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别,我们应该了解的知识和真相

  当下,各种奢 侈品引 领的时尚潮流一次又一次席卷而来。奢 侈品无极限。然而奢 侈品中的奢 侈品是什么?是艺术品;艺术品中的奢 侈品是什么?是古董;古董中的奢 侈品是什么?是玉器。玉器是中国古董中的开山笔祖,玩古玉成为当下一种时尚潮流。

  玉在琢制成器后,一般都具有三大特征,即半透明、颜色鲜艳、表面光亮。古玉器风化就是指玉经过久远而漫长的历史岁月后,不论是处于地下或是地上,都会因受沁或因氧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首先会变为不透明,即而颜色变淡失去光泽。再者是地下温度的不同,古玉内部产生的变化也不同,温度高,内部容易出现冻白现象,有鱼脑冻、鱼肚白等现象出现。温度的高低和高温时间的长短使古玉出现的冻白也是不同的,如果受热时间越长,越加剧白化。

  沁色的深浅、形状是鉴赏、也是辨伪的一大要点,需要提醒广大读者的是,不是所有的"出世古"都有沁色,而现在众多古玩摊上看起来天衣无缝的"古玉",是运用高新科技产品人工染色的产物。

  真品古玉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在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有人用高科技手段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需知晓真沁大多数有由深到浅的过渡色。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这两种情况下亦可以无沁。

  “远观其形”是指仔细观察古玉器的形态。古玉器给人的第 一印象往往是不仅具有老旧、古朴的包浆,而且又有鲜活神韵的外表。而现代的仿品在形态上相似真品,却缺少神韵。这和现代人的心浮气躁、缺乏耐心有一定关系。收藏爱好者要多看一些权 威人士的玉器著作,因为他们其中有很多人出自文物部门或博物馆,看真东西多,理论水平高。当然,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到各地的博物馆、省级文物商店去看看真品,也能提高鉴赏能力。逛古玩市场,也是我们的必修课,在那儿我们可以掌握现代仿品的变化情况,了解赝品才能体会真品的可贵。

  沁色看似神秘,实际上却是不难鉴识的,而且在实践中,也并不像陈性、刘大同讲的那样有那么多的种类。但是在具体鉴定时一定要心细如发,配合一定的工具,如强光灯、放大镜等,谨慎观察,并结合古玉器的玉质、器形、纹饰、雕工等综合鉴定。刘大同先生说:“玉器受地气,其各色之沁,皆由外而纳于内。”真的沁色都浸入玉的内部,与玉浑然一体。而假沁则多是浮在玉的表面,而且玉表也没有各种深浅不一的凹陷变化。如在石灰沁古玉上,往往有一圈参差错落的钙化的“包浆”,并可见未受沁处的玉质。在黑漆古古玉上,往往有根须般并有凹陷的沁痕,黑色中还会透出赭红色,迎光观察可见闪闪发光的晶点,俗称“苍蝇翅”。在钉金沁古玉上,器表会出现坑坑凹凹,好像被钉子钉过一样。在牛毛纹古玉上,可见“牛毛”是顺着一个方向呈一丝一丝状,而且有部分会有凹陷。在水沁古玉上,特点是沁色部分呈白色,而且异常干结。而蚀斑、蛀孔则是玉被浸蚀成斑斑点点和出现了孔洞。

  手感:是指玉对温度变化惰性的性质,常见玉料绝大部分是晶质集合体,有较好的传热性,所以手摸古玉,会有冰凉感。但有些仿品系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用手摸,很快冰凉感即消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