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诊断学】

22

08、愿我们深入交流,成为学习型朋友!

20

06、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 

18

04、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

15

04、乾道·坤道·中道——建立在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实践判断基础之上的策略整合

06

04、 心境静·思考深——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是人生的两大必修课

05

04、点化(6)深度思考:弘扬传统文化,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10

03、养生的本质是文化修养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维方式

04

03、实践的艺术取决于思考的技术——您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24

12、欢迎参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实践判断的思维测评    如果请您做谋士,您如何处理这件事?

22

12、人生的“加、减、乘、除”

工作上,要善于用加法;生活上,要善于用减法;

学习上,要善于用乘法;享乐上,要善于用除法。

文化诊断学

22

08、愿我们深入交流,成为学习型朋友!

一种混乱的文化繁荣和浮躁的思想活跃带给人们的不是知识和智慧,而是真理迷惑和价值迷失。为此,我们开创并力行一门新型学科:文化诊断学。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观念五花八门,多元文化乱象环生,如果不具有对文化的分析、诊断、驾驭能力,很可能被形形色色的错误观念和腐朽文化迷惑心智,成为不健康文化的牺牲品。

文化诊断学以培育和提升人们对文化的分析、诊断、驾驭能力为主旨。然而,要提高分析、诊断、驾驭文化的能力,必先提高思考力水平;要提高思考力水平,必先反思思维方式……有鉴于此,文化诊断学站在改善思维方式和提高思考力水平的特定视角,培养人们对文化的分析、诊断和驾驭能力。具体体现为:

(1)建立思维体系的完整性。

(2)形成思维方式的完善性。

(3)培养思维的对象化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文化的驾驭。驾驭文化本质上是驾驭创造力;驾驭创造力本质上是驾驭自我;驾驭自我本质上是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曹政钧多次强调“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创造力、思考力、对象化”决定了文化诊断学的基本定位:

(1)创造力——文化诊断学以创造力为核心,培养人们分析文化、诊断文化、驾驭文化的能力

(2)思考力——文化诊断学针对思考、思想、思维,从思维体系完整性程度和思维方式完善性程度上,进行文化分析和文化诊断,进而提高人们的思考力水平。

(3)对象化——文化诊断学对文化产品(对象化产物)进行分析和诊断。人作为文化的对象化产物,对人进行文化意义上的分析和诊断,进而驾驭自我、达到对自我的文化改造

20

06、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

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思想上的痛苦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正是为了解除这些痛苦,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医药学、心理学、文化诊断学。

如果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医药学可以提供帮助;心理出现健康问题,心理学可以提供帮助;思想文化出现健康问题,文化诊断学可以提供帮助。对此曹政钧在《当代中国思维状况的系列报告》中对真理迷惑、价值迷失、思维混乱、思想痛苦等文化亚健康现象进行了论述和解答,并指出身体、心理、思想在健康上的统一性

身体疲劳会导致心理疲劳,心理疲劳会导致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减退,情绪抑郁,进而出现消极退让,无所作为、浑浑噩噩、精神颓废等思想性的疲劳和文化病态。反之,健康的文化能克服精神颓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合理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充满着希望和美好憧憬的思想能克服精神空虚,进而使身体充满健康活力和文化创造力。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不但与环境有关,而且与心理活动有关。认为忧伤肺、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中医临床对此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述:

忧伤肺:  肺主皮毛。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悲忧伤肺还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导致的皮肤病上,如: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喜伤心:  过喜的异常情志会导致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亢奋欲哭等症状,还会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暴喜伤阳,心神涣散,中医称之为“喜中”。

怒伤肝:  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发怒时还可能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可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

恐伤肾:  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

思伤脾:  表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力对喜、怒、惧、忧、思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和控制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身心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但文化诊断学认为,喜、怒、惧、忧、思虽然是心理活动,但它们常常是由于外界的客观事实和矛盾纠纷引起的,有一定的客观属性。如果仅仅采用主观的方法强力控制、竭力忍耐、长期压抑,有时候适得其反,这样不但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加剧对身心的伤害。因此,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回避问题的心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同样的事情,由于思维方式和思考力水平不一样,心理反应强度、承受能力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进而对人的健康影响也不一样。比如范进中举,考中了举人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范进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过度兴奋,导致癔症。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讨厌的人和事,有人能够做到心态平和,宽容大度。有人则大动肝火,火冒三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即使有人劝解也没有用。我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不是我不想忍,是因为忍不住;不是我不想忘记,是因为我无法忘记;不是我喜欢生气,而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此,文化诊断学进一步指出,人的心理活动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存在必然关系,当思维体系不完整、思维方式不完善的时候,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很难释怀,因而会导致心理问题——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办法并不完全取决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还取决于提高思考力水平和改善思维方式,以及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1)因为“想不开”,所以忧郁,长期积累,导致“忧伤肺”。当提升了自己的思想高度,就能够化解现实中的具体矛盾,就不存在想不开的问题了。所谓思想高度,就是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包容胸怀和战略眼光——如果掌握了价值思维方法论,思想高度就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就不会出现想不开的忧伤。

