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二手书
周末喜欢到老城区的旧物市场淘二手书,除了可能发现心仪的好书以外,还顺便“邂逅”书籍扉页上的购书记录或送书赠言,如“某年某月某日购于某某书店”,那些钢笔字赠言,或娟秀或稚嫩或潦草,有鼓励的、有祝福的,还有充满温情的。而最让我感觉有意思的,是原书主人在书里留下的阅读痕迹。
二手书页眉与页脚上密密麻麻的手写文字,文中的画线、标注等痕迹,让人产生一种闯入他人世界的奇妙感觉。有时甚至还会有一两句唐诗或宋词,很醒目地题写在空白处,这可能是阅读时的生发和联想,说明这是一本让原书主人读之有所得的书。
在书上留下只言片语,就如同今天微信朋友圈上的留言,抑或视频中的“弹幕”,让后续读到此书的我感到非常有趣。一次偶遇一本残缺的《论语》,在《论语·子罕》中,有旁批这样写道:“此'子罕’非彼'子罕’也。”接着就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原来子罕是个历史人物,有著名的“子罕弗受玉”掌故流传于世,而《论语》中的“子罕”篇中的“子罕”,是“孔子很少说话”的意思。读到此,不禁会心一笑。
还有一次,在旧书市场闲翻一本我曾读过的《文学概论》,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章中,有关于“诗是人类的母语”的论述,原书主人在旁边这样写道:“在最原始的母语中用'意象’说话,就是用诗的语言说话,这好比现代女性穿裙子,是从原始服饰的自然和简单中演化而来。”继而主人又悟到:“穿裙子是回归自然,写诗就是回归母语么?”这家伙这样打比方,倒有点像钱钟书式的比喻,亏他想得出来。但我想,主人已深谙“诗是人类的母语”的个中三昧了。
二手书里这些有趣的文字,是原书主人思想或情怀的坦诚流露。后续读者倘若能与原书主人的“想法”一致,心灵相通,必然得会心一笑或击掌拍案,没准也会留下只言片语,这是一种有趣的“思想邂逅”,甚至可称为亲密“相拥”,这实在是读书人的一种意外的温暖。通过“邂逅”书里这些带着温度的“留言”, 享受着与原书主人的思想碰撞,这是读书人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阅读乐趣。我想这也是所有读者都很期待的美好愿景。
其实,我读书也有在书上写点什么的习惯,即所谓的“用笔读书”。在那些“用笔”读过的书上,也同样留下了我的阅读痕迹。阅读时会记下当时的感悟和心得,那些灵感的小花虽稚嫩,但都是读书所得。这些带有体温和情谊的纸页,这些会呼吸的文字,是我的心灵知己。但遗憾的是,经过几次搬家之后,带着我阅读痕迹的这些书越来越少了,或许它已成了别人手里的二手书,但愿有缘人也能“邂逅”到那些还算有趣的文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