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李振龙:【红色之旅,也许我的前世就是一名红军战士】(散文)

三 秦 文 学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征文事项请点击:
《三秦文学》第二届 “情满中秋●月满圆”征文启事

红色之旅

也许我的前世就是一名红军战士

作者:李振龙

“国庆节”假日远游,我本想约我的同事们一道去香港、澳门一游,当我看到满街红艳艳的国旗猎猎,迎风翻卷,一股肃然起敬、爱国爱家爱自己的感觉在心灵深处由然而生,于是,打消了去港澳旅游的原计划。我决定去革命圣地,探寻和体验当年井冈山人民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那种艰苦卓绝、浴血奋战,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战斗激情和革命历史风貌,正是这种革命精神深深吸引了我,令我倾心向往。其实,这种对革命圣地特殊的“红色”感觉由来已久,如果像佛家说的人有六道轮回,也许我的前世就是红军战士吧!为了拓宽视野,追寻历史足迹,陶冶情操,我怀着一种对革命圣地无限崇敬的心情,只身向井冈山进发了。

到了井冈山已是天色向晚,薄雾缭绕,细雨潇潇,一股凉气袭来,实感有些寒意,我随着红色旅游的“热”流,步入这个神秘而遥远的红色地带。大家凭着对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敬仰的情怀,在导游的引领下,踏着暮色的雨径,来到了毛泽东主席战斗、生活过的旧居——茨坪。这是一个由土木结构建筑的深宅大院,外围土墙很高,两扇敞开的大木门,远远就能看见一院郁郁葱葱的松柏树象哨兵一样,在守护着几幢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旧房,院内的草坪上,一条条由青砖铺成的小路把绿绿的草坪分割成一块块多角形,象彩色拼图似的那么美丽、协调。一池碧水躺在房前不远的柏树下,格外清澈,远山近屋的倒影在微风明波中有节奏的飘荡着,气韵不凡。这就是我第一眼看到中国红军的摇篮,八十多年前在这里诞生的革命圣地,心里感到崇敬、钦仰、追慕。我们参观了“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中国共产党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同志旧居”、“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看到这些,使人难以相信,朱德、毛泽东当年闹革命时艰苦恶劣的情景,红军战士、干部每人每月仅五角钱的生活津贴费;怎样也想象不到红军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武器也只是老式步枪、猎枪加长矛大刀,在大于红军上百倍的正规武装敌军包围下,竟然破天荒地打了大胜仗,从而改写中国历史的战斗史诗就从这里开始,这是震憾世界军事辉煌史的伟大奇迹,也是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实写照。大家饶有兴致地忙着照像留念,而我环顾屋宇、若有所思,这就是1927年,毛泽东领导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这里重彩谱写了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战斗史诗,我情不自禁地在搜寻着古旧房屋的厅堂、庭院、步枪、长矛、大刀、马灯,望着这些既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展览品”,好像它们在娓娓诉说着那遥远的峥嵘岁月……

晚上,我入住在井冈山旅游招待所,灯火通明的楼阁厅台悬挂着一串串绚丽的彩灯,寂静之中,我凝望着窗外,搜索的目光在延伸。近处一大片松柏树林是那么的深邃,树林后的山峦迭嶂消失在黑暗的夜幕中,漆黑的世界里似乎蕴藏着一种深不可猜的神秘感和厚重感,几声归鸟凄厉之啼,惊破静静的夜空,把我从神秘之夜的思索中惊醒。这种异乡情调真有点“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的感觉。

昱日清晨,我们驱车蜿蜒而上,到了闻名遐迩的黄洋界,这是在中国军事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没有以天险奇伟的雄姿来婉拒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而是显现出婀娜多彩的身姿,披着云飘雾绕的素带,飘飘欲仙来迎接我们这些红军的崇拜者。来到山巅,一股晨风迎面吹来,被绿色植被过滤了的空气中夹杂着鲜花的芳香,格外清新、凉爽、沁人心脾。遥望四周,山峦叠嶂,尽收眼底;云海煮千峰,雾纱飘玉带;真有“会当临绝顶”超脱的感觉。听解说员说,当年红军在黄洋界只有一个营,而敌军则四个加强团的兵力,“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红军一声炮响,只见山头千旗挥动、万“枪”齐鸣,一片硝烟弥漫,喊声、杀声震天雷动,如临天兵天将,敌军以为红军正规部队扼守在此,胆颤心惊,三十六计走为上,“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井冈山保卫战以红军大获全胜,敌军溃退而告终。毛泽东闻讯大喜,连夜写了《西江月·井冈山》一首词,对井冈山黄洋界战役作了高度的评述和赞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为唤起工农千百万的不朽名著;朱德总司令也欣然挥毫献墨,“黄洋界”三个大字的石碑千秋万代矗立在山巅之上,为天下共瞻仰。