(2)因为“看不透”,所以“想不通”,如此就会思虑过度。长期积压,导致“思伤脾”。雾里看花、思维模糊、逻辑混乱会制约人的思维速度,出现看不透和想不通的困惑——如果能够掌握文化诊断学的十字口诀,就能迅速梳理思路,增强思维速度,培养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思路清晰了,逻辑理顺了,思维速度也就增强了,遇到事情就不会出现看不透和想不通的困惑。

(3)因为“忍不了”,所以愤怒,长期积压,导致“怒伤肝”。之所以“忍不了”与一个人的思维广度有关。如果眼界开阔,能够多角度看问题,就不会钻牛角尖,也就不会局限在一件事情上而怒气冲天。

(4)因为“禁不住”,遇事过度兴奋,导致“喜伤心”。之所以禁不住与思维深度有关,浮躁、浅薄、缺乏城府的人遇到变故没有定力”,容易兴奋过度。如果掌握了时空扫描的思考方法,就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进而看清楚事物的矛盾关系和利害背后的联系性和价值制衡关系。一旦看问题深刻了,全面了,就不会有“禁不住”的肤浅和浮躁。情绪稳定,思想深刻,心态安详,就不会产生“喜伤心”。

(5)因为“放不开”,所以担惊受怕,长期积压,导致“恐伤肾”。之所以放不开,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过分看重利害得失就会放不开,即使一些很小的利害得失也会提心吊胆。其实,有利必定有弊,其中存在制衡关系和矛盾转化。如果掌握了制衡规律,就能够看清楚利害之间的价值平衡,即使处在危险的环境中,也能够化险为夷。有了这样的自信,就不会出现“放不开”的担惊受怕。……

总之,养生不但要从身体和心理上修养自己的精、气、神,也要从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思维速度上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进而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形成科学的实践方法、建立有效的执行体系,从而更好的解决互联网时代的真理迷惑和价值迷失。

18

04、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

——“道”的普遍规律决定“德”的基本法则

曹政钧

认识“道”产生智慧,遵循“道”产生德行,由此产生道德并逐渐形成规范体系。道德=道理+德行。道理指的是对世界普遍规律性的认识,德行是遵守客观规律办事的基本法则。首先需要做到“知道”然后才能“遵道”。“知道”需要智慧,“遵道”需要德行,因此,智慧和道德是统一体。

智慧的最高境界是道德——无论是智慧或者道德,“道”都是先决条件。“道”是对世界规律性的认知和归纳,是一切事物的决定性力量;“德”受制于道,是实践主体的价值升华。《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通过把握“道”的普遍规律提升科学思维水平,进而通过价值思维和应变思维把握“德”的基本法则,在“知道”与“遵道”的统一性关系中培养人们的思考力、执行力、意志力。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道”是世界普遍规律性的认识,“德”是实践的基本法则——对于“道”的普遍规律性,我们可以从内部结构、外在联系、矛盾运动、发展过程四个主要方面具体把握;对于“德”的基本法则,文化诊断学主张以“诚”为根本,通过乾道·坤道·中道三种基本方式具体把握。 “道”的四个方面我们又可以用12个普遍规律进一步具体化,“德”的三种把握方式我们在思考力教程中将通过《乾道·坤道·中道》这篇文章展开专题讨论。在此,我们先解释“道”的12个普遍规律。

一、从内部结构把握“道“的普遍性

(1)结构的有序性:整体部分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结构优化组合的基本状态,也是结构完整性的表现特征之一。

(2)结构的无序性:整体部分之和——整体小于部分之和是结构混乱、系统内耗的基本状态。比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3)结构的机械性:整体=部分之和——集合体之内的个体缺乏有机联系,仅仅表现为数学意义上的量变关系。

二、从外在联系把握“道“的普遍性

(4)制约制衡关系(制衡规律)。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状态,并构成制约关系。多方面、多种作用力的制约关系会构成制衡体系,出现动态平衡,并在循环圈中形成稳定性和规律性。

(5)价值平衡规律(绝对价值)。一个对象在一组相对性关系中表现为正价值,必定会在别的关系中表现为负价值。有好必定有坏、有利必定有弊、有生必定有灭,由此形成价值平衡。在普遍联系的意义上,一个对象正价值与负价值的总和永远等于零,而它们的正负对比永远等于'1’。由于存在是绝对的,其价值也是绝对的,由此形成绝对价值。

(6)价值正负对比(相对价值)。事物的存在是一个整体,然而又有自己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时位关系上,任何事物都能够在价值上进行比较,区分价值的大小和正负,由此形成相对价值。

三、从矛盾运动把握“道“的普遍性

(7)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同一性和对立性,形成对立统一。

(8)质量互变规律。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

(9)否定之否定规律。向对立面的转化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这种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

四、从发展过程把握“道“的普遍性

(10)时空制衡规律。事物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化关系,并构成价值平衡。例如: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磨刀上花费的时间可以转化为砍柴的效率,并构成时空统一体。

(11)因果关系定律。任何事物的存在既是原因,也是结果。在普遍联系中产生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形成认识过程中必的然性和偶然性。

(12)过程定律。一个过程的结束,并不等于下一个过程的开始;一个阶段的结束,必然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

以上12个普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把握“道”的普遍性,也是文化诊断学拓展思维深度训练的核心理论。对此,有读者来信说:“曹教授,读您的《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请问,具体如何把理论转化成实践?”

