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首小诗,4个字谱写盛世挽歌,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大历元年(766年)初,杜甫出川入夔,有客堂可居,有四十亩果园可贴补家用,得以自食其力,不再纯然寄食友朋。在夔州的两年,杜甫度过了一段相对从容自适的生活。暂时偏安让他的创作灵感有了频频造访的机会,400多首诗横空出世,体裁不一,其中不乏《登高》这样的千古七律,还包括追忆往昔的《壮游》《遣怀》等五言古诗,可谓丰富多产。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杜甫在夔府别驾元持宅里,遇见执剑而舞的李十二娘,问她师从何人,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公孙大娘,唐玄宗开元年间独出冠时的教坊舞伎,技艺之高超,无出其右,令人叹为观止。开元五载,杜甫六岁,曾于郾城观看公孙大娘舞剑。五十年过去,杜甫已然白发苍苍,垂垂老矣,李十二娘也已不是年轻女子。《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就在诗人抚今追昔、万千感慨之下跃然纸上。诗里有对公孙大娘善于舞剑的栩栩刻画;有对李十二娘继承师艺的叙述,由此引起诗人无限感慨;有对五十年前政治清明、歌舞艺术空前繁荣和五十年后硝烟不断、教坊艺人四处奔散的对比;也有如今诗人身世悲凉、不知所往的愁绪。这首诗之后不久,杜甫就于次年正月离开夔州,又一次踏上漂泊之旅。
相逢总是惊人的相似。大历五年(770年)暮春,旅居潭州的杜甫在一场宴会上碰见了曾经有过数面之缘的故人李龟年,与《剑器行》异曲同工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随之问世。《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评价它“少陵七绝,此为压卷”。过去,意气风发,难忘的回忆杀李龟年,唐玄宗年间著名的宫廷音乐家,有“唐代乐圣”之称,深受玄宗宠幸,常在王公贵族之家歌唱,赏银颇丰。《明皇杂录》记载:“于东都起大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可见,李龟年彼时生活优渥豪奢。早年越发辉煌,衬托得晚景越发凄凉。岐王,即李隆范,在政变中协助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等人而立下战功,李隆基登基后,为避名讳,改李隆范为李范,且被“加赐实封满五千户,下制褒美”。崔九,即崔涤,他和哥哥崔湜年少时与李隆基交好,时常一处游乐。《旧唐书·崔湜传》记载,玄宗尚是东宫太子时,多此驾幸崔湜宅第,关系甚为亲密。然而,在权力的引诱下,崔湜选择站在了李隆基的对立面,成为“谋废立”事件的参与者。于是,李隆基杀太平公主之余,也除掉了曾经的好友崔湜。崔九则受封为秘书监,能够“出入禁中,与诸王侍宴不让席,而坐或在宁王之上”。
713年七月,在庆祝政变取得胜利的宴会上,当贵族们依次论功封赏,李龟年在一旁嘹亮歌唱,为胜利颂歌。歌声杂糅在觥筹交错之间,一派欢乐祥和的氛围。这一年,杜甫刚刚出生。之后的数十年里,欢宴和歌唱仍旧生生不息。
杜甫青年时期曾以诗人的身份混迹于岐王宅邸、崔九堂前,因而有幸一睹歌唱明星李龟年的风采,聆听李龟年天籁般的歌声。那时,岐王、崔九家里,人才济济,高朋满座;李龟年沉浸在艺术殿堂里,享受万众瞩目的欢迎与喝彩;杜甫沉醉在艺术的熏陶里,想象依靠公卿名流借势发力,实现“致君尧舜上”的宏图大志。人们都被开元盛世蒙蔽了双眼,以为如此胜景将一直持续下去,那是“一个恣纵耽乐,对即将降临的灾难懵然无知的时代”,也是开元时期的幽灵过后无比怀念的时代,其中不乏杜甫和李龟年的身影。“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一难忘的回忆杀,在杜甫异乡重逢李龟年之际,不自觉地纷纷涌来。
而今,羁旅穷途,一切尽在不言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开元盛况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开始时甚有卷起千堆雪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余涛渐消,直至风平浪静,恢复如初,方知千层波浪已消失在岁月的大潮里,成为不可触摸的曾经。唯有依凭记忆回味,在千般不舍中追忆每一个五彩斑斓的细节,重温精彩的故事。蓦然回归现实,徒留万般无奈。
几十年的巨变,既有边境冲突对来之不易的和平构成的威胁,又有安史之乱带来的生灵涂炭、山河破碎,大唐终究变了模样。经历过人世坎坷的杜甫,平添了数许沧桑,俨然飘零无着的流浪汉形象。声名煊赫的李龟年,亦不见当初的璀璨,受战乱波及,“流落江南,每遇良辰盛景,为人歌数阙。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就在这种背景下,两位老人重逢了。
故人阔别相逢,原有道不尽的家常,你说你的遭遇,如何不称意,如何颠沛流离;他说他的境况,怎样的落差,怎样的辛酸,而后共叹时艰,茫然于往后余生。但这些只是想当然的设想,李龟年没有提起过往,杜甫也没有对境遇紧追不放。只是谈笑风生,暮春三月的江南美景,落英缤纷,花香四溢,我又遇见了你。一个“又”字足以唤起李龟年过去的记忆——御阙高楼,欢呼和掌声,还有君王的恩宠。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追忆》一书里写道:往昔纵然美妙,也改变不了而今的荒凉。“正是江南好风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过去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无限风光的概括,同时与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愈加衬托现实的不堪。
不写之写,是格局,也是修养中国的绘画艺术,讲究留白,由此营造意境,韵味悠长。《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贾宝玉挨了贾政的打,卧床不起,遂令晴雯将两块旧手帕送去潇湘馆。林黛玉体贴出旧手帕的意思,但未说明此意为何,仅以“苦意”“深意”指代。此处便是留白的运用,言有尽而意无穷,尽供读者揣摩。
《江南逢李龟年》的不写之写同样运用了留白的表现手法,看破却不说破,懂的人自然懂得,有过切身体会的人自然明了。不计较过去的点点滴滴,不感伤如今糟糕的情状,一笔带过彰显的是杜甫的格局,也是不使故人难堪、不让自己难堪的修养。
杜甫是性情中人,无论何种情,全都用心感受和给予。他是写情圣手,情在他的笔下时而明晰,时而隐晦,皆在他之于情的拿捏,何时用何种方式写情,他自有分寸。然而,重情之人往往因情所困。杜甫在异乡与李龟年相逢所表现的一笑而过的轻松,是为朋友着想的善良,怀旧伤今的苦涩却只留给自己品尝。就像宇文所安所说:他乡遇故知,本是人生之一大喜,但在风雨暴击之后,故友异乡相遇,喜悦之中不免一言难尽的不幸。为了不冲淡这份喜悦,只得把不幸遮掩,若无其事地说一声“老朋友,好久不见”。杜甫和李龟年的起起落落与大唐运势相关,二人的惨淡正是大唐运势由高走低的写照。“落花时节”,写人,写季节,写昨是而今非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