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故乡之旅(旁白提要) 2024-04-27 19:13:53 字幕:(淡入)告别故乡之旅(淡出)场景:上海夜景,字幕:2021年春,上海;(淡入)序(淡出)场景:上海和黑龙江的镜头,筹备会,厨房:程庆民在忙碌着准备饭菜,饭桌上继续讨论行程,个人的准备情况:余建新夫妇在准备行李,徐东明夫妇在准备行李,白桦林,窗外雨景旁白:故乡,是出生地,也是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一个人可能居住过很多地方,但其中最让他思念的,便是他的故乡。三团的上海知青正在筹备故乡之旅,他们要回到当年生活过的地方——千里之外的黑龙江边。再去看看,那片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土地,知青都会用“魂牵梦绕”来形容那片土地。人的思念,到了这般的眷恋,听的人都会被感动。上山下乡的农村,知青们通常叫它“第二故乡”,以别于他们出生的城市故乡。其实,在他们又回到城市之后,他们当作故乡来思念的,已经不是城市,而是农村。在他们意识里,那就是故乡。三团,是这些上海知青当年所在单位的番号。除了屯垦,还有戍边。这是他们与插队知青的区别。当年如果战争真的来临,他们就是冲在最前面的人。所以,他们是知青,也是战士。其他知青之间关系是“插友”,而他们的关系,则是战友。撤销番号时,徐东明是三团的副团长。当年,随着上山下乡的浪潮,他们来到黑土地;后来,潮水退去,他们又回到城市。但是,那里的天地灵气,乡土气息,已经化入了他们的筋骨,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在他们心里,黑土地的情愫,就像一枚向日葵的种子,发芽,长叶,长高,长出葵花。那葵花,向着北方,向着它来时的方向,向着它的故乡。葵花望乡,是游子在思念;葵花盛开,则是知青们的返乡季。知青们一次次地聚集,一次次地回去,像向日葵追日,也像鲑鱼洄游——再远,也要回去,一直游到尽头,那个它们出生的地方。回去,很像旅游,但又不是旅游,比旅游多了些感情上的东西:急切和好奇。想早点看看,故乡那曾经住过的老屋。这次回去,是一年前开始筹划的,筹备会已经开了十次。总有事情要提醒,总有安排要落实。这样的会议,多在余建新、程庆民夫妇家召开。一边在开会,一边就要准备饭菜了。这时,一般都会有女战友自动帮厨。每当开会的时候,余建新总是很自然地在忙着拍摄。在他参与的所有活动中,他的记录,是最全、最详实的。本片包括筹备会在内的许多场景,就是他拍摄的。没有他提供的视频,本片在此处的叙述,将会失去对位画面,就会显得很不协调。筹备会的大部分讨论,都在围绕着安全问题进行。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72岁,不能有半点闪失。程庆民是医生,自然是随队医生的不二人选。从那一刻起,她的心就开始悬了起来,直到踏上回程,才敢放松下来。工作和任务在一项一项提出,又被一项项地落实,直到大家都认为妥帖。就连谁睡上铺、谁睡下铺,甚至连当天进站乘车的细节,都按各人的身体状况做好了安排。这样的年龄,这样的旅行,还是有些冒险。但是,即便这样,也还是要回去。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有组织地回去了。所以,这次故乡行,也就有着不同以往的、告别的意味。行程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告别程序,但是,有许多次,他们已经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并称自己这是“最后一次”了。此行之后,他们中的多数人,将因为身体条件和年龄方面的原因,不会再回去了。所以,对这些人来说,如同与故乡永别。永别故乡是什么滋味呢?可能会使自己突然意识到很多......会有更加深沉的珍惜和怀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故乡道永诀。“白桦林里的青春”,我们还会再相见吗?想到这些,在回访的兴奋里,不觉中又多了些若隐若现、挥之不去的感伤。字幕:(淡入)知青情(淡出)音乐:《绿皮火车》场景:火车站,匆匆的(人群)脚步,站台上等待出发的绿皮火车旁白:火车站是旅行的开始,也是知青们的走入社会的开始。50多年前,绿皮火车将他们送向远方,带着他们的稚嫩的身心,和家人的思念。若干年后,又是绿皮火车送他们回到城市,已经是成熟的体魄,还有那黑土地的印记。对于绿皮火车,他们也比同时代的人,多了些独特的感受和情怀。场景:行进的火车,车厢内,兴奋地交谈,修饰横幅,晚上的会餐,沉默的独处,窗外掠过的景物旁白:回访之旅,坐上火车,让人兴奋,大家有说不完的话。还有一些没忙完的事情,也搬到了车上来干。(会餐)这场景非常熟悉:当初下乡的火车上,就是这样的氛围。大家都把自己带的好吃的拿出来,一起享用,就像上学时的夏令营。现在,同样的场景再现,犹如昨日,又恍若隔世。50多年中,他们自己也记不清坐过多少次绿皮火车,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境况和心情。对于他们来说,绿皮火车就像人生的剧场,每一次,舞台都相同,但剧情却不尽一样。然而,无论“剧情”怎样变化,每次“演出”,他们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知青的顽强,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奋斗。