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价值
劳动的价值
——第13周教师会前批注阅读体会
文|李绕芝
这学期,在校长的建议下,偶有闲暇便拿起书看看,给自己充充电。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是一本好书,作为父母的自己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也总碰到一些难题,在这本书里也总能找到一些方法,今天就“劳动和义务”这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总能碰到这样一种现象:父母是一位出色的劳动者,任劳任怨,热爱劳动,把一生都贡献给了别人,然而他们的孩子确是一个懒惰、无所事事、冷酷无情的人。看到这样的例子总会让人扼腕痛恨,为敬爱的劳动者叹息,但是反过来想想这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当孩子从哭叫中降临那刻开始,他就有了自己的行为和举动,他渐渐张大眼睛,用心灵和智慧去认识世界。他第一眼看到的是母亲或者是父亲,然后他慢慢长大,学会站立,学会说话,也见识到很多色彩鲜艳的事物,然而父母看到他开心,自己也开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看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兴趣只受自己需要的支配,当自己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父母总会在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上,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畸形发展,他对生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甚至不合常理,而对自己,却几乎没有任何的约束。从此,懒惰、无所事事、冷酷等恶习就慢慢滋生出来了,这是因为孩子从小的满足感都被轻易满足了,刚一迈上独立劳动的道路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因而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也从此迷失了方向。
我有一个顶顶要好的高中同学,她就碰到这样头疼的事情:她的孩子厌恶学习,喜欢玩游戏,也经常顶撞长辈,总是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对生活,对学习也毫无热情。在和她的沟通之中,我发现:由于她的家境优越,衣食无忧,孩子的父亲出手也很阔绰,从小孩子就没有任何的需求上的“饥饿感”,他想要什么,家里便给买什么,而且买的都是最好的东西,从没有让他“委屈”过。于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缺少了独立劳动,非常轻易就得到满足,最终缺失了义务感。
人的最初的、基本的行为是和义务结合起来的,人的生活正是从做那些不合心意、但是为了公共利益又必须去做的事情开始的。一些更为高尚的需要是在义务感的基础上形成的,孩子们也是一样,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人在用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人,我们就不要再为他们精心营造轻松安逸、无忧无虑的童年。因为现在的社会安定,人们的消费水平都在提升,所以大人们就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劳动和义务,总觉得孩子要什么,自己有能力就给什么,这将会有把学生变成只知消费的寄生虫的危险。我们的学校也一样,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只有把劳动教育和培养义务感结合起来,才能把教育智慧发挥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