我回信说:一种想法,如果能够在逻辑上讲得通,就能够发展成一套理论。而一种想法或者一套理论要转化为实践,不仅仅在于逻辑上的必然,还在于是否满足实践的现实条件——即不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也包括天时、地利、人和等外部环境。

理论属于认识方式,实践属于把握方式。理论的奥秘在于“道”,实践的奥秘在于“德”。理论有理论的价值,因为它发现了一种逻辑和必然(因果关系),也就是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理论价值不能替代实践价值——正如方法不能代替行动。在实践中仅仅只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掌握系统化的操作技术,并以“诚”为根本,将操作技术转化为严谨的过程控制。如果分不清理论、技术、操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把知识理论与操作技术混为一谈,就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困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把理论和实践作为对象化过程,并总结了对象化过程的“三部曲”:

第一部:理论化 简单的事物中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道理,复杂的道理往往借用了简单的形式。在没有进入实质性的行动之前,把简单的事情理论化有利于拓展思维。通过理论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和系统化,甚至穷尽心智,登峰造极,其目的就是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第二部:技术化 如果思考不深刻,认识就肤浅,会导致头脑简单。如果行动不简便,工作就繁琐,会导致效率低下。能否将思考上的深刻和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便和效率,其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然后根据着力点构建一套行为程序或运作流程。通过着力点,根据现实的相对性条件,把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条理化、流程化、标准化,计量化。一旦进入实质性的实施过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有利于行动。

第三部:艺术化  必须把握好操作的角度、力度和适度,在操作过程中将技术标准与主体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在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三维结构中,达到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

在这里,理论是一门哲学,技术是一门科学,操作是一门艺术,能够将它们融会贯通的,就是文化诊断学要培养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文化诊断学建立了一套关于实践的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即:它既是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实施)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结构统一;也是角度、力度、适度、量度关系的价值权衡。这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就是《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通过81个逻辑环节要讲述的具体内容。需要这套教材并参加在线学习交流可通过电子邮件领取《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说明》。邮箱: 553556476@qq.com  如有问题,欢迎咨询。

查看全文

15

04、乾道·坤道·中道

——建立在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实践判断基础之上的策略整合

文化诊断学:曹政钧

真理,顾名思义是真实的道理——也就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或科学思想——真理的根本是“真”。然而,即使是真理,人们对它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判断和选择。那种符合时代需要、符合价值判断和实践判断的真理(思想)通常会得到弘扬,那些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条件下不符合时代需要和实践判断的真理(思想),通常会受到压抑和排挤。因此,真理在实践的意义上常常需要接受价值判断的筛选。

判断是真理的认识形式,建立在真理的认识形式之上,文化诊断学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判断方式: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实践判断。

所谓事实判断,指的是对事物真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一个人的事实判断能力取决于科学思维水平。所谓价值判断,指的是对事物价值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做出的主观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取决于价值思维水平。所谓实践判断,指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实际事务的判断方式和决断能力。实践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是通过角色把握,根据实践需要和现实条件对力度、适度、量度、角度关系的领悟、分析、把握和判断。一个人的实践判断能力取决于应变思维水平。事实判断(科学思维)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真”,其哲学基础是本体论;价值判断(价值思维)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善”,其哲学基础是价值论;实践判断(应变思维)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度”,其哲学基础是方法论。

正确判断是真理的构成要素,也是增强思考力和改善思维方式的认知基础。建立在各种判断基础之上而形成的策略整合,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进而构成一套实践哲学。例如《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属于事实判断,“君子自强不息”属于价值判断。那么,如何在策略上达到这种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有机整合,从而在方法论上形成一系列关于“乾卦”的实践判断?下句“地势坤”属于事实判断,“君子以厚德载物”属于价值判断,那么,如何在策略上达到这种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有机整合 ,从而在方法论上形成一系列关于“坤卦”的实践判断?

乾,至刚至阳;坤,至阴至柔,由此产生乾道和坤道两种不同的基本策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经》主张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上善若水、有容乃大;道法自然、寡欲无为……从而在方法论(实践判断)上把坤道精神讲述得淋漓尽致。在当代,《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要求明确目标,立即行动;积极有为,刚键威猛;雷厉风行,依法办事。通过81个逻辑环节的缜密思考,把“天时、地利、人和、事顺”分析得深刻而且自成系统。从而在方法论(实践判断)上把乾道精神讲述得淋漓尽致。在真理的意义和价值的筛选上,如果说坤道适合传统人治社会,那么,乾道更适合现代法制社会。

乾道和坤道分别代表至刚和至柔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其中,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中庸之道。如果说乾道的事实判断是“天行健”,坤道的事实判断是“地势坤”,那么如何正确理解中庸之道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进而在方法论的意义上构建一系列关于“中道”的实践判断?

思考题:

(1)作为实践判断,中庸之道在方法论上有哪些显著特点?

(2)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首先需要掌握至刚至阳的乾道,其次需要掌握至阴至柔的坤道,然后还需要掌握中庸之道。请问,乾道、坤道、中庸之道分别适合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使用?

(3)今天,传统人治模式依然存在,现代法治模式并不完善,那么,乾道、坤道、中道如何进行策略整合?

