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纯粹理性的去谈判 ——《高情商谈判》│ 书海遨游 No.19028

书海遨游 No.19028

教你纯粹理性的去谈判

——《高情商谈判》

推荐程度:**

(理性的谈情商本身就不理性)

原书阅读:352分钟

本文字数:1,447

本文阅读:5分钟

“每一种不同的取径方式,往往都是想要揭露出,某个我们所曾经忽略的、对于冲突过程的理解。”

关于谈判技巧,乃至沟通技巧的书已经是铺天盖地了,每本书的取径方式不同而已,都可以成为你改善的方向。而这本书选的路径是,“情绪”。

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谈判者”与“对谈判感兴趣的心理学家”的结合将情绪和沟通融合起来,用最通俗的语言来介绍如何更好的实现沟通的目的。

很不容易的是全书几乎没有用什么心理学的名词,偶尔一两个自己定义的概念也不会影响大家的理解。所以总体而言还是看起来很轻松的。只是会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这个心理学家到底专业不专业。

当然,每个人看书的取径目的也是不同,我主要还是想看看能够对我的沟通课有什么帮忙,就好比如何可以像作者是怎么铺排,怎么讲故事。坦率的说没什么收获。

从内容出发,作者想表达的两个观点在于,“主动出击”和“针对核心需求而非情绪”。

看上去书中都是在谈论各种情绪,书名也是高情商谈判,而最终作者要表达的却是“放下”情绪。其实这种“放下”更像放弃负面情绪,利用正面情绪,而不是和所有的情绪都能和平相处的这种放下。

就好像作者非常赞许的一个观点,“很多谈判者都认为谈判过程中最好保持纯粹理性。”这也许可以看成是一种作者想要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境界。很好奇的是,如果能够和情绪搞好关系,能拥有较高的情绪智力,还需要这样吗?

其实我有这些想法的主要原因还是在,看到书中在反复强调正面情绪的时候,不知道为何自己会有一些情绪上来。似乎有一个感觉,这本书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假设是,理智一定能战胜情感。做为一名“心理学家”在强调这点还真的是蛮特别的。直到看到一些对于认识“负面”情绪的略微补充,稍微平复了一些。这就是不同取径方式的区别,就连“情绪”这条路也会有不同的走法。当然也能看到自己是带着偏见去看这本书的。

都知道带着偏见是不利于接受新知识的,特别也不利于沟通。能够看到自己的偏见也许也是沟通中很重要的修行。当看到偏见以后,也可以帮助自己和作者更好的进行沟通。

就好像还是能看到一些可取之处,比如在“赏识”这部分,无论是赏识对方,被赏识,还是自我赏识,都还是会想到“正向意图”,作者这样包装一下阐述正向意图感觉会更加轻松柔和一些。

其实书中的核心内容都是基于作者在最初抛出的前提假设,即沟通过程的五大核心需求:“赏识、归属感、自主权、地位以及角色”。这是一个非常权威的观点,权威的关键在于,这不是真理,也没有论证,只是后续所有内容都是基于读者接受这个前提假设。

这是很熟悉的一种策略,“行业大师”们惯用的。于是好奇的关注了一下这位还不太了解的作者,罗杰·费希尔,貌似他还提出了“三思而后行”的费希尔法则。这里只是好奇一下,不知道在费希尔的思想体系中,有没有“再,斯可矣”。

前提假设这部分也许是作者最感性的一部分。或者把这本书可以看成是在借用一些感性的概念,最终还是用理性去沟通。或者可以说作者是在设计一套沟通前的准备工作,就比如想法(逻辑和辩论、观点)、感觉(情绪、核心需求)和行为(行动、努力)等一系列事先的准备。

当然如果按照作者如此按部就班的去准备,一定能达到很好的谈判结果,只是注意还是要回到一个基础,全程都要很理性,也许还要很理性的去应对沟通中很感性的环境。总体感觉对我个人的帮助不大,不知道是不是适合你。

2019-4-8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