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的选择—化学制药工艺学19
1 溶剂效应
(1) 溶剂通过改变反应的能垒来改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2) 对于所有物种(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溶剂化效应都会降低其自身的自由能,区别是极性强的降低得多,极性弱的降低的少。
(3) 非极性反应溶剂效应小,极性反应溶剂效应大。
(4)相比于反应物,过渡态电荷增加,溶剂化效应更强,使过渡态自由能降低更多,反应在极性溶液中进行较快;
(5)相比于反应物,过渡态电荷减少,溶剂化效应更弱,使过渡态自由能降低更少,反应在非极性溶液中进行较快;
实例1
实例2
① 收率
② 化学选择性
③ 区域选择性
④ 立体选择性
2 溶剂分类
据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我们可以将溶剂分为4类。
第一类,非极性溶剂及不具有溶剂化正离子或负离子的极性极弱的溶剂,如,烃、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
第二类,具有溶剂化正离子能力的弱极性溶剂,如四氢呋喃(THF)、二甲氧基乙烷(DME)、脂肪族叔胺、吡啶等。
第三类,极性非质子溶剂,这类溶剂带正电荷的一端被分子中其它基团包围,无直接溶剂化负离子的能力,但是对正离子的溶剂化能力很强,如如,六甲基磷酰胺(HMPA),二甲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乙腈等。非极性质子溶剂对正离子有强的溶剂化作用,提高负离子的亲核性。如氟负离子在乙醇中是弱亲核试剂,但在DMSO中是强亲核试剂。
第四类,极性质子溶剂,这类溶剂能够同时溶剂化正离子和负离子,如水、甲醇、乙醇和氨水等。质子和极性非质子溶剂(介电常数ε>15)是以它们是否为氢键给予体来区分的。
3 溶剂的选择
(1) 考虑溶剂的物理性质对于反应过程的影响
① 反应性,一般情况下反应溶剂对于反应是惰性的。但有的反应溶剂可以作为反应试剂,如异丙醇可同时作为反应溶剂和还原剂。
② 极性,必须符合参与反应的物质溶解性要求。
③ 凝固点,对低温下进行的反应有限制。
④ 沸点,高沸点溶剂可以增加反应的温度范围,避免使用高压设备;低沸点溶剂在蒸馏过程中容易移除,但完全回收困难。
⑤ 闪点,使用任何闪点低于15 oC的液体必须考虑其可燃性。
⑥ 生成过氧化物,主要发生在醚类溶剂,密切监控,避免发生爆炸。
⑦ 黏度,黏度大的溶剂会减慢过滤速度,需要延长操作时间。
⑧ 与水的混溶性,与水混溶性差对后处理有利。
⑨ 共沸性,利用共沸除水可以干燥溶剂或者其他化合物。
⑩ 毒性,避免或限制有毒有害的溶剂。
(2) 保证反应效率(选择性和收率)。
(3) 兼顾溶剂成本、用量、回收套用和后处理的问题。
实例3
实例4
(Org. Process Res. Dev, doi: 10.1021/acs.oprd.9b0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