06

04、 心境静·思考深

——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是人生的两大必修课

【1】

一般人追求“快”,那是因为内心的浮躁。当思想水平达到较高境界的时候,就会追求一种“慢”,那是因为内心的淡定。

追求“慢”并不是懈怠,而是追求“天人合一”状态下的舒缓,是主体与客体在节奏和“频率”上的协调,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踏实和稳健。这里所说的“慢”指的是一种有节奏感的实现过程。对此曹政钧说:“人生是一个丰富的体验过程,并不是单向度地实现目标。”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代竞争社会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心态浮躁,人们只知道一个劲的向前冲,却不知道如何安静下来,去领悟“静能生慧”和“以静制动”的道理。

【3】

如果把学习基础知识比作“画龙”,那么,思考力培育就是“点睛”。“画龙”不“点睛”,即便是“龙”也是缺乏创造能力的“死龙”和“瞎龙”。有很多人缺乏的就是“点睛”之笔,尽管他们接受了很好的高等教育,也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能力和品德并不优秀,事业上也很平庸。

【4】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能力取决于知识、思考、行动的相互作用,其中思考力最为关键!

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任何知识的价值都无法与自己的思考力相媲美。思考差之毫厘,行动失之千里。因此,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强思维速度——建立思维体系和改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非常关键,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5】

要想改善思维,必须调整心态;要想调整心态,必须改善思维。思维和心态好像人的左右腿,要想左腿前进,必先迈出右腿;要想右腿前进,必先迈出左腿。

一个人一旦心态浮躁,其思考力水平和理解力水平都将跌落在常人之下。心境静,思考深!请问: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您能否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或者深度思考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

【6】

文化诊断学特别强调三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思考力的提升、行动力的增强、意志力的磨炼。并且,思考一旦产生“力”就能够促使能力(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思考力、行动力、意志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然而,必须有一种精神驾驭这三种基本能力——这就是“诚”。假如离开了“诚”的驾驭,单纯提升思考力有可能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7】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心、诚意、诚信是道德的基础,也是一个思考力求学者必备的文化素质。

对学习如果有诚心,对事业就会有诚意,对人也就会有诚信,有了诚心、诚意和诚信,做人就会很踏实。因此只要用一个“诚”字,就可以考察一个人为学、为事、为人的基本方式,也可以判断出他学习的决心,以及取得的事业成就。

【8】

今天是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必须增强自己的思考力,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必须增强自己的行动力,才能在竞争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必须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承受各种竞争压力和事业上的风风雨雨……

日益激烈的竞争表明,仅仅依靠应试教育得来的一纸文凭,无法面对竞争的挑战。竞争迫使人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以获得精神上的优势,并需要通过行动,将精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9】

思考力是由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思维的对象化三个方面决定的。其中,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思维广度的统一性决定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统一性决定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并且,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组成思维的三维结构。

如果以科学思维为横轴,价值思维为纵轴,二者统一能组成思维的平面坐标。如果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应变思维,就形成了思维的三维结构。思维处于一维结构的人容易认死理、钻牛角尖;思维处于二维结构的人容易脱离现实、纸上谈兵;思维处于三维结构的人,考虑问题周密严谨、圆慧通达。

理论能否向实践转化、知识能否转化为能力都与思维的三维结构密切相关。为此,文化诊断学创立了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学习和运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可以促使思维方式趋向完善。

【10】

如果思考不深刻,认识就肤浅,会导致头脑简单;如果执行不简便,工作就繁琐,会导致效率低下。能否将思考上的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便,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然后立足着力点构建一套有效行为程序。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通过“时空扫描”帮助人们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深刻的科学道理,使思考更加缜密和完整。同时,《文化诊断学行动力专辑》通过构建“诚”的行为体系,使思考上的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练,并通过目标分解和过程分解等方法,化解执行难度。

【11】

所谓事实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真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事实判断能力取决于科学思维水平。

所谓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价值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做出的主观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取决于价值思维水平。

所谓实践判断能力,指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实际事务的判断方式和决断能力。实践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是根据实践需要和现实条件对力度、适度、量度、角度关系的领悟、分析、把握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实践判断能力取决于应变思维水平。

事实判断(科学思维)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真”;

价值判断(价值思维)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善”;

实践判断(应变思维)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度”。

既要理解它们各自的差别性,又要理解它们的统一性,这是把握智慧曲线三维模型的关键,也是改善思维方式的要旨。

【12】

智慧的个性是“圆通”;道德的个性是“方正”,能否将二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一个人的应变思维水平和实践判断能力。

对此曹政钧多次告诫读者:应变思维必须以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为前提,只有建立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基础之上的应变思维,才能圆慧通达。为此文化诊断学重点论述了真理一元化贯通;情理法贯通、理论与实践贯通,这三个贯通是通往“圆慧通达”的桥梁。

【13】

做人要“方正”,做事要“圆通”。事实上,中国文化是倡导“圆通”的,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国人变得很“圆滑”。由“圆通”到“圆滑”仅仅一字之差,却导致了文化的本质差异。这一字之差,就是因为应变思维失去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两个前提导致的。

