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冬至养生,百病不生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那么从中医角度看冬至为何如此重要呢?
二十四节气其实包含了古人对天地阴阳变化的观察,先民用竖圭卧表观测日影,发现冬至当天日影最长,从冬至开始日影渐短,因此古人习惯把冬至当作阳历年的开始。阳气从春夏开始生发、生长,到秋冬转入收敛、闭藏,每年循环的起点就是冬至,所以有“冬至一阳生”之说。
阳气是生命力的体现,寻求温暖是人类的本能,古时候取火不像今天那么方便,在隆冬腊月里人们能够看到一丝阳气来复的征象便是莫大的欣慰,也许这就是冬至在人们心目中如此重要的原因吧。
但是受今年运气的影响,大雪节气并没有常年的寒冷,临近冬至而“阴极”之象没有显现,《黄帝内经》说:“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今年冬天不寒反温,寒水之气不足,相火之气有余,加之年运为土气不及,土不伏火,导致气候寒热不调,时而极热,时而极寒,另一方面,土气不及也易生湿,因此,近期发病的人大都具有湿火夹杂的病机。
首先,以上的气候环境给流感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在儿科是重灾区。由于今年相火之气有余,多数患儿起病时即出现发热、头痛,少见喷嚏、流涕、恶寒等表寒证候,故初起时可尝试使用小柴胡颗粒治疗,如不效或初起即表现为39℃以上高温的宜立即就医。发病期间,以居家休息为主,保持清淡饮食。未患病者应注意呼吸道卫生,接触过口鼻分泌物后应洗手,抵抗力差的避免在人群密集空间逗留。
在成人之中,因火性炎上,脾与肺同属太阴一经相通,故火邪易挟脾湿上干于肺而引起咳嗽,故近期咳嗽患者亦较前增多,大部分表现为咽痒、干咳,夜间咳嗽明显,痰少难咯或色黄黏稠,治疗上仍以小柴胡汤为主,针对湿热蕴肺可合用三仁汤或甘露消毒丹。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就提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所以,随时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来调适自己的生活起居和饮食,防止正气受损,邪气乘虚而入,是唯一可以在反常气候中保持自身健康的方法。针对大雪期间的气候特点,冬至节气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虽然目前气温已经下降,但运气格局未变,应避免过量进食煎炸香口食物,晚上避免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以免阳气不降,虚火上炎。建议可以适当喝一些桂花乌梅饮来帮助阳气敛降,预防虚火上炎。
第二、虽说“冬补三九”,但肉类较难消化,容易生湿留痰,对于咳嗽未愈或平素湿热体质、舌苔黄厚腻的人群应避免滋腻进补,防止湿火内生。
第三、气温骤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压波动。
第四、保护阳气,冬至当天开始进入数九寒冬,老人半夜起床,出门在外要防止受寒,注意颈、足及全身各大关节的保暖。
艾灸养生
冬至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此节气以高血压、肺气肿、呼吸道疾病、冻疮多发。该节气以养生以护阳气为主。
常用保健艾灸穴位建议:大椎、肾俞、命门、关元、神阙、照海。
每个穴位以15分钟为宜,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取穴方法:
🔷大椎:正坐低头,颈部最高的点(第七颈椎)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简易取穴法: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往上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肾俞: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2横指宽)。简易取穴法:双手自然叉腰,拇指在背后方向,四指位于腹部方向,大拇指尖处即为本穴。
🔷命门: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简易取穴法:如无明显肚子肥大导至下垂,本穴则位于正对肚脐的脊中。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4指宽)。
🔷神阙:位于脐正中。
🔷照海: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顺时养生,健康食养
素问健康为您提供专业节气养生定制方案
更多大雪节气养生方案请点击下图查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