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双减负”之后,素质教育基建加法应该跟上

育邻梦

网友提问:培训班星期天不开课了,那以后学生从星期一到五的晚上会不会更忙?

回复:学科教育“双减负”之后,素质教育基建加法应该跟上。

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行“双减负”之后的教育依然必须做加法。因为,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一直在做加法、人类社会劳动生产力一直在做加法、人类社会一切社会消费财富都必须通过做加法才能得到......“双减负”之前,孩子们总被逼着在应考科目内打转,这显然不利于引导孩子们实现多样化成长。那么,“双减负”实施之后哪些素质教育基建加法应该跟上呢?

一、各民族间的通识教育

教育,现代人类社会引导、辅助未成年子女长大成年并赋予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世代传承的核心抓手、是每个人出生之后习得基本生存技能的根本保障。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三原则:“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知识技能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生存历程中总结汇集而成的经验集合,是人类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分工协作智慧结晶,是将特定现实物质的形态+性状+功用提炼汇集形成抽象的字符+读音+寓意。因此,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进化出的社会文明都具有典型地域特性,比如我国北方与南方、中原与新疆就存在巨大文化地域差异。

教育从抽象符号入手,教导孩子们掌握人类业已成熟的社会文化智慧成果,并赋予孩子们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自主行为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教育并不是开发新产品,而是对人类社会业已形成的文明成果实现有序传承。因此,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在民族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下、主课内容“双减负”之后,增加各民族间的通识教育、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包容便成为上乘之选。

二、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不间断文明史、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拥有56个【民族】社会文明主体......因此,我国拥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然而,随着基础教育被学校江山一统,许多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陆续遭遇生存危机,进而致使国家每年都必须花费大量精力来保护它们。

最好的保护,就是给予被保护事物广阔的生存空间,让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知道”。很显然,孩童是优质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适宜的生长土壤。因为,童年拥有的自由成长时间最多、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探知欲最强烈,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习完全不用考虑即时赚钱养家。

三、生活技能&劳动素质教育

天天吃谷物+蔬菜+水果却从未有亲密接触&也不曾认识植物、天天吃猪肉却从未见过猪跑、天天学习自然风光多么美丽却每每睁开眼都只能看见钢筋混凝土森林......孩子们的学业分数年攀升,但自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实践能力却每天都在下降。因为,门前只有柏油路、城镇绿植都只是观赏品、课堂与文化知识相伴、课外生活多被工业塑料制品+虚拟电玩+虚构影视+短视频+视频直播包围。

小区公共绿地被禁止踩踏、被禁止破坏小区公共绿植、禁止......居然业主自家的“菜园子”【房产对应的土地】自己不能使用、孩子们不能玩耍,只因为小区绿化从土地到绿植都被商品化了。因此,在教育“双减负”、全国统筹对孩子们实行课外综合托育的情况下,对居民小区公共绿化进行菜园+果园化改造,让孩子们近距离进行劳动生产实践、让小区成为孩子生活化劳动实践基地、让童年的孩子们体验到接地气的现实生活就成为最现实可行的选择。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毂(gū),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胎生直立行走+借助自然物质制造生产劳动工具+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人类、大米+小麦+辣椒+白菜+萝卜+鸡肉+牛肉+羊肉+鱼肉+猪肉=人类食谱、砂石+水泥+钢筋+门窗=人类住房、驱动器+钢铁盒子+沙发座椅+四轮=汽车、农民+牧民+工人+教师+医生+商人+公务员=人类和谐社会......人类一直都在借助“加法”的力量不断丰富自身幸福生活的内涵。同样,孩子的学习成长也是在不断做加法,成长=翻身+爬行+直立行走+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信息交换+使用人类智慧文明成果融入社会生活+......

总之,教育辅助孩子学习成长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最复杂的综合行为艺术,教育辅助上色越多、孩子们最终呈现出的生命色泽就越丰富。学科教育“双减负”之后,教育工作更应当把孩子们的综合社会生存能力加上去,而不是“双减负”之后就让孩子们自由闲逛。当然,单个家庭着实难以完成为孩子叠加综合社会生存能力的重任。所以,学科教育“双减负”之后素质教育基建应该跟上。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