【14】

在战略意义上格局决定成败;在战术意义上细节决定成败。战略需要理论来把握,战术需要技术来实现。

实践也是一个对象化过程,其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即:它既是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实施)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结构统一;也是角度、力度、适度、量度关系的价值权衡。这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就是《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通过81个逻辑环节要讲述的具体内容。对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总结了思维与实践对象化过程的三部曲:

第一部:理论化——简单的事物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道理,复杂的道理往往借用了简单的形式。在没有进入实质性的行动之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利于深入思考。通过理论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和系统化,其目的是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第二部:技术化——通过着力点,根据现实的相对性条件,把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条理化、流程化、标准化,计量化。一旦进入实质性的实施过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有利于行动。

第三部:艺术化——选择好实践的角度、力度、适度、量度,在操作过程中将技术标准与主体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在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三维结构中达到主客体关系的对象化统一。

其中,理论需要有哲学高度,技术需要有科学深度,操作需要有艺术角度。理论是一门哲学,技术是一门科学,操作是一门艺术。能够将它们融会贯通的,就是文化诊断学在线学习要培养的思考力

【15】

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方式是不一样的。增长知识需要阅读,增强能力需要锻炼。阅读在于多,阅读越多知识量越丰富。思考力作为一种能力锻炼,关键在于“精诚和精一”。

有鉴于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用时空扫描拓展思维深度;用制衡理论延伸思维广度;用价值思维方法论提升思想高度;用文化诊断学“十字口诀”增强思维速度;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和思维一体化改善思维方式……

【16】

静能生慧——做人要追求简单心态;动要生智——做事要追求缜密思考。做人要领悟“大道至简”的道理,做事要把握“细节决定成败”的方法。由此形成:用简单的心态做人,用简练的方式做事,用缜密的方法思考。

事实上,简单或复杂并不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的思考力水平和思维方式。任何简单的事情如果能深入思考,系统分析,全面考察,都能够发现其中隐藏着深刻而且复杂的科学道理。比如说:苹果落地。任何复杂的事情如果能站得高看的远,以一种宏观的方法把握关键,抓大放小、提纲挈领,复杂的问题也能够变得简单。比如说:大道至简。

当一个人思考力增强了,思维方式改善了,他就能以一种简单的心态把握复杂的事物,也能用缜密的思考从事简练的行为。

【17】

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如果我们需要把实践升华为执行的艺术,那么其先决条件是,需要有一套缜密的思考技术。

对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用27个逻辑环节分析目标合理性;用27个逻辑环节分析方法可行性;用27个逻辑环节分析执行有效性。81个环节在逻辑上的统一性,构建出一套系统而缜密的思考技术。为此推荐阅读《创业者要学会一体化思考》。

【18】

理论能否转化实践,思维能否趋向完善,关键是应变思维。

应变思维存在因变和自变两个基本层面。因变——随机应变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的能力;自变——以不变应万变体现的是定力和以静制动的能力。建议点击阅读《如何理解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然后参加思考力在线博弈训练。

05

04、点化(6)深度思考:弘扬传统文化,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1)弘扬传统文化,指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文化糟粕。

(2)哪些是优秀传统文化?哪些是文化糟粕,取决于当代社会的判断方式——也就是说,当代人的理解方式决定了传统文化是优秀抑或是糟粕的价值判断。

(3)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代人的理解方式是当代社会矛盾关系的体现,从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人群他们各自对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其中的内容不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确定。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是一个伪命题。例如:三纲五常是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它是优秀的?还是糟粕?有人认为它是优秀文化,有人则认为他是封建糟粕。

请问:弘扬传统文化,是不是一个伪命题?欢迎参加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思维训练,我们将运用文化诊断学技术对此作出科学解释。

查看全文

10

03、养生的本质是文化修养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维方式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不但与环境有关,而且与心理活动有关。认为忧伤肺、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中医临床对此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述:

忧伤肺:  肺主皮毛。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悲忧伤肺还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导致的皮肤病上,如: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喜伤心:  过喜的异常情志会导致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亢奋欲哭等症状,还会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暴喜伤阳,心神涣散,中医称之为“喜中”。

怒伤肝:  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发怒时还可能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可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

恐伤肾:  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

思伤脾:  表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力对喜、怒、惧、忧、思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和控制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身心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但文化诊断学认为,喜、怒、惧、忧、思虽然是心理活动,但它们常常是由于外界的客观事实和矛盾纠纷引起的,有一定的客观属性。如果仅仅采用主观的方法强力控制、竭力忍耐、长期压抑,有时候适得其反,这样不但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加剧对身心的伤害。因此,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回避问题的心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同样的事情,由于思维方式和思考力水平不一样,心理反应强度、承受能力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进而对人的健康影响也不一样。比如范进中举,考中了举人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范进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过度兴奋,导致癔症。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讨厌的人和事,有人能够做到心态平和,宽容大度。有人则大动肝火,火冒三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即使有人劝解也没有用。我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不是我不想忍,是因为忍不住;不是我不想忘记,是因为我无法忘记;不是我喜欢生气,而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此,文化诊断学进一步指出,人的心理活动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存在必然关系,当思维体系不完整、思维方式不完善的时候,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很难释怀,因而会导致心理问题——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办法并不完全取决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还取决于提高思考力水平和改善思维方式,以及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1)因为“想不开”,所以忧郁,长期积累,导致“忧伤肺”。当提升了自己的思想高度,就能够化解现实中的具体矛盾,就不存在想不开的问题了。所谓思想高度,就是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包容胸怀和战略眼光——如果掌握了价值思维方法论,思想高度就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就不会出现想不开的忧伤。

