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玉米的家访故事
一根玉米的家访故事
文|戴美珍
在副班主任徐燕老师的陪同下,全员家访工作圆满结束,在此要特别感谢徐老师的全程参与。
刚接到全员家访的通知时,说实话我心里是非常抵触的,总感觉计划被打乱了。往年总是分批走,这个学期访这一批,下学期访另外一批。每一学期,访问的对象都是我认为有需要家访的,我觉得这样会更有针对性。虽然我们四年级才二十几个学生,但“全员”还是怕会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事实上,这种现象是我的过分担心,事情会不会流于形式,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想敷衍了事,事情就可以草草结束,我们自己如果是有要求的,那么事情就能被做好。
刚开始家访,校长的陪同,也给了我们一些方向。我们决定先从本学期特别需要交流的家庭开始,其次是距离近,最后才是距离远的。家访时,家长们听说是全员家访,也都挺支持的,大家都很热情。就像陈婷说的,每一次的家访,其实无形当中在拉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走一次,近一次,因此只要她是班主任,每个学期都是全员家访的。刚开始她与我说的时候,其实我的感受不是特别深,经过这次家访之后,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就像访亲走友,关系近了,事情也就好做了,校长也说过,要先建立关系,你才能提要求。我想这也是良好家校合作的开端吧。
说着容易做着难,二十几个孩子子,还是费了我们不少时间和精力的。我们班的孩子基本上属于桐浦镇上,也有几个孩子是远处的。桐浦镇上的孩子,我们是走着去的,走走停停,着实不容易。最后访到远处的孩子时,已经八点多了,总想着早点访完,早点回家。因此到八点多的时候,我们已经非常饥饿了,还是没有吃饭,虽然很多家长也会给我们泡茶,切水果,但我们更多还是想能找点食物充饥。
访到最后一个孩子——姜智睿,这个孩子父母离异,从小由奶奶带大。老人们都很早睡觉,八点多,到他家时,门口已没有灯光,我们坐在车里犹豫再三,要不要给家长打电话,打了怕影响他们休息,不打吧,又是最后一家了,另外再找时间,也是比较麻烦,于是鼓起勇气,给他爸爸打了电话,他爸爸还在上夜班,连忙说,我给家里打电话。刚打完电话,屋子里开始亮起了灯光,只见一个瘦瘦小小,面目慈祥的老人,打开了门,非常热情,赶忙把我们让到屋里。我和徐老师也非常抱歉,毕竟将人从床上拉起来了,连忙不住地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进到屋里,他奶奶连忙给我们每人递上了两根玉米,对于当时饥肠辘辘的我们,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啊!他奶奶说,这是早早给我们预备好的玉米,就是不见我们过来,当我们拿着这两根玉米时,心里真是超感动,无法用言语表达对奶奶的感激之情。
这位善良的奶奶,在我们第一次访他们家的时候,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蔼可亲,淳朴善良,就像我们记忆中奶奶的形象。虽然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异,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父母的教养,从小由奶奶带大,可能是隔代教养的关系,比较宠溺,孩子刚转过来的时候,行为习惯还是比较欠缺的,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谁又能说这样的奶奶带出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不好呢,奶奶的善良淳朴,无形当中也会影响孩子的吧,这不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吗。奶奶虽然大字不识,但无形当中给孩子透露的观念,又是很端正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家长,以老师为主,尊敬老师,配合老师,支持老师,她不住地对孩子说,老师就像妈妈,要听老师的话,很客气,无形当中在孩子的心中,老师的形象又高大了很多,对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有很大帮助的。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家校配合,这也是我们需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
试想我们没有去家访,没有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没有拉近彼此的关系,我们的家校工作也是很难开展的,我们近了,家长们才能近,奶奶的这根玉米,不仅仅只是一根玉米,意味着我们彼此的良好关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