人甚至质疑其科学性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个体差异化太大,影响的因子太多。其实从这本书里也能看出,大部分的样本数据有效性都在八成左右,很少有绝对正确的方式去应对。不过我们也要知道,任何一种药都不是100%可以有效的。科学本来就不是完备的。
因此即使是这本作为诊断医学的代表,也明确的指出“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设计一套严格的治疗计划,因为首先心理治疗是一门艺术,不允许生搬硬套,即便有可能设计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也未必满足人们所需。其次,心理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使用有实践依据支持的干预方法,还取决于很多难以描述的复杂因素。”
作为一本全面的资料手册,虽然中间涉及到很多的治疗取向,但是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作者是以认知治疗为主。而且中间几乎看不到精神分析的痕迹。会很好奇这本书在美国心理治疗领域的地位和应用的广度,这本书是不是能代表相应治疗体系在当前临床应用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个觉察就是针对任何的症状都不会只使用一种方法治疗。同时也没有一个方法可以治愈所有的症状。而且在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案里面,都会反复强调治疗同盟。治疗同盟我会觉得等同于咨访关系。而在这本书里的治疗同盟,很多的思路都是在借用卡尔罗杰斯的“人本”。而非常有趣的是,在50多年前,罗杰斯的“人本”恰恰是被主流诊断医学所诟病的邪门歪道。
同时还会看到精神类药物的使用,似乎越来越符合在《身体从未忘记》里面的介绍,精神类药物针对的是案主的内分泌,而并非症状本身。所以这本书也提到,药物在抑郁症里不一定是最好选择,甚至还不是第一选择。
还有一个觉察就是,对于诊断医学,特别是在心理学领域应用诊断医学,会发现任何一个症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你会花很大的力气去确认症状,甚至没法确认唯一的结果。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会看到,很多时候就是翻来覆去用同样的治疗方案去应对不同的症状。
这里就会有一个思考,我真的需要花这么多精力去背下所有的诊断标准吗?如果只是为了去贴一个标签的话。
最后,当又一次刷完了这上百种的“疾病”,我会觉得针对具体某种“疾病”如果是没有亲自体验和相应案主的接触是无法理解的。或者说就算你死记硬背下来其实并没有用,只用碰到了才知道。而你且还会养成习惯要硬套一个标签,因为这是“最全”的心理症状分类,里面总是能归类到。
其实我会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反而在最后的一部分,即介绍DSM-5改变后的差异和相应补充。当看到“在DSM-5中,原来的多轴诊断系统被无轴诊断系统替代”我心中是喜悦的,因为似乎能够看到趋势是将诊断的结构简化。
见过太多只会诊断不会应对的心理咨询师之后,坦率的说,对于诊断这部分其实内心是抗拒的。因此也非常认同DSM-5的思路,更多的从诊断的稳定性、一致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多考量的话,其实并不存在那么多非黑即白的诊断了。也许奢望一下,到DSM-7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心理学诊断治疗世界能够真的变一下,回归到治疗的初心上。
2018-11-20
附录:主要心理疗法
1、精神分析疗法
2、心理动力疗法
短程心理动力学疗法(STPP)
间接心理动力学疗法
人际关系心理疗法(IPT)
3、行为疗法
暴露疗法
反应阻止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行为激活疗法(BAT)
4、认知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CT)
认知行为疗法(CBT)
辩证行为疗法(DBT)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
5、人本体验疗法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格式塔治疗
过程体验/情绪聚焦疗法(PE-EFT)
夫妻关系提升疗法
加强夫妻关系疗法和动机会谈(MI)
6、其他治疗方法
阿德勒方法
存在主义心理疗法
正念减压疗法(MBSR)
整合性治疗方法
反诊断疗法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