(2)因为“看不透”,所以“想不通”,如此就会思虑过度。长期积压,导致“思伤脾”。雾里看花、思维模糊、逻辑混乱会制约人的思维速度,出现看不透和想不通的困惑——如果能够掌握文化诊断学的十字口诀,就能迅速梳理思路,增强思维速度,培养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思路清晰了,逻辑理顺了,思维速度也就增强了,遇到事情就不会出现看不透和想不通的困惑。

(3)因为“忍不了”,所以愤怒,长期积压,导致“怒伤肝”。之所以“忍不了”与一个人的思维广度有关。如果眼界开阔,能够多角度看问题,就不会钻牛角尖,也就不会局限在一件事情上而怒气冲天。

(4)因为“禁不住”,遇事过度兴奋,导致“喜伤心”。之所以禁不住与思维深度有关,浮躁、浅薄、缺乏城府的人遇到事情没有“稳当劲”,容易兴奋过度。如果掌握了时空扫描的思考方法,就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进而看清楚事物的矛盾关系和利害背后的联系性和价值制衡关系。一旦看问题深刻了,全面了,就不会有“禁不住”的肤浅和浮躁。情绪稳定,思想深刻,心态安详,就不会产生“喜伤心”。

(5)因为“放不开”,所以担惊受怕,长期积压,导致“恐伤肾”。之所以放不开,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过分看重利害得失就会放不开,即使一些很小的利害得失也会提心吊胆。其实,有利必定有弊,其中存在制衡关系和矛盾转化。如果掌握了制衡规律,就能够看清楚利害之间的价值平衡,即使处在危险的环境中,也能够化险为夷。有了这样的自信,就不会出现“放不开”的担惊受怕。

……

身体疲劳、心理疲劳、精神疲劳(困惑)是导致抑郁情绪的根本原因,也是亚健康的第一杀手。养生的关键在于养神,精神饱满能克服心理空虚,进而使身体充满活力和韧性。如果不知道养神与养生的关系,单纯的锻炼身体反而会加剧身心疲劳,出现精力消耗,这种锻炼反而有害身体健康。尤其是在心情郁闷和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锻炼身体,更容易造成对健康的伤害。养生在本质上属于文化修养,即不但要修养自己的精、气、神,也要从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思维速度上改善思维,调整心态,把握自我,进而更好的解决互联网时代的真理迷惑和价值迷失,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竞争和社会生活。

热度(2)查看全文

04

03、实践的艺术取决于思考的技术——您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实践的艺术取决于思考的技术——您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曹政钧说:“用简单的心态做人,用简练的方式做事,用缜密的方法思考。如果我们确认实践是一门艺术,那么思考则是一门技术”。对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运用27个逻辑环节分析价值目标的合理性;运用27个逻辑环节分析实施方法的可行性;运用27个逻辑环节分析组织执行的有效性。81个逻辑环节构建思考技术的系统性,其中科学思维决定实践的技术水准;价值思维、应变思维、以及对“诚”的把握能力,决定实践的艺术水准。

查看全文

24

12、欢迎参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实践判断的思维测评

如果请您做谋士,您如何处理这件事?

——欢迎参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实践判断的思维测评

(一)引言

所谓事实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真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事实判断能力取决于科学思维水平。

所谓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价值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做出的主观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取决于价值思维水平。

所谓实践判断能力,指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实际事务的判断方式和决断能力。实践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是根据实践需要和现实条件对力度、适度、量度、角度关系的领悟、分析、把握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实践判断能力取决于应变思维水平。

事实判断(科学思维)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真”;

价值判断(价值思维)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善”;

实践判断(应变思维)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度”。

既要理解它们各自的差别性,又要理解它们的统一性,这是把握智慧曲线三维模型的关键,也是改善思维方式的要旨。只要有思想碰撞,必定有智慧成长,作为文化诊断学的思维测评案例:如果请您做谋士,您如何处理这件事:

(二)案例

  齐桓公讨伐鲁国,鲁国人不敢作战,于是向齐国发出请求,希望订立盟约,成为齐国的附庸。齐国答应了鲁国的会盟请求。

  鲁庄公与曹刿怀揣宝剑,前去参加齐鲁两国的盟会。盟会上,鲁庄公突然左手抓住齐桓公,右手拔出宝剑说:“鲁国都城现在离边境只剩五十里,已经没有生路了,同样是死,就让我死在你的面前。”

  管仲急忙上去护驾,曹刿手按宝剑挡住说:“现在两位君主另做商议,谁都不许上去!”

