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杰:未来课堂将从“学以致用”转向“用以致学”

曹培杰

传统教学一直存在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动手实践往往被视为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观认为,书本里的知识才是“真理”,是真正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学生只要学会这些“永恒的知识”,便能应付万事万物。

于是,先在学校里集中学习知识,再进入社会应用知识,几乎成了一个千古不易的教育信条。这在知识更新相对缓慢的社会中是适用的,通过学习前人经验来应对未来的挑战也是明智做法。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层出不穷,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大教学论”成了遥不可及的幻想,学再多的知识都不如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今天,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学习越来越呈现出实践性、情境性和个性化的特征,仅靠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的知识或技能逐渐失去价值,机器可能在这些方面比人做的更好。

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在许多行业和领域中开始大量替代人力,无人工厂、无人商店、无人农场……未来社会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不断减少,对智力劳动者、情感劳动者、艺术劳动者和机器操控者的需求不断增加。人类要想从“人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从强调记忆和练习的传统学习中脱离出来。

学习绝不能停留于知识的表面理解和重复记忆,学生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新知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获取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并有效迁移到新情境和新任务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未来课堂从“学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学”,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在做事中学会做事,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新型人才。

实际上,近年兴起的STEM教育、创客教育、研学旅行、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无一不体现出“用以致学”的特点,都倡导课堂教学要从书本中走出来,把“学知识”和“用知识”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学生的深度参与和独特体验。

在未来课堂中,“做中学”、“创中学”、“玩中学”将会成为常态,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体验、探究、行动和分享中进行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

这种课堂包括五个环节:

一是还原知识的丰富情境,知识从哪里来,教学的起点就应该从哪里开始。未来课堂要营造面向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挑战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想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那就要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接受挑战。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在社区、工厂和农田,可以在博物馆和科技馆,也可以在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

二是面向实践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学习,提供接近专家及其工作过程的机会,把知识学习与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创造设计、动手制作、成果分享等结合起来。教师千万不能只盯着自己预设好的教案,真实的生活、现实世界的挑战以及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这个教案重要的多,我们不可能在棋盘上培养出一名纵横战场的将军。

三是用不同视角透视学习,提供网络平台、认知工具和社会化软件,让学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建构知识。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视频,描绘了未来课堂的教学场景,教师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桥梁知识。这个视频打动我的不是新技术,而是一个教学细节:当学生反复尝试也无法做出符合承重要求的桥梁模型时,教师通过视频会议与工程师进行了现场连线,请他对学生制作的桥梁模型进行指导,并最终获得了成功。所以,教师要善于借助技术的力量,把全社会的优质资源都引入课堂、引向学生,拓展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提供成果展示及表达的机会,促使思维清晰化,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不再视学生为灌输的容器,而是富有天分的探索者,把他们当作小科学家、小工程师、小艺术家和小思想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勇于动手,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在思想碰撞中明辨是非,在求同存异中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五是建立更加立体的评价,把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以及突破原有框架的创造力。利用学习分析、课堂观察等技术手段,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不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作业或测试是评价,做一场公开演讲、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或制作一件手工艺品也可以变成评价。

智慧君:关于人工智能与学校改革,您有什么期许或建议吗?

曹培杰:人工智能是一个特别大的领域,可以通过科创教育与学校改革结合起来。现在的学生对新科技很感兴趣,学校可以围绕人工智能开发一些主题课程、特色课程和实践课程,逐渐将科创教育变成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空间。比如,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制作智能小车,在动手过程中融入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科创教育的直接目标不是培养“能工巧匠”,而是“全面发展的人”,一定要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开展高水平的跨学科学习。

智慧君:学科教学与人工智能如何结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向着未来课堂发展?

曹培杰: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群学生一位老师,就是常见的课堂场景;现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学校,教室作为教学发生的唯一场所被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借助学习分析工具(如雨课堂、UMU、问卷星等)、知识图谱、学生画像等技术手段,了解认知特征和学习偏好,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跨学科学习,每一门学科教到深处都是跨学科。以上文所说的科创教育为例,单靠某一门学科或某一个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做好的。在科创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策划一些活动,比如学生做完作品后,是否可以举办一场展演,让每一个项目组介绍自己的方案,然后互相比拼。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语文也是可以参与进去。

(作者: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0)

相关推荐

  • 曹培杰:课改20周年再谈未来课堂,我们离理想只差5步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持续20年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了2.8亿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概念.新经验.新成果陆续涌现.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沉淀.不断深化的过程. 中国教科院曹培杰博士经多年研究 ...

  • 面向未来,智慧教育如何“转轨”

    ■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特别报道 一边门可罗雀.冷冷清清,一边人潮涌动.摩肩接踵. 在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冷"和"热"对比明显."冷& ...

  • 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凉水中心校  陈加胜 这次培训,我感促很深,使我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科研能力.班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认识.感到我们教师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网络上的知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 ...

  • 曹培杰:未来学校变革的典型案例与国际经验

    曹培杰:未来学校变革的典型案例与国际经验

  •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人工智能不再仅仅包含在科幻电影中.而是已经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了,包括我们学校的教室里. 自动评分:通过人工智能,评分的角色 ...

  • 曹培杰:20年课改探索,我们离未来课堂仅“五步之遥”

    本文共3665字,仔细阅读需10分钟 作者 | 曹培杰    来源 | 新校长传媒 学习方式的时代转型 1 从"学以致用"转向"用以致学" 传统课堂有一个很大的 ...

  • 曹培杰:三个“转向”,新技术助力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平板电脑.VR/AR等新技术越来越多进入课堂,在极大改变教室面貌和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课堂形态没有明显变化""学生视力不断下降&q ...

  • 曹培杰: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核心议题

    促进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度过了十几年时间,整天都处于机械训练和被动应付之中,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的人才.如何转变学习方式,是未来学校变革的核心议题. 1 学习理念的三大 ...

  • 深度 | 曹培杰: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核心议题

    促进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度过了十几年时间,整天都处于机械训练和被动应付之中,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的人才.如何转变学习方式,是未来学校变革的核心议题. 学习理念的三大转型 ...

  • 【转发】曹培杰: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核心议题

    促进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度过了十几年时间,整天都处于机械训练和被动应付之中,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的人才.如何转变学习方式,是未来学校变革的核心议题. 学习理念的三大转型 ...

  • 曹培杰 | 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核心议题

    本文由<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授权发布 作者:曹培杰 促进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度过了十几年时间,整天都处于机械训练和被动应付之中,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的人才 ...

  • 曹培杰:未来教师的5个画像

    教师角色在历史上有着不同定位.在我国古代,教师往往被视为道德的楷模和真理的化身,不仅为学问上的授业者和解惑者,而且是社会代言人和"传道者".近代以来,人类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