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建筑看格但斯克
张永朋
日落时分的海神通信与市政厅钟楼。
圣玛丽亚教堂与皇家礼拜堂。
金门与皇家大道。
格但斯克,波兰北部的海边城市。历史上跌宕起伏,这里一度富甲波罗的海,也曾经是东欧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这里中世纪的气质格局和尼德兰风格的建筑很容易让人一眼着迷。
格但斯克,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被誉为“波罗的海的明珠”。城市形成于10世纪,在中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波罗的海地区十分重要的航运和贸易中心。18世纪,因为贸易和战略位置,这里曾多次在波兰和普鲁士(德国)之间易主,也曾经两次“独立”成为“自由市”。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第一枪就是在格但斯克莫特拉瓦河口的西盘半岛打响的。格但斯克首当其冲更是被夷为平地,几乎从地图上抹掉。
如今看到的格但斯克是战后经过多年精心重建修复的。航拍时可以看到老城既有中世纪的古城格局和风貌,但整体看上去似乎又非常的新,充满了年轻和活力。新的建设也规划得非常和谐,很难想象当年的惨况。我在市政厅翻拍到一张二战后的废墟场景,真是恍如隔世。
尼德兰建筑风格的由来
格但斯克的精华集中在老城的广场附近和莫特拉瓦河的两岸。核心区域西起前门、高地门和金门三个连着的古城门,经过宽阔气派的皇家大道、地标市政厅和热闹的长广场,一直到东边的绿门。这一段是格但斯克最为繁华热闹的商业步行街,也是建筑最为精致的地方。
走在皇家大道和长广场上,你会发现沿街的建筑立面都是“高高瘦瘦”的,色彩装饰各异但“身材”都差不多,排列在一起既有整齐感又富有变化,看上去特别舒服。如果你去过荷兰,可能会有些好奇,怎么这里跟阿姆斯特丹那么像呢?
中世纪时,格但斯克属于“汉莎同盟”,与同盟中尼德兰地区(荷兰+比利时)的城市是关系十分紧密的贸易伙伴,贸易的同时带来深刻的文化交流。在大航海时代,荷兰走在世界的前列,格但斯克的文化也因此受尼德兰的影响非常大,最明显的就体现在城市的建设上。从16世纪中叶起的一个世纪里,格但斯克就由尼德兰的建筑师重新规划设计过,尤其是长广场及周边一带的重要建筑几乎都是按当时的荷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修建的。由于格但斯克也曾长期断断续续地受普鲁士的统治、影响,建筑风貌原本也有不少德国的元素。二战后人们一方面尽量按中世纪的原貌重建,一方面又刻意去除掉德意志元素,只保留了原有的荷兰风格,所以如今的格但斯克老城反而更像一个血统纯正的中世纪荷兰小镇。
市政厅红色大厅的壁画。
市政厅内的雕刻。
市政厅与钟楼
长街远望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精美的哥特式建筑市政厅及其钟楼,与圣玛丽亚教堂一样都是醒目的砖砌建筑。市政厅最初建于14世纪,16世纪由荷兰设计师加入文艺复兴式的风格。它经历过数次火灾,二战中更是几乎被炸毁,战后小心翼翼地按原貌重建。如今是格但斯克历史博物馆,里面介绍了格但斯克自14世纪以后的历史。
东欧很多城市的市政厅大都平淡无奇,但格但斯克市政厅的装潢却非常精致华美,尤其是里面的红色大厅(Red Room),展示的画作雕刻多是四五百年的历史文物。二战前格但斯克不少重要的文物被偷偷藏了起来,因此躲过了轰炸。馆内还展出几幅二战结束后废墟状的格但斯克老照片,堪称触目惊心,对比如今浴火重生的城市,你会觉得和平年代真好。市政厅的钟楼也是必爬的,你怎么忍心错过这座美丽城市的天际线呢?