  鲁庄公对齐桓公说:“归还鲁国的土地,在汶水封土为界,互不侵犯,不然就与您同归于尽。”

  对于突来的变故,齐桓公吓得不知所措。在鲁庄公和曹刿的胁迫下,齐国答应在汶水之南为界,跟鲁国订立了盟约。

脱离了险境的齐桓公恼羞成怒,打算不还给鲁国土地,并准备讨伐他。当时,齐桓公举行朝会,商讨起兵之事。大臣们各抒己见,有主张出兵讨伐的,也有主张归还鲁国土地的,各种观点,争论不休……

(三)思维测评

如果请您当谋士,您如何处置这件事?请将您的回答发到文化诊断学邮箱。根据您的回答我们将对您的实践判断能力进行思维分析,并为您提供改善思维方式的合理化建议。您可以根据以下提示进行选择(赞成打√),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充分反映你的思维特征,一定要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一):以受到胁迫为由,撕毁盟约,起兵伐鲁( );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将盟约置之不理,既不归还鲁国土地,也不起兵,拖延( );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开列国外交,谴责鲁国破坏会盟信义,要求鲁国赔礼道歉( );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履行承诺,归还鲁国土地,自认倒霉( );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齐国承认自己是侵略行为,原谅鲁庄公和曹刿,并履行承诺( );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阅读《当代中国人思考力状况的分析报告》

22

12、人生的“加、减、乘、除”

工作上,要善于用加法;生活上,要善于用减法;

学习上,要善于用乘法;享乐上,要善于用除法。

心境静·思考深

——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是人生两大必修课

【1】

一般人追求“快”,那是因为内心的浮躁。当思想水平达到较高境界的时候,就会追求一种“慢”,那是因为内心的淡定。

追求“慢”并不是懈怠,而是追求“天人合一”状态下的舒缓,是主体与客体在节奏和“频率”上的协调,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踏实和稳健。

这里所说的“慢”指的是一种有节奏感的实现过程。对此曹政钧说:“人生是一个丰富的体验过程,并不是单向度地实现目标。”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代竞争社会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心态浮躁,人们只知道一个劲的向前冲,却不知道如何安静下来,去领悟“静能生慧”和“以静制动”的道理。

【3】

静能生慧——做人时追求简单心态;动要生智——做事前追求缜密思考。

做人要领悟“大道至简”的道理,做事要把握“细节决定成败”的方法。由此形成:“用简单的心态做人,用简练的方式做事,用缜密的方法思考”。

【4】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能力取决于知识、思考、行动的相互作用,其中,思考力最为关键!

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任何知识的价值都无法与自己的思考力相媲美。思考差之毫厘,行动失之千里。因此,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强思维速度——建立思维体系和改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非常关键,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5】

要想改善思维,必须调整心态;要想调整心态,必须改善思维。思维和心态好像人的左右腿,要想左腿前进,必先迈出右腿;要想右腿前进,必先迈出左腿。

一个人一旦心态浮躁,其思考力水平和理解力水平都将跌落在常人之下。心境静,思考深!请问: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您能否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或者深度思考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吗?

【6】

认识“道”需要智慧;遵循“道”需要品德。为此文化诊断学特别强调三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即:思考力的提升、行动力的增强、意志力的磨炼。并且,思考一旦产生“力”就能够促使能力(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思考力、行动力、意志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然而,必须有一种精神驾驭这三种基本能力——这就是“诚”。假如离开了“诚”的驾驭,单纯提升思考力有可能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7】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心、诚意、诚信是道德的基础,也是一个思考力求学者必备的文化素质。

对学习如果有诚心,对事业就会有诚意,对人也就会有诚信,有了诚心、诚意和诚信,做人就会很踏实。因此只要用一个“诚”字,就可以考察一个人为学、为事、为人的基本方式,也可以判断出他学习的决心以及可能取得的事业成就。

【8】

今天是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必须提升自己的思考力,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必须增强自己的行动力,才能在竞争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必须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承受各种竞争压力和事业上的风风雨雨……

日益激烈的竞争表明,仅仅依靠应试教育得来的一纸文凭,无法面对竞争的挑战。竞争迫使人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以获得精神上的优势,并需要通过行动,将精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9】

思考力是由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思维的对象化三个方面决定的。其中,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思维广度的统一性决定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统一性决定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并且,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组成思维的三维结构。

如果以科学思维为横轴,价值思维为纵轴,二者统一能组成思维的平面坐标。如果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应变思维,就形成了思维的三维结构。思维处于一维结构的人容易认死理、钻牛角尖;思维处于二维结构的人容易脱离现实、纸上谈兵;思维处于三维结构的人,考虑问题周密严谨、圆慧通达。

理论能否向实践转化、知识能否转化为能力都与思维的三维结构有关。为此,文化诊断学创立了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学习和运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可以促使思维方式趋向完善。

【10】

如果思考不深刻,认识就肤浅,会导致头脑简单;如果执行不简便,工作就繁琐,会导致效率低下。能否将思考上的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便,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然后立足着力点构建一套有效行为程序。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通过“时空扫描”帮助人们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深刻的科学道理,使思考更加缜密和完整。同时,《文化诊断学行动力专辑》通过构建“诚”的行为体系,使思考上的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练,并通过目标分解和过程分解等方法,化解执行难度。

【11】

所谓事实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真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事实判断能力取决于科学思维水平。

所谓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价值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做出的主观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取决于价值思维水平。