身后都是蹉跎,前路都是奋斗。黑土地记住了他们的贡献,回城市又开始了新的奋进。(场景:前门大碗茶,拉三轮运货)当年知青下乡,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他们又一次以苦干的姿态,投入到历史的转折,推动着时代的前进——不管身后留下多少沧桑,前进的脚步都不曾停顿……场景:哈尔滨火车站,接风宴,热情的哈市战友们,相互拥抱、促膝交谈的个别场景(待定),台上热情的讲话,默默忙碌的战友(端茶倒酒,连合影都没有)音乐:......歌曲《贝加尔湖畔》、《往日时光》旁白:哈尔滨的战友们从接站开始,就让所有回访团成员,全程感受到,战友情谊的真诚和炽热......(台上热情洋溢的讲话......)青春的友谊,永远那么纯洁——就是“老乡见老乡”的那种亲切。(默默忙碌的战友)有些人没有用语言讲出他们内心的感受,但是,如果你留意,同样可以在他们每一次地来到你的身边,为你添水,倒酒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你的真诚。这种默默地表达,更令人感动!但往往,我们却在聚会中忽略。(相拥而泣的镜头)情到深处相拥而泣。是什么让她们,涌出这般悲喜交加的泪花?黄浦江不可能与松花江相遇,但江水却在海洋相聚;上海和哈尔滨不可能相遇,但上山下乡却让知青,在黑土地上相会。人生的缘分,让他们在那里,相识相交,一生一世。“人生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50年前后的相聚,怎能不想起当初的岁月?蹉跎又蹉跎,沧桑又沧桑,但那又都是美好的时光——只因为有了你,“岁月”才变得闪亮。那年的雪,那年的雨,那年的云,那年的月。那些年的我们,在一起走过。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也在一起幻想。那些年的我们,在一起成长。一起长大,一起成熟,又在一起告别了那个特殊的岁月。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人生最好的年华,我们在一起,经历了我们最美的时光。我们共同走过青春岁月,同室之交、同食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所有这些,结成我们间牢固的情谊。字幕:(淡入)故乡土(淡出)场景:黑龙江,黑土地,白桦林,大豆地,抬木头,砖窑旧址,扫墓,旁白:这就是那片土地,那条江。江水还是那样的流淌,田野还是那样的广袤。好像在等待我们,亲切而深沉。一眼望不到头的大豆地,勾起了知青们当年的记忆。那时收豆子,一人一垄,弯腰挥镰。一根垄几里地,中午在地中间吃饭,饭后接着干。直到天黑,才能到头。若想站直歇歇,都要慢慢起身,生怕动作太猛,会把小腰撅折。这记忆是那么的深刻,因为,它确实是一件挑战极限的工作。有些人,更是爬着完成的任务。没干过那活儿的人,不会有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甚至都难以置信。(参观农机站,各种先进机械)不回来看看,很难体会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对于知青们来说,同样深刻。(上山伐木,归楞,抬木头装车,抬木头雕塑,重新体验 ),(音乐:号子声)当年还有一种活儿,从另一个方向同样挑战着知青们的体能极限。那不是怕不怕“腰折”的问题,而是怕不怕“折命”的问题了。重新体验一下吧!当年可绝对不是这样的表情。(场景:砖窑,砖窑旧址)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缺木头,自己上山砍,缺转头,自己盖砖窑。你看看:不是去采购,不是去求人,而是自己造。这豪气,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多么相似。(徐东明在看照片)这就是当年的知青们建造的砖窑,徐东明是突击队的队长。半年的工作量,他们两个月就干完了。大家都是咬着牙干,用肉体拼石头,皮开肉绽,是最累的活。现在想起,那也应该算是一种极限,一种惨烈。因为下雨路不好走,也因为时间太紧,徐东明只好取消了去找砖窑的行程。在回到城市之前,徐东明在那里结了婚。爱人在卫生队工作,所以,家就安在卫生队。这次,他又回到这里,寻找老屋。(徐东明家的旧址)这是徐东明家的旧址,也是一片破败。这里本是幸福温馨的小巢,如今却是这般景象。想起往日情景,看到现在的样子,不免心生凄凉。()别的回访团团员也在访问旧址,有的居然连房子都找不到了。他们的感触,比徐东明更甚,除了凄凉,还有失落。留个痕迹还有念想,把你想念的东西,从你的记忆中抹去,会有一种莫大的无奈。江没变,土没变,只有人在变。人发展了,经济就发展了;经济发展了,人的生活就会发生变化。人富了,就要盖房子。老房子碍事,总是会拆掉盖新的。理是这个理,只是我们被这些“巨变”给惊着了,一时不能适应。(一架山,江边,女知青墓)1970年春,这里发生了一次沉船事故,六位女知青在乘船返回连队途中,遇到风浪倾覆,魂归黑水,长眠于此。()来这里祭奠,也是他们行程中的安排。此前,他们还到了小河西的知青纪念碑。纪念碑和六女知青墓,是三团知青回访的地标。所以,三团的各地知青回访团,都会来这两个地方:纪念,祭奠。(找路,拔草)去墓地的路很难找,并且很难走......墓地上长满了荒草,不知上次来人,是何年?