航拍市政廳钟楼与皇家大道。
老城内还有不少精美的建筑和如画的街景,反正不大,慢慢地转可能会发现一些小惊喜。比如金门旁边不远的“火药库”,也是由市政厅的建筑师设计的,你要是看到如此金光闪闪华丽丽的文艺复兴式建筑,绝对想不到是用来存放军火的。当然现在硝烟不再,如今是一座美术学院的校舍。
圣玛丽亚教堂
位于老城中心的圣玛丽亚教堂和市政厅钟楼一样都是最为引人瞩目的建筑。若是登上市政厅的钟楼,你可以直面这座宏伟的大教堂。当然,我用无人机航拍视觉可能要更震撼一些。
作为格但斯克的信仰中心,圣玛丽亚教堂彰显了这座城市的雄厚财力。从1343年起花了160年才建成,成为世界最大的砖砌教堂。比起很多西欧的大教堂,它的内部可能相对要简约单调,教堂内也藏有一座天文钟,固然是没办法与布拉格老城那举世闻名的钟媲美,但免去人挤人的困扰,也可以细细观赏钟面上刻划细微的图形。教堂的塔楼是老城里最高的建筑,可以俯瞰到市政厅和莫特拉瓦河的壮美景观,只不过你得爬405级台阶。
从圣玛丽门进入琥珀街。
圣玛丽亚教堂东侧的琥珀街。
在老城里很多街上都能看到教堂哥特式的外观。圣玛丽亚教堂的北侧还有一座精美的皇家礼拜堂,因为个头太小很容易被忽视。巴洛克风格以及红绿配色十分抢眼,尤其是与哥特式圣玛丽亚教堂形成鲜明的对比。重点是在长街遥望两个教堂特别好看!礼拜堂前面有个欢乐的小喷泉,四角各有一只姿态不一的威武铜狮镇守,夏天时常有小朋友在此戏水,特别热闹。
圣玛丽亚教堂的东侧有一条非常有名的琥珀街,不到200米长,两边清一色的全是琥珀店。波罗的海地区盛产琥珀,占全球80%以上的产量。格但斯克则有“琥珀之都”的美誉,琥珀工艺水准享誉世界。当然这种东西水很深,而且真假难辨,一般来这里最多只能长长见识。不过就算不买琥珀,这条颇有古风的老街也非常吸引眼球,尤其是以圣玛丽亚教堂为背景,特别有画面感。琥珀街的另一头是通向莫特拉瓦河畔的圣玛丽门,夕阳时分光线透过这个门洞的场景尤其好看。
圣玛丽亚教堂顶上俯瞰市政厅与长广场。
长广场
长广场被誉为欧陆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周边华丽的富商宅邸比肩而立,这是老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广场上有座小巧精致的海神喷泉特别引人瞩目,喷泉上海神波塞冬铜像的造型威武且栩栩如生,堪称完美。铜像自1549年起就立于此地,象征着这个这个港口城市与大海的紧密联系。二战前铜像跟城里很多宝贵文物一样被偷偷藏起来得以保护,战后才重新安放于原地,弥足珍贵。
海神铜像身后的几栋房子是老城中最为精美的建筑之一,外立面从色彩、图案、塑像,以及房顶的设计都精致得让人惊叹。正中间那栋哥特式兼具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叫亚瑟堂,中世纪时是商会活动要地,因此也修得特别华贵,如今与市政厅一样是历史博物馆分馆之一。
长广场除了建筑精美和周边遍布酒吧餐馆之外,时常有街头艺人在此表演。尤其是傍晚时分光线美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拍人最好看。长广场尽头是一点都不绿的绿门,那是一栋文艺复兴式的华丽建筑,曾经是波兰君主宫殿的一部分,相当气派。因为现代的火车站和机场都在老城的西边,所以一般游客抵达古城多是先到西边的金门。但在古代,绿门才是老城的正门,波兰的皇室贵族可以直接从都城华沙乘船来到绿门前,然后从这里进入格但斯克。如今的绿门上面是国家博物馆,下面有四扇大拱门。若是从拱门下看长广场和市政厅,特别美。拱门下同样经常有街头艺人演奏,我一天里经过几次,每次都是不同的人在表演,时刻吸引着游人围观聆听,好几次还堵塞“交通”。日落时遇到的一位非常帅的小伙子在拉大提琴,极其陶醉地倾情演绎。
清晨时分的长广场
绿门下的街头艺人。
莫特拉瓦河畔
绿门外便是莫特拉瓦河,这条运河曾是这座城市的命脉,当年的商贸帝国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千帆过尽繁华落,往昔风流已不再。但如今这里依然有着格但斯克颜值最高的建筑风景组合,甚至在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可能也难出其右。站在绿桥上遥望,河西岸的连排古建筑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各栋建筑风格不一,可能年代都不同,却都那么和谐统一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想不出更贴切的描述,反正就是让人无比惊艳,哪怕在阿姆斯特丹也找不到同样好看的场景。
河畔建筑中最为特別的是那座头重脚轻的黑色建筑,那是始于14世纪欧洲最古老的港口起重机。中世纪时,人们靠着木结构的齿和轮铁链辅以人力来装卸重物,这座巨大的起重机便象征着格但斯克古代的航海商业文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如今是一座海事博物馆,也是城市的地标。
河的东岸是相对较新的区域,有不少精品酒店,还有专门的游艇区域,一看便是高档社区。我在河两畔反复走过好几次,景致都特别让人享受。当然我最推荐的时刻是清晨无风的时候,可以看到完美的倒影,但前提是你得一大早爬起来。
长广场上的精美建筑。
傍晚时分沿着河畔漫步,两岸游人如织,河中更有各种水上活动,充满趣味。沿河的商铺多是各种酒吧餐馆,赏着漂亮的河景用餐当真无比惬意。河畔有小码头可以买票坐船游览观光,比较热门的是前往西盘半岛的观光之旅,往返2-3小时。西盘半岛是二战爆发的地方,如今是个纪念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