所谓实践判断能力,指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实际事务的判断方式和决断能力。实践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是根据实践需要和现实条件对力度、适度、量度、角度关系的领悟、分析、把握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实践判断能力取决于应变思维水平。

事实判断(科学思维)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真”;

价值判断(价值思维)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善”;

实践判断(应变思维)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度”。

既要理解它们各自的差别性,又要理解它们的统一性,这是把握智慧曲线三维模型的关键,也是改善思维方式的要旨。

【12】

智慧的个性是“圆通”;道德的个性是“方正”,能否将二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一个人的应变思维水平和实践判断能力。

对此,曹政钧多次告诫读者:应变思维必须以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为前提,只有建立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基础之上的应变思维,才能圆慧通达。为此文化诊断学重点论述了真理一元化贯通;情理法贯通、理论与实践贯通,这三个贯通是通往“圆慧通达”的桥梁。

【13】

做人要“方正”,做事要“圆通”。事实上,中国文化是倡导“圆通”的,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国人变得很“圆滑”。由“圆通”到“圆滑”仅仅一字之差,却导致了文化的本质差异。这一字之差,就是因为应变思维失去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两个前提导致的。

【14】

实践是一种对象化过程,其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即:它既是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实施)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结构统一;也是角度、力度、适度、量度关系的价值权衡。 这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就是《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通过81个逻辑环节要讲述的具体内容。对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总结了思维与实践对象化过程的三部曲:

第一部:理论化——简单的事物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道理,复杂的道理往往借用了简单的形式。在没有进入实质性的行动之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利于深入思考。通过理论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和系统化,其目的是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第二部:技术化—通过着力点,根据现实的相对性条件,把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条理化、流程化、标准化,计量化。一旦进入实质性的实施过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有利于行动。

第三部:艺术化——选择好实践的角度、力度、适度、量度,在操作过程中将技术标准与主体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在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三维结构中,达到主客体关系的对象化统一。

……

在战略意义上格局决定成败;在战术意义上细节决定成败。战略需要理论来把握,战术需要技术来实现。其中,理论需要有哲学高度,技术需要有科学深度,操作需要有艺术角度。理论是一门哲学,技术是一门科学,操作是一门艺术。能够将它们融会贯通的,就是文化诊断学在线学习要培养的思考力

【15】

思考力培养犹如练习游泳,仅仅在岸上观察动作和模仿姿势是不够的,必须在水中亲身体验。

为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用时空扫描拓展思维深度;用制衡理论延伸思维广度;用价值思维方法论提升思想高度;用文化诊断学“十字口诀”增强思维速度;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和思维一体化完善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收录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中,需要《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并参加系统的思维训练,可通过电子邮件领取《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说明》。邮箱caozhengjun2008@163.com    553556476@qq.com  联系人:曹政钧   曹军

【16】

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思考力取决于知识结构和信息量;知识在于“格物”(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

也就是说,文化活动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创造力取决于思考力,思考力取决于知识,知识取决于“格物”,格物产生的知识又将成为文化发展的基础。由此,形成了文化创造活动的决定和被决定、制约和制衡的关系。

思考力是对知识的否定之否定,从而剔除关于知识的认识偏差和理解僵化,达到思维与存在的高度统一;创造力是对思考的否定之否定,从而剔除思考过程中的主观幻想和不切实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文化是对创造活动的否定之否定,从而剔除创造活动中的破坏性因素,使创造活动体现出必要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进而使创造活动达到道德层面和文明层面上的高度统一。由此,形成了文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在知识量、思考力、创造力、文化活动四个环节组成的制衡关系中,思考力是一以贯之的。因此文化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在于培育思考力。

【17】

如果把学习基础知识比作“画龙”,那么,思考力培育就是“点睛”。“画龙”不“点睛”,即便是“龙”也是缺乏创造能力的“死龙”和“瞎龙”。现在有很多人缺乏的就是“点睛”之笔,尽管他们接受了很好的高等教育,也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能力和品德并不优秀,事业上也很平庸。

【18】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在物理学上“力”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思考力同样也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大小 ——思考力首先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的知识和信息量(大小),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产生相关的思考活动。一般情况下,知识量和信息量越大,思考越加具体、全面和完整,从而决定了思考的维度和广度。

方向 ——我们这里所说的思考有别于妄想和幻想,而是一种有目的性和有计划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考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也就是思路——体现为目的性、方向性和一致性。漫无目的地思考难以发挥强有力的思考力,常常会把思考引进死胡同,导致思路夭折和无果而终。目的性、方向性、一致性和价值导向决定着思考的角度和向度。

作用点 ——必须把思考集中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这样的思考就会势如破竹。如果找不准思考的着力点,就会精力分散、思维紊乱、胡思乱想,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现象。思考就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浮光掠影,无法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思考在作用点上的集中性程度决定着思考的强度和力度。

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用什么具体方法把握思维过程中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为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重点介绍了时空扫描——如果掌握了时空扫描,就能够拓展思维深度,进而有针对性地丰富关于思考对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其次介绍了价值思维方法论——如果掌握了价值思维方法论,就能够提升思想高度,进而以价值导向梳理思路,确立合理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然后是制衡规律——如果掌握了制衡规律及其分析方法,就能够延伸思维广度,找准思考的作用点,进而使思考集中在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上……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