随后我又参观了当年红军前沿阵地,山头战壕有半人深,两米见宽,几十米长,估计是能容下两个排作战的掩体,也可能是掩蔽狙击手最佳射程的战地工事,可想像当时战事危急,红军战士们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观看到这里,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干脆纷纷跳下壕沟,摹拟着各种向下射击的姿势,感受一下战火的“洗礼”。

在当年那尊让敌军闻风丧胆的大炮旁,大家不约而同地围了过去,有位“红军”捷足先登上了炮台,这样,瞄准敌军的制动“炮手”,手挥指挥旗的“指挥员”迅速到岗,大伙配合默契,像模像样,真让人忍俊不禁,乐在其中。

看到擂木滚石阵,给人以严阵以待的态势,这个“阵”虽然原始了些,但它的设置的确犹如敌军头上悬着一座大山一样,稍有风吹草动,这座悬空的大山就会迎面砸下去,会把敌军砸成肉泥。所以,在擂木滚石阵的威慑下,敌人哪里敢轻举妄动。另外还有竹签阵,更是令敌人心惊肉跳,进退维谷。这些充分体现了红军的高超的智谋和惊人的胆识,同时也煅炼了一批红军军事骨干,为后来红军队伍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十多年过去了,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的老区人民经过多少次的战斗洗礼和不平凡的岁月,从井冈山这个革命的摇篮走向湘赣闽粤,又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延安革命圣地,因此,井冈山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这次参观,我们对井冈山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下的红军是英雄神勇、战无不胜的军队。同时也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珍惜现在幸福的时光,为祖国多做贡献。

岁月沧桑,人间巨变,而井冈山战斗雄姿没有变,他象一位久经沙场的巨人一样,在娓娓动听地给慕名而来的游人讲述着昔日的往事。在导游的建议和导演下,大家兴高采烈地穿上了红军军装,戴上了八角帽,系上皮带,别上了小“手枪”,在照相机前,活脱脱一个个红军指战员出现了,一个没有正式建制的“红军独立支队”在这里成立了。别说,还真有点红军的精神风貌呢!

如果当年红军看到这种情景,会怎么样呢!我现在装模作样能象当年红军的精神面貌吗?恐怕一时也说不准,一切尽在浮想之中。也许灵感一来,会猜测出一系列答案;也许终生都猜不出其中的奥妙来。

另外,这次井冈山红色之旅有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当年在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前线指挥员之一何挺颖,时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党代表,他与当时兼任十一师师长的毛泽东在一起并肩作战。何挺颖为何方神圣呢?据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纪念馆资料记载,何挺颖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何家湾人。想不到我们陕西老乡也是井冈山上的一位英雄人物,令老陕人倍感骄傲和自豪,这将成为本次井冈山红色之旅留下最珍贵的一眸。

(文中插图来源于作者)

作者简介

李振龙,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现在广东珠海市香洲区银桦路46号,拜博口腔医院工作。

点击“阅读原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1号作品】孙传志:【中秋赋】(附诗6首)

【三秦文学】忆江南 :【  江南晨曦 】(散文)诵读:梦锁清秋

【三秦文学】米兰花:【那一刻】(散文)

【三秦文学】清竹:【奢侈】(诗歌)

【三秦文学】风轻云淡:【合欢树】(诗歌)

【三秦文学】葛立荣:【边关情】(诗歌)

【三秦文学】雪晨:【阿娇】(诗歌)

【三秦文学】师建军:【人生四封信】(诗歌)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问:边士刚

顾  问:段恭让     朿宝荣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主  编:岭南鱼(鱼儿姐姐)

副主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崔启昌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姜建洲   毕廷娟  霍文宝

     张云峰   王敬军  谢 雷

     水云天     唐桂英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本期编辑:谢  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