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本佛经,我们阅读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
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其实阅读《红楼梦》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很多人是把它读佛经来读。
书中的每个主要人物命运无不饱含人生的各种哲理。每个人修行不同,其结局也不尽相同。我们观照书中每个人物,也像是看到自己历经一千次人生。
一.寺庙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修行所在
1.首先,看馒头庵苟且之事。书中作者对于寺庙庵一直看不惯,极尽嘲讽。
《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书中塑造了一个叫净虚的老尼。
作者很有意思,帮她取这个的名字也是寓意的,其谐音意为“全是虚的”。
她为了讨好有权有势的长安知府,答应给凤姐3000两银子让凤姐出面并假托贾琏的名义,给人写信逼迫女方接受聘礼。
最后拆散了先前的一对恩爱鸳鸯,导致两人殉情。
“人救一命胜过七结浮屠”,她却棒打鸳鸯,一害两命,这样的人怎么也能算是修行?再修一万年也不行,这与禄蠹无异。
2.再看清虚观的名利场。《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里,写了清虚观里的张法官道貌岸然样子,书中讲了他的几个称号:
先皇帝亲呼他为“大幻仙人”,当今皇帝封他为“终了真人”,王公贵族称他为“神仙”。他的道观已经变成权贵结交的场所,哪还是清静之地?
更为讽刺的是,他让下面给宝玉的贺礼,也就是他手下人的法器,竟然是“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安安,皆是珠宝穿贯,玉琢金镂,共有三十五件。”
要知道贾府是道观最大的“金主”,而且张法官也是荣国公的替身,所以他们才极力讨好贾母与宝玉。
一个清修的道观,怎么会到处散发出铜臭,一个个都像是势利眼,这哪还是修行,又能修行到哪里?清虚观,已不再是清修之地,就像是名利场。
3.最后看水仙庵连一块净土都没有。《红楼梦》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这一回是明显对比。
这本是凤姐生日这一天,贾母要求贾府上下都要为凤姐办一个风光的生日party。
但同时这一天,也是金钏投井自杀的忌日,但只有宝玉和玉钏知晓。所以,那一天一大早穿着素服只带着茗烟,跑了很远的地方准备去祭拜,但是没有香炉就来到了水仙庵来借。
原本只要个香炉,但老姑子却“连香供纸马都预备了来”。而更为令人疑惑的是,宝玉“命茗烟捧着炉出至后院中,拣一块干净地方儿,竟拣不出”。
这个水仙庵就这么脏吗?其实不是说它的环境卫生脏,而是指的是被金钱势力污染,没有一块是净土了。
因为他们讨好宝玉,只不过是她们经常去贾府化缘罢了。
二.吃斋念佛不一定就是修行
由于篇目关系,这里我仅用书中最典型人物妙玉来说明,而且我相信很多人读《红楼梦》时会读到自己的影子。
妙玉本是仕宦家的女子,只因生病怎么也治不好,后受一僧一道的点化,出家修行才能保住性命。
后来,父母早亡,一直师父带大,因为佛学修为很深,后来受王夫人的邀请,让她到贾家栊翠庵修行。
妙玉曾说过:“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意思是说人生无常、终须一死。她自号“槛外人”,意思是自己能超越生死,超出名利场。
那么,是不是就说明她修为的道行真的很深了呢?《红楼梦》第五回里的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就说明,妙玉并未四大皆空,而是尘缘未了,她素与惜春相好,惜春就说过:“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让我们看一下她的具体表现:
首先,她对刘姥姥的态度不好,说明她还有分别相。妙玉在人生当中有着非常明显的选择,她的分别相是最大的。
比如喝茶时,她单独把薛宝钗与林黛玉叫出来喝“梯己茶”,是因为她只喜欢薛林二人,一般人都看不起。
而且她洁癖要把刘姥姥喝过的官窑杯子都扔了,后来在宝玉的劝说下,把这个杯子才给了刘姥姥。
她的修为这方面连宝玉都不如,难怪宝玉笑她“常言世法平等”,却为什么给大家不同的杯子?
所以,她刚好又是一个最应该修分别相的出家人。
《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众生一律是平等的,不应当区别对待。
我相信妙玉一天可能念经很多次,可是刘姥姥用过的一个杯子她都不要,这个分别相何其严重。
其次,她情缘未了,暗恋宝玉。书中说:“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她那么洁癖的人,还把她用过的杯子给宝玉用,况且在那个封建时代又是出家之人,这样做无论哪一条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后面还写妙玉生性孤傲,谁都不敢叨扰她,对谁也不搭理,但宝玉来求梅花却是有求必应。
宝玉生日时,她也以“槛外人”自居给他发生日贴。“妙玉访惜春,二人下棋。宝玉观棋,妙玉心动面红。棋罢,邀宝玉同行。”这些都说明,她都动了春心。
这连其他人都看出来了,贾环说:“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她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了”。
最后,给妙玉修行“补课”。正是因为妙玉尘缘未了,修行没有到家,书中把她没有修行到的,也让她全补上了。
贾母出殡晚,她前来与惜春对弈,终被贼盯上。于第二天夜里被贼抢走后凌辱,想把她卖身青楼,最后宁死不屈,遭贼杀害。
这样的结局,就是让我们知道,人的修行应当是全方位的,而不是有区别、有取舍的。
她作为一个出家人没有修行到位,最后作者也补上这一课,也照应了前面“欲洁何曾洁”,“终陷淖泥中”。
三、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
就像是蒋郧先生经常说的那样,他说宝玉其实是佛,他天生有怜悯之心。他看不得世间女子受苦,经常想替她们去受苦,这是菩萨才有的大慈悲。
但是他开始却没有出家,但却一样是在修行。
而《红楼梦》里,一直有佛家的因果报应关系,比如凤姐一生精明,最终误了卿卿性命,结局如此之惨,令人扼腕痛惜。
而她生活中不经意时,曾无心接济了一个乡下刘姥姥,却最后帮了一个大忙,让她的女儿巧姐得以善终。
所以,每次阅读《红楼梦》,我都当作是一场修行,也在提醒自己:不要以为,那些整天在寺庙里吃斋念佛的人就是在修行,说不定有的还不如我们。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在家都能修行,修心不修口,不要过于图那个形式。
所以,我们生活中阅读《红楼梦》就是最好的修行,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