更不知今后来人,是何日?(悼念仪式)知青们已老,总会有一天,将承受不住旅途的艰辛。多年以后,墓地会不会化作泥土、消失殆尽呢?场景:黑龙江边的大五家子,开阔的江岸,江边公园旁白:三团是由农场改制过来的,后来又改回原来的农场——红色边疆农场。(江边,公园,别墅)这里原来是个连队,现在是场部所在地。看得出,已经城市化,都是楼房。虽地处偏远,但却有着大城市难得的静谧,是个适合休闲的边陲小镇。大江东去,凭栏远眺,气势浩瀚。在这样的气场下,人的格局也会变大。离这里不远,有个富拉尔基村,有个达斡尔族南迁广场。联想到吉林锡伯族西迁新疆伊犁的屯垦戍边。还有历朝历代的屯垦戍边......比起他们,我们是幸运的,历史的幸运。都是大迁徙,都是背井离乡,只有知青打了个来回,回到了原籍,其他都是单程票,就地扎根,永不回乡。富拉尔基真的很美,世外桃源的美。如果有机会,别忘了去看看她。场景:哈尔滨,上海字幕:(淡入)尾声(淡出)旁白:(哈尔滨,送行的饺子)盛情和盛宴,亦如来时一样,我们再次被感动。(上海,接孙子,做饭)日子又回到了以往,该做饭的做饭,该接孙子的接孙子。虽然,又和往常一样,但是,总会有些不同。静下来之后,战友们自然谈起为女知青墓建路牌,又聊起修墓地的事。此事经过反复推敲,形成了大致的规划,待细节落实后,便可付诸实施。(手机:成立了了两个群,群里的对话)他们在总结这次回访,成立了两个群,一个照片,一个文字。这让大家有了一个平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海量的照片,和图文兼并的美篇等制作,一起涌向平台,更有如潮般的好评和点赞,热情洋溢,其乐融融。(黑土地,黑龙江,晚霞)当蹉跎逐渐远去,便也具有了诗的意境。我们燃烧青春,“如雪如血”;我们当年歌声,仍在原野回荡。 赞 (0) 相关推荐 【视频】《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 【视频】《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 韩湘生:思念我的故乡北大荒 思念我的故乡北大荒 作者:韩湘生 作者韩湘生简历: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现任<荒土文学>副总编<文学月报>杂志社编委<青年作家>网签约作 ... 【世纪作家•散文】冯永太(湖南邵阳)◇拜年在二故乡 拜年在二故乡 大年初二,难得寒冬稀有一天艳阳高照.我怀着对二故乡的思念,踏上五 十年前插队之地绵绵群山,徒步弯弯山道,趟过潺潺溪水,走进古朴的小山寨, 去看望我曾经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 流年 ... 【视频】《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 图片画册 【视频】《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 图片画册 告别故乡之旅(片头) 告别故乡之旅 告别故乡之旅-故乡情片段 告别故乡之旅 如何使用Movavi Video Editor Plus在Mac上制作旁白配音视频 Movavi Video Editor Plus mac是一款Mac平台上非常强大优秀的视频编辑软件,Movavi Video Editor for Mac提供的滤镜.过渡.片头还有标注等功能,让您可 ... 【纯小白手机剪辑教程】加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和旁白解说 【纯小白手机剪辑教程】加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和旁白解说 这6句电影旁白完美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这6句电影旁白完美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1 <两小无猜> 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 Good love makes you see the whol ... 怒晴湘西加戏加出鬼吹灯第二甜情侣档,结果还是在旁白里悲剧了 如果能平静对待<怒晴湘西>加了的这一大把爱情戏份,那么<怒晴湘西>里红姑娘和鹧鸪哨这对,倒是也能磕一磕,其实俩人确实算患难与共,盗墓模范情侣撒的狗粮还挺甜. 红姑娘和鹧鸪哨这对 ... 播音主持念旁白的技巧,播音主持的技巧 本文由作者(hxwkecom)发布 一个好的播音员必须综合关键词.语气.节奏这些因素去朗读稿件.那么大家知道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播音主持培训老师讲如何避免语势单一 目前,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方 ... 提高微课旁白讲解的语速(展开获取相关资源) 提高微课旁白讲解的语速(展开获取相关资源) 如果给人类做旁白 作品简介:以旁观者角度对人类的行为所叙述,用植物的视角看待人类,间接表现出人性的温柔,善良与丑陋. 一条古巷,青砖绿瓦. 一眼望去,忙碌的人们,拥挤的城市,表面的繁华. 我生活在古巷,扎扎实实的生活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