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日新创雨季造林新模式 60万株成活超90%
记者李东顺
本报讯延续了几十年的太行山冬春季造林的传统做法如今受到挑战。来自省城的退休干部吕日新创造出一套太行山区雨季植树造林新模式。他率领井陉县洞阳坡村民三年栽树60多万株,成活率超过90%,受到林业专家高度评价。
|
本月10日,在洞阳坡八里沟边,正在指挥植树的吕日新边擦汗边向记者介绍了他植树的经验。他说,治理荒山要依山治山,适地适时栽树。他认为,太行山区的冬、春季正值北方干旱季节,不适宜大规模植树,在冬春栽下的树木,大多会因干旱而在雨季来临之前枯死。而七八月是我国北方的雨季,雨量充足,树苗栽下后不用浇水也易成活。在实践中,他摸索出一套营养袋育苗技术,即在春季时在阳坡上挖沟覆膜育苗,将树籽或插条植入装有营养土的塑料袋中,沟上面再覆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待育好苗后,在雨季时连营养袋一起植上山。由于营养袋保水保肥,栽入坑中易成活。三年多来,他利用这一套方法已经在洞阳坡栽植香椿树十几万株,连翘40万株,柿子和桃等经济树木10万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河北省林业局一位专家曾专门单独到山上数树苗,数了450棵树仅发现4棵死苗,下山后他连称“了不起”。
吕日新是原省职业病防治所所长,2001年3月,他从干部岗位退下来,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承包了洞阳坡村7000亩山场,建立了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如今,“十年九旱少收成,山高路陡难出窝”的这个山村已经发生巨变。3座斜拉钢索桥横跨三条山涧,12条永久性索道和13条临时索道结成一个索道运输网,3.5公里盘山育林路横亘在山腰。村民靠育苗和植树人均收入2000多元。今年,邻村卢庄村也将自己的3000亩山场承包给吕日新治理。
正在植树的洞阳坡村民牛彦华说:“几十年来,俺村也栽过不少树,但都是春天栽,结果大部分都旱死了,雨季栽树这个法子就是好,成活率高。这样下去,两年后俺村就成富村了。”“今年春天,俺们园区又育苗38万株,到年底,在万亩园区可实现植树100万株,绿化荒山9000亩的目标。”吕日新十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